APP下载

英语专业学生木垒及温泉实习基地教育实习实效性研究

2018-08-02摆贵勤金蒙娜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实效性基地

摆贵勤,金蒙娜

(新疆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基地教育实习是当前教育实习管理中效果最佳的实习方式(陈文涛、刘霄2006)。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近年来,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领导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多方协调,陆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县一中、三小、一小和哈族中学,新疆博尔塔拉自治州温泉县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哈日布呼镇中学、新疆吐鲁番市统一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办(侨办)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可以正常进行专业实习实践。目前,外国语学院的领导们还在争取更多数量、更大规模的实习基地建设。为了使学院的教育实习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笔者专门针对“木垒实习基地”开展了“英语专业学生木垒及温泉实习基地教育实习实效性”研究,调查外国语学院学生近年来的教育实习现状,旨在发现目前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教育实习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针对教育实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教育实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指导。如:陈文涛、刘霞(2006)著述的《教育实习的实践与创新》,为教育实习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2)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究。如:庄严(2012)著述的《大学生实践教育模式构建研究》,主要讲述了实践教育模式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刘佳(2015)发表的《我国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究》;(3)中外教育实习的对比研究。如:徐敏、崔红、李娟(2008)发表的《中外教 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集中讨论了美国、俄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多国的教育实习模式;(4)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如:陈全战、赵本全(2009)发表的《教育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研究了高校缺乏实习基地的原因,教育实习不适应的教育改革等现存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二)国外教育实习的研究

相比国内的教育实习相关研究,国外的实践教育相关理论起步早,且内容丰富。如:Tabacbnick和Zeichner(1984)发表的《教育实习对教师观发展的影响》。Nespor(1987)发表的《信念在教育实习中的作用》,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信念是如何引导具体教学模式,及信念是如何影响教师的思维习惯。Hitchcock G和Hughes D.(1995)著述《研究与教师:基地实习的定性研究》,主要介绍了研究基地教育实习的方法。Larrivee(2002)发表的《教育实习转型:争当批判反思性教师》,谈论了如何通过教育实习培养具有批判思维的教师。2008年,Vicki等人回顾了十项美国和一项英国的相关研究,主要研究了PLCs 对教育实习的影响,研究表明PLCs 的良好发展对教育实习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影响英语教育实习实效性的各种因素,并提出提高基地教育实习实效性的解决对策。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具体讨论以下四个问题:实习学生是否了解教育实习的目的、任务与内容;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实效性是否影响教育实习实效性;教育实习内容、教育实习时间、实习前的准备情况等因素对实习实效性的影响;实习前的动员大会能否有效提高学生对教育实习目的、任务和内容的意识。

(三)研究对象

本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12届、13届以及14届,前往木垒及温泉进行教育实习的英语专业学生(共84名),及外国语学院的院领导(4名)、带队老师(4名)和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5名)。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网、谷歌学术、剑桥大学机构论文库等国内外知名的文献资料库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图书馆与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资料室,搜集、鉴别和整理有关“教育实习”的文献和书籍,针对收集的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借鉴与研究起点。

2.问卷调查法

本问卷主要调查新疆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12届、13届以及14届,前往木垒及温泉进行教育实习的84名英语专业学生。采用重测问卷调查方式,分别在2017年3月和2017年7月,对12届和13届的同一调查对象进行问卷重测,重测结果用于问卷可靠信度分析。问卷主要调查内容有教育实习岗位、教育实习内容、教育实习时间、实习前的准备情况、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实习前学院的动员大会的作用等。

3.访谈法

访谈对象为参与英语教育实习的英语专业学生,每一届各3人,共9人。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一线教师、院领导以及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共13人。访谈时间为2017年3月和10月。访谈前,研究者得到访谈对象录音的许可,并承诺该访谈仅用于本次研究。访谈录音全部转录成文本保存,采用内容分析法,针对访谈内容进行信息总结。

(五)研究过程

发放问卷前,我们对问卷进行问卷信度分析。使用SPSS22.0版本,采用重测信度法,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衡量问卷一致性、稳定性。问卷共26题,除去基本信息调查测试题,剩余可量化测试题共22题,其中多选5题。单选题A-E分别量化为1-5分,满分84分;多选题采用二分法,共5道,每个问题五个选项,选择一项则积1分,累计加分,满分25分。2017年3月发放第一次问卷,2017年7月对同一调查对象进行问卷重测。结果如表1所示:显著性值0.000小于0.001,说明两次相关性很高,Pearson值0.788,在0.7-0.8的范围之间,说明信度一致性较好,较为稳定。

表1 重测信度法

完成问卷的信度分析后,我们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见表2):其中KMO检测值为0.705>0.6,显著性sig.值0.000<0.001为高度显著,表明变量相关性比较强,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 2 KMO 与 Bartlett 检定

表3 独立样本检定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问卷结果分析

为检验学生的“实习目的”是否受“学习英语专业的动力”“课程设置满意程度”的影响,首先将以上三个问题的选项进行量化,A~E分别量化为5~1分,然后将以上三个问题的选项综合计分,对综合计分进行升序排序,前50%为低分组,后50%为高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首先,F值的sig.值0.001小于0.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零假设,可以认为低分组与高分组有显著差异;T值的sig.值0.000小于0.005,可以认为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实习目的上有显著差异。由于采取独立样本双向检测,由此可以认为,学生的实习目的受“学习动力”和“对课程设置认可度”影响。热爱英语专业学习、认为课程设置合理的同学的实习目的较为积极。反之,没有学习动力、认为课程设置不太合理的同学的实习目的比较消极。

对问题“实习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的结果进行多重响应频数分析后,42.9%的学生实习岗位为“课堂教学活动”。对另一项关于“除课外活动,学生还参与了什么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44.8%的学生选择了“无其他活动”。由此看出:学生在实习基地的实习形式单一。课堂教学成了实习生的主要任务,综合能力的活动鲜有涉及。在对“单位提供实习岗位的满意程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时发现,最大值为3,均数为2.24,因此所有调查对象的满意程度都高于“一般”,没有学生对实习岗位持有排斥态度。

为检验“实习过程中独立顶岗时间”是否受“实习听课时间”的影响,对顶岗时间进行“反向重新计分”(独立顶岗时间的选项A~E分别量化成5~1分,实习听课时间的选项分别量化成1~5分),综合两题总分后排序,前50%为低分组,后50%为高分组,进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显示,F值的sig.值0.233大于0.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零假设,但高分组与低分组显著性差异不是很大;T值的sig.值0.000小于0.005,可以认为高分组与低分组的独立顶岗时间存在显著差异。综上可知,独立顶岗时间受到听课时间的影响较大。对“一周独立顶岗的时间”进行频数分析,一周实习课时为1~4节课的同学占了60%。由此得出结论:听课时间越长的实习生,独立顶岗的时间越短。

对问题“实习前学生做了哪些准备”的结果进行频数分析后,选择“教育见习”和“模拟教学”的同学仅为“20%”和“16%”。在分析“是否了解教育实习的目的、任务、和内容”的结果时,发现52%的同学选择了“一般了解”,动员大会以后,仍有50%的学生选择“一般了解”实习的目的、任务和内容。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2个结果:第一,学生在实习前,无论是认识上的准备,还是实践上准备都不尽如意。第二,动员大会的效果甚微。

(二)访谈结果分析

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外国语学院有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的学生,都是被调剂到外国语学院。从学习动机上看,不少学生对英语专业认可度差。因为缺乏对英语专业的认可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不强。领导和老师们都同意高校扩招导致资源与学习设备的缺乏,学习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刺激,师资优劣对学生的引导性,还有丰富的教学活动或者是第二课堂活动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实效性。但是,影响学习实效性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学生本身,主要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授课老师指出,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浅尝辄止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考试前临阵磨枪,死记硬背,却不能活灵活用。在教育实习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有:单词发音不标准,语音语调不流畅,语法知识有欠缺等等。

领导及任课老师们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学生依然非常迷恋上高中时所采取的应试型教育那种教育方法,把学习和应付考试联系起来。学术界广为流传一句话:“过考试,课上精读几门书;做学问,胸中海藏百万书”。多数学生照搬以前的学习模式,学习单纯为了应付考试。比如,学生无法将教学法、旅游英语等专业课程和职业规划紧密联系起来。其次,在进行正式的教育实习前,有两个月的时间作为缓冲。但是,学生并没有利用这段时间去做教育实习的相关准备。例如:教育见习和模拟教学。网络上关于英语教学的教案举不胜举,但是学生们也没有意识到提前做准备。实际上,在实习前,学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育实习目的、意义、任务和要求,特意安排了实习动员大会。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动员大会的意义所在,将其视为“走形式”之类的活动。

学院的带队老师发现,前去教育基地实习的学生被分组后,分别去了不同的小学、初中、高中。与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相比,实习基地的高中生由于面临高考,基地指导老师为了不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基本上让学生负责批改作业、协助教学、听课,因此,真正能让实习生上台授课的机会并不多。

四、英语基地教育实习现存的问题

通过分析外国语学院参加基地教育实习的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对本院领导和带队教师的访谈调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阐释和分析英语基地教育实习现存的问题。

(一) 实习前的准备情况

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是教育实习过程的第一步。因此,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完成教育实习任务、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包括学生个人的准备和学院的准备。

1.学生实习前的准备不足

教育实习的准备,就学生而言,指的是从大学入学起到即将教育实习前为止的这段时间。其中包括积累和巩固专业知识、教师素质的养成、模拟教学、教育见习等等。众所周知,语言学习者的知识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应用英语仅仅靠实习前的“临时抱佛脚”,通过“填鸭式”方法灌进大脑的知识,想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在专业知识过关的前提下,辅助教育实习、模拟教学等方式,是顺利完成实习的重要准备。著名英国诗人乔叟曾经说过:“勤奋学习的人乐于施教”。但是,根据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态度懒惰任性,学习不刻苦,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语法知识不过关,语音语调受母语影响而发音生硬,从而导致在基地教育实习过程中,不能够自信地用英语进行授课。

2.动员大会不足以激发实习热情

动员大会是激发学生实习热情的重要途径,由学院领导作动员报告,讲解教育实习目的、意义、任务和要求。动员大会的目的是鼓舞斗志,激发热情,从而使得学生产生去实践中检验自身能力的愿望。但是现实中,即使学院领导做了充分的准备,讲解教育实习对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多数学生却没有重视动员大会的作用,人去了会场,心思却不在动员大会上。从而导致动员大会结束后,依旧不懂教育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中的问题

1.实习岗位形式单一

教育实习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使实习生经受多方面的锻炼,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程序,学会独立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和方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践诺为人师表的规范。如果要达到教育实习的目的,实习生除了必须承担课堂教学之外,还得参加教职工大会、综合实践活动、担任班主任工作等等,从而了解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在实践中获得相应综合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实习过程中,学生承担的教学任务极其有限,主要辅助教学指导老师和批改作业。实习学校无法提供综合能力的平台,无法训练实习学生课堂的教学用语,无法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堂纪律能力等,从而无法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2.教育实习的有效时间不足

教育部对实习时间的规定是六周。一般高校实习安排基本在四、五、六周不等。尽管很多高校实习的总时长高于规定周数,教育实习安排大多都在第七个学期的9月。每年的9月1号,是中小学新生老生报道的时间。实习学校忙着学生的报道、注册、发放教材、卫生大扫除、家长会议、年级大会、开学典礼、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会议、年级组长大会等等事宜。学生真正用于实习的总体有效实习时长十分有限。

其次,部分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由于担心实习学生授课会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因此,实习学生仅仅承担批改作业等单方面的任务。这种现象在重点中小学更为突出。实习过程的有效时长是决定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我们实习的有效时间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

(三)学生的实习态度与实习评定

由于实习获得的学分是必修学分,不少学生迫于毕业压力前往实习基地,导致实习态度不认真,马马虎虎走过场,走形式的心理观念先入为主。加之评价标准不够全面,细则不够详细,缺少可评价性的项目指标,如:基地教育实习的实习生是否运用了有效语言,课堂上是否和学生有互动,板书是否得体等等。因此,无法给学生造成外来的压力去主动发现和改进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除了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外,教学实习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如:教育实习经费紧张,高校扩招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运用现代多媒体(如微格教学)等等。

五、 针对提高英语教育实习实效性的建议

(一)关于课程设置的建议

目前针对英语学生学习有两个比较突出矛盾。第一个矛盾是针对已经投入较多精力学习英语知识的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英语“不接地气”。在高校大三年级学习的语言学、文体学、英美文学等等课程无法应用到小初中等课堂上。第二个矛盾是针对不热爱英语学习的学生,他们对专业课不感兴趣,缺乏牢固的基础专业知识,导致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缺乏自信,不敢上讲台讲课。针对以上两个矛盾,笔者认为,第一要大量开设选修课,特别是文体方面的选修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每个学生至少一门文体技能。第二是实行主辅修制,鼓励跨专业选课,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增设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

(二)关于实习内容的建议

实习生除了学会如何备课、上课之外,还要实习作业批改、班级管理、组织课外活动、进行家访、帮助后进生等等工作,以及参观了解中小学的机构设施、人员配置、招生、毕业、运转机制等等管理方面的活动。加强社会调查,让实习生充分了解中小学教育现状,让实习生多接触学生和老师,学会正确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提高实习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微格教学使用的建议

利用微格教学,优化备课、试讲、评议过程。微格教学是一种在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的,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广泛应用该技术到教育实习,对教育的实习效果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把实习生的教法、教态以及语态用录像机记录下来,然后播放给试讲者、指导教师和其他同学看,根据事前确定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进行评议,使得评价客观、全面、公正,优化实习效果。同时试讲学生也可以通过观看录像,容易发现自身的劣势,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起很大的作用。

(四)关于评定实习评定的建议

从严把关,全面评定实习成绩。虽然在大多教学计划中都规定教育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允许毕业。但是,事实上很少有同学是因为实习不合格而没有毕业。改变学生实习态度,从严抓实习评定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首先,可以采用教育评价的方法把实习的各个项目量化,按其在实习中的比重赋予一定分值,然后再由指导老师、实习生、实习学校学生共同打分,最后用加权计算得出最后的实际成绩。这些评分依据,指不要仅凭一项课堂教学成绩来给出最后的成绩,还得将班主任工作、课外综合活动、教育见习等等都适当算入总成绩,确保实习内容的全面发展。其次,为了保证评定结果的公平、公正,可以使教育实习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自评外,他评的主体可以从原先的指导老师,扩展到同伴、授课对象、行政人员等等,多角度评价学生的教育实习情况。

六、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的分析,发现基地教育实习实效性受学生学习实效性、学生实习态度、教育实习内容、教育实习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以上发现的问题,给出了5个方面的优化策略,以此希望不断提高基地教育实习的实效性。

本文研究结果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具有一定参考的价值。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调查范围小,仅涉及新疆农业大学一所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调查样本少,仅84人,从而导致数据不够精确。二、笔者提出的建议不够全面细化。本文设计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后者的研究具有启发性,希望后续研究者能弥补此次研究的不足,扩大数据,更加科学地、客观地研究影响教育实习实效性问题,为提高教育实习实效性做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实效性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我的基地我的连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