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树藏区学校保健社工医疗健康素养调查

2018-08-02王俊男宋佳亮张海兵陈达双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藏区社工总分

王俊男,宋佳亮,高 野,刘 青,张海兵,陈达双,刘 旭

(1.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200433;2.台州市国税局,台州 318000;3.台州市青公益服务协会,台州 318000;4.解放军第100医院神经外科,苏州 215007;5.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青海等地藏区学校大都为寄宿制,校内生活条件、医疗情况等直接与藏族儿童的健康水平相关[1-2]。学校保健社工是藏区学生初级医疗保健任务的直接承担者,其人员往往来自学校勤务人员或普通授课教师兼任,以及经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组织招聘培训[3]。藏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保健社工的医疗健康素养直接影响其所在学校学生可获得的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系统调查和分析学校保健社工的群体特点、医疗健康素养、医学继续教育需求等,可为卫生管理部门、社会公益组织在解决藏区儿童医疗问题和医疗援助方面提供有益参考,对提高藏区学校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和促进藏区学生健康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17年8月,对青海省玉树州6所小学在位的18名保健社工进行基本情况、医学继续教育需求及医疗健康素养等相关调查。6所学校共有23名保健社工,承担共3 157名学生的医疗保障工作,调查样本量占总社工人数的78.3%,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另外随机选择学校普通授课教师15名,予以相同调查作为对照。

1.2实施方法

1.2.1 问卷构成及计分方法 问卷包括基本信息采集、继续教育需求调查及健康素养调查三部分。前两部分采用自拟问卷,第三部分采用2012年中国健康素养监测问卷[3],问卷共80个题目,满分100分。其中判断题15题,单选题40题,多选题18题,情景题2大题(含单选题5题、多选题2题,共7个小题)。

判断题、单选题回答正确计1分,错误计0分;多选题回答选项与正确答案完全一致计2分,错选、漏选计0分;情景题共2个大题7个小题,其中单选题5题,多选题2题,判分标准与单选题、多选题一致。未做出回答的题目,一律计0分。

1.2.2 医疗健康素养指标及评价方法 首先通过总体得分判定调查对象是否具备基本医疗健康素养,其标准为:问卷得分达到总分80%及以上,即问卷得分≥80分,被判定具备基本医疗健康素养。

其次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将医疗健康素养划分为三个方面[4],即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医疗健康技能。判定调查对象具备某方面医疗健康素养的标准:以考查某方面素养所有题目的分值之和为总分,实际得分达到该总分80%及以上者,被判定具备该方面素养。

另外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结合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将医疗健康素养划分为六类健康问题素养[4],即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判定调查对象具备某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标准:以考查某类健康问题素养所有题目的分值之和为总分,实际得分达到该总分80%及以上者,被判定具备该类健康问题素养。

1.2.3 数据清理 通过逻辑检验、数据分析、核查原始资料、修正数据等方法核查问卷,发现质量不合格问卷则予以剔除。对于基本信息及继续教育需求部分的缺失值,仅基于可用数据进行统计。对于医疗健康素养测评题目,未做出回答的题目,一律计0分。

1.2.4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1.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及统计分析。经资料整理后,一方面通过统计学检验探讨社工群体及对照教师群体医疗健康素养是否有实质差异。具体操作为:计算社工群体及教师群体的全体平均总分,对于总分在平均分之上的受调查个体,视其医疗健康素养较高;对于总分在平均分之下的受调查个体,视其医疗健康素养较低。对于社工群体和教师群体的素养高低差异,通过交叉表的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当P≤0.10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对于三类医疗健康素养及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分别进行同样检验。

另一方面,探讨影响社工群体医疗健康素养的因素。具体操作为:计算社工群体的全体平均总分,对于总分在平均分之上的受调查个体,视其医疗健康素养较高;对于总分在平均分之下的受调查个体,视其医疗健康素养较低。根据基础信息调查结果,将社工群体的医疗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划分为性别(男,女),年龄(≥23岁,<23岁),工作年限(≥1年,<1年),学历(大专及中专,高中及以下),入职医疗培训(是,否)和经常性医疗培训(是,否)6个方面。对于每一因素对素养高低差异的影响,通过交叉表的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当P≤0.10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社工群体基本情况对回收的18份问卷中的基础信息部分进行汇总分析,可概括出玉树藏区保健社工的基本情况和群体特点。在社工群体的工作任务方面,根据与学生总数的配比计算,每名保健社工平均需负责寄宿学校中150余名各年级学生的全天候医疗保健任务。

所调查社工群体中,女性占比为62.5%,男性占比为37.5%。其平均年龄为(21.94±1.95)岁;学历水平为大专及中专,占比68.75%,高中及以下占比31.25%。受调查者均未接受过正规医疗教育,而在入职时接受过公益组织医疗培训者占75%;未接受过培训者占25%,培训内容主要为医疗常见知识与基础等,个别人员接受过传染病相关知识、急救知识及内科病例解读等培训。群体中作为保健社工的工作时间在1年以下、1年、2年、3年的分别占比50%、25%、12.5%、12.5%;工作后经常性接受培训者占50%,培训主要内容为儿科临床知识、传染病及临床操作技能等。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保健社工群体具有年轻化、女性多、学历较低的基本特点;其工作方面存在人员专业性差,从业年限较短,继续教育匮乏以及任务繁重的特征。

2.2医学继续教育需求此部分调查内容回收有效问卷18份,全部调查对象认为医学继续教育很有必要。通过调查社工在医疗保健工作中遭遇的常见状况,可以较好地了解其在医学继续教育的客观需求(表1)。社工群体对医疗健康知识学习的主观需求及所需医学继续教育形式的调查结果(图1、图2)。

表1 社工医疗保健工作中的常见状况/症状(前十位)

图1 社工群体对医疗健康知识学习的主观需求

图2 社工群体对所需医学继续教育形式的意见

结果显示,保健社工群体在医疗工作中最常遭遇的状况或症状为外伤、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一般情况,并未显示出较强的倾向性。而在医疗健康知识学习的主观诉求方面,常见病基础理论和传染病防控知识需求较强。另外基金会等机构举办的短期医疗知识培训是社工群体接受度最高的医学继续教育形式。

2.3健康素养水平计算得到社工群体及对照普通教师群体的基本健康素养总得分、三类医疗健康素养得分及六类健康素养问题得分。按得分率80%核算总体及各项通过人数,计算通过率。通过社工群体、对照普通教师群体及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三者间的对比,直观显示社工群体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程度(表2)。可以看出,社工群体的总体医疗健康素养与对照教师群体相比较低,并且两群体均远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社工医疗健康素养水平的低下在健康技能、慢性病防治、基础医疗素养及健康信息素养等方面尤为突出。另外,在安全与急救健康问题素养方面社工群体优于教师群体。

对社工群体及对照教师群体医疗健康素养差异的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群体的总体医疗健康素养、三类医疗健康素养及六类健康问题素养中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表2 社工群体健康素养水平及比较

2.4影响社工群体健康素养的因素分析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和入职医疗培训5个因素所造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社工群体医疗健康素养均无显著影响。而经常性医疗培训这一因素造成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经受经常性固定医疗培训的社工健康素养高于未经受者(χ2=3.6,P=0.058)。

3 讨 论

3.1社工群体的从业特点与当地健康观念相关青海玉树周边高海拔藏区群众对于日常医疗保健问题几无重视,对于健康问题的处理主要基于自身经验及宗教方式解决,对于寻求专业医疗支持的态度匮乏[5]。这一方面与当地经济发展较缓慢,交通不便利,医疗条件不允许相关;更主要的是由于医疗健康知识的普及不力所造成的健康观念落后。而此地区海拔较高,交通困难导致卫生管理部门和社会公益团体难以开展医疗支持和宣教工作。

由于当地普遍落后的健康观念,学校保健社工作为新兴工作领域受重视程度较低,多吸引低学历、未从事过医疗行业的年轻人迈入行业。而在相关藏族地区,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社工群体也呈现出女性较多的趋势。另外,由于藏区寄宿学校儿童医疗保健工作具有全天候、受众广、情况复杂的特点,藏区社工群体面临着配比失衡、工作繁重、保障效果差的窘境[3]。目前青海玉树等地藏区学校儿童健康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通过比较发现,社工群体呈现出较为低下的总体及各项医疗健康素养水平,与普通授课教师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更远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其中在健康技能、慢性病防治、基础医疗素养及健康信息素养等方面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可能与社工群体年龄及从业年限低、学历较低的特点密切相关。相较于各普通授课教师群体,保健社工群体尚未积累常年的生活经验,又限于较低的基础教育水平,因此显示出较低的医疗健康素养。然而在安全与急救健康问题素养方面,社工群体表现优于普通授课教师群体。调查发现社工群体广泛地接受过各社会公益组织的安全与急救知识宣教,这提示社工健康素养的提升有赖于正规的医疗培训。

3.2社工群体的工作特点与藏区儿童寄宿生活的特殊性相关对保健社工日常工作情况的调查显示,保健社工群体在对学龄儿童的医疗保健工作中最常遭遇的状况或症状为外伤、发热、咳嗽、咳痰、腹痛及腹泻等。这些常见情况与藏区学校儿童室外活动多,外伤发生概率大;卫生条件差,卫生习惯不良;以及寄宿生活中人员密集,病原传播迅速等特点相关。这一方面提示对于藏区儿童的健康保障应基于上述特点,另一方面提示保健社工的医学继续教育应针对上述医疗健康问题做重点培训。结合上述问题和社工群体医学知识学习的主观诉求分析,医学继续教育应以外伤急救处置、常见病基础理论和传染病防控为首要内容。

3.3经常性短期医疗培训是适合保健社工医学继续教育的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基金会等机构举办的短期医疗知识培训是社工群体接受度最高的医学继续教育形式,而且经常性医疗培训这一因素对社工医疗健康素养有显著提高。结合日常工作特点及社工的主观学习需求,研究认为基金会等社会公益组织举办的经常性、专业性、集中性短期医疗知识培训是有助于社工群体医疗健康素养和工作技能提升的最关键办法。

3.4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限于人力物力,本研究所选取的调查对象样本量相对不足,未来应进行更广泛的调查以提高结论的可信程度。另外,限于地区文化差异和沟通困难,对于社工群体的教育水平、家庭背景、来源地区等情况的调查有待加强,更多影响群体医疗健康素养的因素值得探讨。

4 结 论

玉树周边藏区学校的保健社工群体医疗健康素养较低,低于普通授课教师水平及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由此推测藏族儿童在寄宿学校生活中获得的医疗保健服务专业性差,水平较低,其健康难以得到很好保障。为提高保健社工群体的医疗健康素养和藏族儿童健康水平,应对保健社工开展以外伤急救处置、常见病基础理论和传染病防控为首要内容的经常性短期医疗知识培训。

猜你喜欢

藏区社工总分
青春社工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