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花生》课前有效预习探究

2018-07-30李守怡

关键词:落花生课前预习探究

李守怡

【摘要】 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環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

【关键词】 课前预习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5-085-02

所以,本人执教时,一向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而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正符合了这一要求,所以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研究。本人结合学校课题《农村小学课前预习有效研究》,就本校五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从调查的结果中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的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 没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只是简单的圈画、标自然段、给生字注音等。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因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条件的欠缺

学生知识面不广,很多学生孤陋寡闻,除了外因之外,还有内因就是经济条件的不允许,学生手头上可供查阅的资料不多,家中没电脑,有的即使有也上不了网。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首先,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其次,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再次,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本人在不断学习、交流、总结中,并结合现在的教学形势以及我校的课题《农村小学课前预习有效研究》,本人在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中得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以《落花生》为例,谈谈课前有效预习:

课前有效预习我认为可以分为整体系统性的预习和个体性预习,所谓整体预习,就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预习,因为我们的课本,每一个单元有四篇文章而这几篇文章都有共性,例如五年级第一单元的读书为主题,而第二单元是以思乡为主题,第三单元是介绍动物或者科学为主题,而第四单元是以生活的启示为主题,而整体性的预习怎么预习呢,我们五年级上册四单元例:因为他们的共性是:生活的启示,所以设计预习的两道题是,要求学生把整单元的四篇文章阅读完,然后明确,四篇文章各自写了生活上的一些什么事,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一篇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个问题是,文章通过写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在文章仲画出来,然后明确,这启示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其实是文章的中心,要明确中心,这其实也要求了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作了一个详细的理解,如果不理解这是很难做到的。

个体预习就是每一篇文章进行独立预习,预习时要抓住文章的内容,目标,教学重点,进行布置预习以《落花生》为例:

1.了解作者,特别了解他为什么以“落华生”为笔名?

2.朗读课文,明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花生的?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3.通过以上的描写我们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

4.写花生的可贵之处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5.找出中心句?

另外整体系统性的预习和个体性预习布置下去后,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点预习,那就是积累,我们可根据课本中每个单元的主题及每一课的中心进行积累。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四篇文章,主题分别是:道德、多角度考虑问题、无私奉献、信赖。所以我就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进行积累,让他们分别搜集有关道德、多角度考虑问题、无私奉献、信赖等四个方面的名言或诗句。

预习布置下去,必须落实,不落实没意义,更谈不上作用。所以《落花生》一文预习布置下去后,课前我作了检查和指导。《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一、上课时认真交流预习,并鼓励质疑

1.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课文了,谁愿意谈一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

A. 老师,我通过预习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板书:许地山)还从书上找到了有关许地山的资料。知道他为什么以“落华生”为笔名,课本67页作了很详细的解释。成功解答了预习第一题(鼓掌)

B. 老师,我通过查资料,知道了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请说一下)因为花生是花谢了以后才能结果,所以又叫“落花生”。

C. 老师,课文中還写了他们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一家人在一起谈论花生的好处。

小结:从交流看,同学们预习得蛮有收获的。尤其是有的同学能主动查阅资料,这一点更值得每个同学学习。老师告诉大家,现在信息资源非常发达,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上网查询资料。

2. 你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拦路虎?有没有弄不懂的问题?(学生交流)

二、读读议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组织学生围绕“议花生”质疑问难

师:文章以花生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哪个内容是重点?

生:文章以花生为线索,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重点。(板书:种、收、尝、议)

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议花生,那么能简单说说花生的作用吗?(学生纷纷举手,完满解决了预习二)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读、议)

师:通过以上的描写我们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重点兼难点)

(父亲的第二段话)(老师在“不好看”、“很有用”、“像花生”三个词语下加着重号。)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埋在地里”是从哪个方面来写花生的?学生有点惘然,老师指点“地里”、“树上

”是事物生长的什么?

生:位置。(学生终于明朗)

生: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课文。(比较平淡)

师:哪位同学觉得自己能读得更好?(不少同学举起了手)

指名读。(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师:“矮矮地”是从哪个方面来写花生的?

生:学生一片沉默。

师:矮矮地、高高的,那是写事物的什么?

生:外形(样子)。(棒棒的,老师赞)

师:这些都是从花生的实用性方面说的,那么父亲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是像花生的什么?

生:精神。

生:品格。

师:说得对,父亲就是希望我们具有花生的品格,那花生具有怎样的品格呢?

生1:花生不炫耀自己。

生2:花生外表丑陋,但心灵美好。

生3:花生谦虚、朴实。

生4:花生默默奉献,不计较名利。

师: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体会了花生的崇高品格,那么这两段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呢?

学生:对比。(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接着学生很容易找出了中心句。)

师:父亲的话你能理解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出有关句子。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生1: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有用的人。

生2:脚踏实地的人是有用的人。

生3:不追求名利、默默奉献的人是有用的人。

生4:谦虚,不炫耀自己的人是有用的人。

生5:默默无闻的清洁工、邮递员。

生6:为人民做好事的人是有用的人。

生7:像雷锋那样热心帮助人的人。

生8:做好事不留名的人。

师:同学们的发言十分精彩,可见你们已经深深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老师希望你们能做有用的人,成为一名有真才实学的人。

三、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了《落花生》的学习

四、延伸训练、拓展

师:展示无私奉献的诗句及名言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课后反思】

这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整堂课孩子们情绪高涨,发言踊跃!而这堂课之所以取得成功,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在教学《落花生》这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学生兴趣哪一项就查找哪一项,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或请教有关老师等。课堂反馈时,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这样,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预习,给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语)。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教学《落花生》这课中,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所以做好预习尤其重要,并且要做得具体,很多学生没有这种习惯,必须培养,要且持之以恒,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等于空头支票。广州市教研室的老师说,我们要做到前置帮扶,其实无论预习也好,前置帮扶也好,我们的课题也好希,其实都是一脉相连的。

猜你喜欢

落花生课前预习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论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散文翻译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落花生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