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

2018-07-30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高陂中心小学黄素玲

数学大世界 2018年21期
关键词:小刚梯形审题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高陂中心小学 黄素玲

小学阶段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基本解题能力都在逐渐形成。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小学教育中有重要地位,而问题解决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一个桥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重视不足,造成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过程效率低下,对教材把握不准,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不足,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成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便结合一些教学实践,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进行初步探讨。

一、提高数学审题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一次作业或考试之后,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抱怨:“哎呀,看错题目了。”“啊,这道题我没看清楚条件。”“怎么办,我把正号看成负号了!”……因为不仔细或没有看清题意造成的失分比比皆是。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审题不清会造成思维混乱,审题有误则会功亏一篑。审题是一种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是具有可塑性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笔画出有用的信息,比如圈出已知条件,分析出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经常会有求和或求差的题目,如:“小明昨天有10颗糖,今天吃了2颗糖,还剩几颗糖?”这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圈出“昨天”“10”“今天”“2”等已知的数量和已知的数量关系,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很容易形成等式:“还剩几颗糖=昨天10颗糖-今天吃掉2颗糖”,由此得出问题的答案。

二、构建可视化数学模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程度是有限的。从感知觉的发展来说,低年级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往往只注意事物的表面特征和个别特征,对事物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从思维的发展来说,三年级之前,大部分儿童达到了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三年级之后,大部分儿童会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到具体抽象思维的过渡。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很多儿童即使审清了题意,也无法找出相关数量间的关系,这便是儿童的认知和思维一时遇到了瓶颈。因此,在儿童认知发展的这个阶段,教师应自觉自发地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教师应结合画图、表格、折纸等方法来梳理数学问题的逻辑关系,并培养学生建构可视化数学模型的解题习惯。

以一道数学题为例:小刚3年后的年纪是5年前的两倍,问小刚现在多少岁?这道题对于初中生来讲是很容易的,只需设小刚现在的年纪为x,就能得出x+3=2(x-5)的等式,进而得出结果。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代数的这些知识还不在应该掌握的范围之内,因此必须结合画线来辅助学生建立数量关系。我们可以先画一条线段来代表小刚现在的年纪,往后延长3岁代表小刚3岁后的年纪,最后找出五年前的距离,作为小刚5年前的年纪,再通过“三年后的年纪是5年前的两倍”的关系,就知道了小刚5年前8岁,所以现在就是8+5=13(岁)。

三、创新意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核心

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是思维的不竭源泉。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亦步亦趋,而是主张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记忆方式上面可以进行创新,比如对于“一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学生可能记得不是很清楚,但如果提示学生把一厘米看成一元,把毫米看成分,学生就能很快想起1元=10角,所以1厘米=10毫米。将数学知识和自己熟悉的知识联系起来,就可以巩固加深记忆的广度和深度。在长期创新意识的培养下,学生就会获得更多的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性思维,进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对于老师来说,对教学手段的创新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于难以集中注意力的低年级段学生来讲,创新的课堂讲授也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对梯形面积公式的讲解教学中,可以准备很多个梯形折纸供学生摆弄,让学生自己找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慢慢就会在摆弄的过程中发现,可以把梯形拆成两个三角形,也可以把两个相同的梯形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得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实践的方法,令学生对梯形面积的公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在将来解题的过程中,即使忘记了公式,也可以自行从源头推导公式。

这些针对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只是广袤的数学教学方法海洋中的一角,只要教师们在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前提下,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探索和分析,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和适合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猜你喜欢

小刚梯形审题
梯形填数
认识梯形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梯形达人
“三招”学会审题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七分审题三分做
不足为奇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
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