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家瑞:“滇王之印”发掘记

2018-07-30

北广人物 2018年29期
关键词:考古队兵器李家

此地刨出的东西不能带回家以避灾,结果青铜器变废铁,引出一奇宝

1953年,时正值炎炎夏日,云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一位古董商的手中买到了一批具有浓郁少数民族风格纹饰的青铜器,其中还包含有短剑、矛、斧等青铜器。工作人员随即将这几件青铜器送到了著名的考古学家和民俗学家李家瑞手中。李家瑞见这批青铜器的形制和花纹都十分特别,与北方黄河流域出的青铜器有着明显区别,而且一些青铜器上还刻有青蛙的形象,一看就是属于云南的器物。然而,要想查找到这些奇异青铜器的出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次,李家瑞在云南省文物保管委员会上将此事讲给了在场的专家们听。与会的云南省著名地方文献学家方树梅听之后,立即对李家瑞先生说,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的家乡云南省晋宁县曾经发现了一些青铜器,这些青铜器是当地的百姓在挖山的时候找到的。在农村,农民经常会从地下刨出一些青铜器,所以大家对这些东西毫不稀罕。方树梅的话引起了李家瑞的极大兴趣,他急忙问那些青铜器都流向了何处。方树梅接着说道,在他的家乡有一种说法,从地里刨出来的东西不能带回家去,否则就会给家里带来灾难,所以村民将刨出来的青铜器全堆在田地里,等攒够一定的数量后,就当作废铁卖了,他自己也从来没见过实物。

一年后,李家瑞率领博物馆工作人员专程去晋宁县做了一次调查。没想到,他们居然有神奇发现,找到了青铜器出土地——石寨山。在石寨山,他们又从当地的村民手中收集到了许多类似兵器和一件打磨精致的石梨,还听取了当地百姓当年曾经大规模地从地里挖出青铜器的事情。带回来线索后,李家瑞立即向云南省文化厅汇报了情况,并提出了组织考古队赴晋宁县展开发掘的请求。经过仔细研究,云南省文化厅派一支精干的考古队赶到了晋宁县石寨山。到了现场,考古队立即对石寨山展开了发掘。很快,地下的墓穴就一一显露出来了。

由于地处偏僻,石寨山下的古墓群大多保存完好,基本上没有被盗墓贼侵扰过的痕迹,这一点也是让整个考古队最喜出望外的。而出土的文物最多的是青铜兵器,其中包括剑、矛、斧、锤等。这些兵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中原的兵器有明显的区别。众多文物中,最重要的便要数“滇王之印”了。当时天色已晚,工作人员们准备回去吃晚饭,完成了挑土任务的工作人员则坐在路基旁休息,当时考古组长孙太初在进行着一天的收尾工作。这时,一个极为亢奋的声音从6号墓内传来——“王印!”

猜你喜欢

考古队兵器李家
“称霸”试衣间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李家正 釉·画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数到一万捉迷藏
撒哈拉沙漠上的墓碑
时钟是弯成一圈的尺子
撒哈拉沙漠上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