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汉字优点

2018-07-29王倩惟

青年时代 2018年13期
关键词:适应汉字汉语

王倩惟

摘 要:汉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优点众多。汉字记录汉语,它的优点之一就是与汉语相适应。汉字适应了汉语的语音单音节形式为主的特点;适应了汉语同音语素较多的特点;其超时空性适应了汉语历史悠久、方言众多的特点。汉字与汉语相适应这一优点使汉字自身保持着极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汉字;汉语;适应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汉字作为一种自源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并使用至今的文字。汉字之所以源远流长,除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还有它自身始终与汉语相适应,富有极强的生命力,这也是汉字的优点之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①汉字与汉语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汉字与汉语单音节语音形式相适应、汉字适应汉语同音语素众多的特点以及汉字的表意功能与汉语的超时空性相适应。

一、汉字适应了汉语单音节语音形式为主的特点

首先,汉字适应了汉语单音节语音形式为主的特点。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个汉字对应的就是一个词,字和词几乎是相等的。同时汉字又与语言中的音节对应。音节—字—词或词素是一一对应统一的,词或词素表现为语音形式是单音节,表现为书面形式是单个的字。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中提出汉字是“表词文字”的说法。赵元任在《语言问题》也指出,汉字是“一字一言的文字”,属于语素文字。汉字性质一直是争议不休的话题,各家之言都有其着眼的重点。但无论古今,其始终适应汉语的特点没有变。汉字在古汉语时期的重要特点即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个汉字对应一个词,同时又与语言中的音节相对应。裘锡圭先生也提到:“一个汉字是为一个单音节语素而造的,这是汉字形成一个字念一个音节的局面的主要原因。” ②

根据伍宗文对上古汉语单音节词的统计,《尚书》、《诗经》、《论语》、《左传》、《孟子》和《吕氏春秋》六部典籍中出现单音词11601个,复音词仅有4671个,相去甚远。③古代汉语的词和语素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汉字记录汉语的词或语素,在大多数情况下汉字、音节、语素和词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古代汉语用一个汉字来记录一个单音节词十分适宜,一一对应。

在现代汉语阶段,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汉语的词素大多由古代汉语中的词发展而来,单音节词仍然有不小的比例。古汉语的单音节词后来即便不单用,仍作为语素大量组词。这也决定了现代汉语“词根孤立语”的特点。汉语新词的增加,往往是通过原来单音节词组合的方式来进行,对字量要求不大;而汉字使用意符和音符组合构成新字,可以创制出大量的汉字来,满足语言的需要。“汉字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汉语词的变化……由于汉语词的形态不发达,这就使得汉字这种表意文字过去能够有效地表达古汉语词根分立结构的词汇语法特点,也使得汉字可能在很长时期以内发展和使用下去。”④在字义合成的双音词大量生成之后,單音词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失去,还为单音词固有义的扩展或相关义的延伸提供了机会。所以,从古至今,双音词数量越来越大,但在各种文本中用频次最高的都是单音词。

此外,汉语语音音节界限分明。每一个汉字通常都念一个音节,现代汉字只有“儿”是例外,不能自成音节。音节是一个个相互隔离的语音片段,很容易区别开来,加上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有一个表示音高的声调,声调也具有区别意义。它和元音、辅音的结合是立体的,在人们的感觉中,一个音节就像一个声音“团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然应该用一个符号整体标记出来。⑤

二、汉字与汉语同音语素众多的特点相适应

汉字以形达义,汉字信息由字形来传达。汉语中的同音字、同音词多,从而容易造成信息传递和交流中的障碍,使理解产生歧义。特别是在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早期阶段,这种情况就更加突出。汉字的诸多同音字使一个音节所包含的信息过大,依据《现代汉语词典》作统计,音节“li”包括“厘、离、犁、篱、璃”等34个语素,音节“yi”包括“亿、易、亦、益、翼、译”等93个语素。这种现象某种意义上影响了汉语表达的明确性,但如果用汉字表示就会非常明确。汉字在书面上为识别同音字提供了有效的标志。

汉字以形表意。虽然字音相同,但一个汉字一个形状一个意义,用不同的形体表现在书面语中,汉字用字形把同音词区别开来,通过字形变化,显示同音词的区别。周有光先生曾提出可以利用汉语词汇多音节化的规律避免汉字的同音现象。即便是现在汉语词汇双音节化后,如果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只凭声音仍然不好区别。比如“这次考试大家quanbu及格”,是“全部及格”还是“全不及格”?这种同音现象影响了汉语表达的明确性,如果我们把它诉诸于汉字就弥补了这种缺陷,使之一目了然。因为汉字以形达义,通过不同的形体和表意元素来标识所记录的内容和意义范畴,使在口语中容易混淆的语素词或词组在书面语中得以区分。书面语里,同音字利用书写形式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意义,即用同音异形去表示同音异义。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评价汉字:“汉语有很多同音词,用拼音拼出来的英文字母根本无法表达其意思,而从汉字一看便知。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成功用汉语拼音写成。”

三、汉字超时空性适应汉语历史悠久、方言众多的特点

汉字最大的特点就是表意性。不同于拼音文字,由于它能够以形载义,所以它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保存下来。朱德熙先生提到过:说到汉字的优点,一件事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汉字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⑥“除了以形载义外汉字还具有超语音的特性。这一特性使汉字具有明显的超时空功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横向的超方言功能和纵向的超时代功能。” ⑦汉字的超时空性适应了汉语历史悠久、方言众多的特点。

叶蜚声和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认为:“书写的工具和材料(如用笔写和用刀刻不同),方言的分歧,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文化历史的强大力量,等等,都可以影响文字的发展。……所以跟语言相比,文字有很大的保守性,语言社会一旦形成约定俗成的书写形式,它就不会轻易起变化。”汉字从古至今,始终保持其方块结构不变,即便有书体上隶书、楷书这些字自身形体的改变,但字始终都是不变的。在语音方面,同一个汉字,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可能分别有不同读音;在不同的地域可能有不同的读音,比如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但无论其读音如何,只要写出来人们就都能理解,都看得懂。

总而言之,在纵向的超时代方面:汉字使用历史悠久,虽然古今言语异声,汉语的语音系统从上古、中古直至近现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把上古时期祖先们的话语拿给我们现代人,我们一定会觉得晦涩难懂,就像听外语一般。但是,由于汉字以形表义,不受语音的羁绊,基本保持了它的稳定性,字义变化较小而且有迹可循。所以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可以读《诗经》、《论语》等古代著作,并且能够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这说明汉字是一种超时代文字,它有极强的文化内聚力。也可以说,汉字沟通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汉字与汉语配合默契,互相适应,保持着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

在横向的超方言方面来看,汉字是一种超方言的文字,由于汉字不直接记音,所以汉语方言上的不同并没未反映在汉字字形上,字形在各地都是统一的。汉字能用统一的字形记录各方言的同一名称,而各方言可以赋予同一词形以不同语音,维护了词义和书面交际的统一性。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由于山水阻隔,方言与方言之间的分歧很大。在如今交通发达便利的条件下,汉语仍存在着七大方言区,每一方言区内又存在着众多甚至不能通话的方言片。但从古至今汉民族没有因方言分歧而分裂,而是通过汉字做媒介,来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各方言区人民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正如唐兰先生所说:“中国文字没有发展为拼音的,而只是注音的,在学习时显然不如拼音的方便,但是它能代表古今南北无数的语言,这是拼音文字所做不到的。” ⑧就拿《红楼梦》、《水浒传》、《醒世姻缘传》等作品来说,无论它们出自哪个方言区作者之手,七大方言区的人都可以阅读。即便在不同地域的读者以不同的语音系统阅读,但是他们可以在文字上直接傳递意义。历代王朝的政令和思想观念都可以借助汉字迅速推行到全国每个角落。总之,我们用统一的汉字来记录汉语,强化了汉字乃至中华各民族之间同根的民族意识,增进了民族感情,在发展民族团结、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上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四千年来,汉字是中华历史文明的载体,也越来越成为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共同使用的书面交际工具。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实践检验,不断与汉语相适应,保持着其旺盛的生命力。

注释:

①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54页.

②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18页.

③李如龙.《汉语和汉字的互动与和谐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2期,第110页.

④张玉金,夏中华.《汉字学概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5页.

⑤袁月.《汉字长寿原因探秘》,《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⑥朱德熙.《关于汉字的优点和缺点》,《汉字文化》,1989年,Z1期,第23页.

⑦孙建军.《汉字的超符号功能及其文化意义》,《北方论丛》,2002年,第6期,第117页.

⑧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2页.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2015年.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3]何九盈.《汉字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

[4]刘玮娜.《论汉字与汉语的适应性》,《求索》,2005年,第12期.

[5]袁月.《汉字长寿原因探秘》,《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猜你喜欢

适应汉字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