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T-proBNP下降率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研究

2018-07-28胡洋洋赵晓燕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衰入院心血管

胡洋洋,赵晓燕

作者单位:1 450052 郑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 450052 郑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急性心衰是指心衰的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1]。急性心衰预后差、再住院率及死亡率高[2]。因此,对于客观的评价急性心衰预后尤为重要。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素。在急性心衰时,由于缺血或室壁张力的增加导致左心室大量分泌NT-proBNP,其水平是心衰诊断、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但血浆NT-proBNP浓度受年龄、性别、体重和肾功能等相关因素影响,而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的水平变化能更客观反应其心功能状态的改变,目前以NT-proBNP下降率进行分组,比较心衰指标并进行随访研究的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NT-proBNP下降率进行分组,探讨NT-proBNP下降率与急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入选2015年10月~2017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1例,年龄38~83岁。于入院第1 d及第5 d,分别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正性肌力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不能耐受者改用ARB)等药物积极内科抗心衰治疗,并计算每位患者NT-proBNP的下降率,根据BNP检测结果分为两组,A组入院NT-proBNP≥500 ng/L,5 d后BNP下降率≥30%,103例;B组入院NT-proBNP≥500 ng/L,5 d后BNP下降率<30%,97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诊断符合201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急性心衰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住院期间急诊或择期行冠状动脉支架或旁路移植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重症肺部疾病、严重感染性疾病、甲状腺疾病、恶性肿瘤、妊娠。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收集数据及随访 ①详尽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②于入院第1 d及第5 d分别检测NT-proBNP浓度,并于入院第1 d及出院6个月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③随访并记录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及心衰再发住院率。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检验各指标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第一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1)。

2.2 两组NT-proBNP值(ng/L)、NT-proBNP下降率(%)比较 两组入院第1 d 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5 d NT-proBNP A组较B组明显降低[2371(1009,3776)ng/Lvs. 4776(3093,7308)ng/L](P<0.05),NT-proBNP下降率A组明显大于B组 [(51.44±13.63)%vs.(16.37±6.39)%](P<0.05)(表2)。

2.3 两组患者入院第1 d及出院6个月LVEF、LVEDd值比较 入院第1 d两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LVEDd较B组明显降低[(50.47±8.00)mmvs. (53.16±7.6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LVEF A组较B组明显升高[(52.26±6.09)%vs.(47.57±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 A组较B组明显降低[(51.46±8.16)mmvs. (54.96±7.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NT-proBNP值(ng/L)、NT-proBNP下降率(%)比较

2.4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再次住院率比较 随访6个月后发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衰再发住院率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3 两组患者入院第1 d及出院6个月LVEF(%)、LVEDd(mm)比较

表4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衰是指心衰的症状和体征迅速发生或恶化,病情危重,病死率及再住院率均较高,预后较差[2-4]。因此对急性心衰患者的预后进行早期评估具有重要意义。NT-proBNP是目前用于诊断和评估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5-7]。研究表明[8,9],NT-proBNP和LVEF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多以患者入院和出院时NT-proBNP水平作为病情评估及预后的指标,但NT-proBNP测定值受年龄、性别、体重、肾功等相关因素影响。目前以NT-proBNP下降率进行分组,比较心衰指标并进行随访研究的相对较少。急性心衰患者经有效治疗后,NT-proBNP下降越明显,心衰症状改善越明显。

本研究通过入选200例AHF患者,经抗心衰治疗后,血浆NT-proBNP浓度下降的程度不同,比较其预后的差别。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入院第1 d NT-proBNP、LVEF无明显差异,经过抗心衰治疗6月后,LVEF A组明显高于B组,LVEDd A组明显低于B组,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事件发生率、心衰再发住院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心衰治疗后,NT-proBNP下降更明显的患者心功能改善也更明显,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表明NT-proBNP下降率对急性心衰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研究认为[10],NT-proBNP浓度下降更明显的急性心衰患者死亡率低、近期预后好。Verdiani等[11]对120例AHF住院期间脑钠肽(BNP)浓度动态观察,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发现,BNP浓度下降率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良好相关性(r=0.81,P=0.01),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最佳界值住院期间血浆BNP浓度降低30%。Bettencourt等[12]对心衰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发现,住院期间NT-proBNP水平下降越明显,其死亡率和再住院率越低。当心衰治疗有效时,NT-proBNP水平下降明显,NT-proBNP下降不明显或持续升高,提示心衰未明显纠正或进一步加重,预后较差。本研究提示NT-proBNP下降率与急性心衰患者预后有关,为急性心衰患者近期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本次研究入院的心衰患者均为中、重度急性心衰患者,基础血浆NT-proBNP水平较高,且局限于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短,需增加样本量,多中心研究、延长随访时间,该研究将会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心衰入院心血管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