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学管锥

2018-07-27王健武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7期
关键词:治学钱钟书

王健武

摘 要:钱钟书先生治学有自己的境界,他通过长期对中国古代经典名著的读书考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读书态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尽不信书,则又如无书;不尽信书,斯为中道。”

关键词:钱钟书;管锥编;谈艺录;治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0-02

闲暇之时,喜欢涉猎钱钟书先生的著述,由于个人学识根底浅,无力作深入的学术研讨,不过偶有心得体会,往往随手摘录。《韩诗外传》有云:“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钱钟书先生因此将他的鸿篇巨著命名为《管锥编》,那是自谦,而我现在采用“管锥”作为我这篇短文的标题,则是真实诚心的自道。

钱先生的《管锥编》、《谈艺录》用了大量篇幅研讨中国传统典籍中各家注、疏、笺、释、主要如:

孔颖达《周易正义》、毛公作传、郑康成作笺、孔颖达等作疏《毛诗正义》、杜预注、孔颖达等作疏《左传正义》、裴骃集解《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谌注》、《楚辞洪兴祖补注》、任渊(天社)注《山谷内集》、史容(青神)注《山谷外集》、史季温注《山谷别集》、倪璠(鲁玉)注《庚子山集》、李璧(雁湖)《王荆公诗集笺注》、沈小宛《王荆公诗集笺注》、李善、五臣注《昭明文选》、钱谦益《读杜小笺》等等。

钱先生曾经说过:“妄企亲炙古人,不由师授。择总别集有名家笺释者讨索之……以注对质本文,若听讼之两造然;时复检阅所引书,验其是非。欲从而体察属词比事之惨淡经营,资吾操觚自运之助。所悟诗眼文心,往往莫逆冥契。”(《谈艺录》P346)

这说明钱先生在阅读时,将自己比作法官,作者和注释者比作原告与被告,听过各方控辩,然后搜寻铁证作出判决,并从中领会作者的文心诗眼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杨绛先生曾说:“我认为《管锥编》、《谈艺录》的作者,是好学深思的钟书。”

好学深思的钱先生为什么把学术研究的着力点放在这方面呢?

我认为绝不只是为了帮助自己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而是钱先生深知,对传统古代典籍的注释,是对后世阅读学习者的导读。导读如果不准确,不仅会误导读者,而且有负作者苦心,往往贻害无穷。

钱先生对诸多名家注释的检阅中发现有完全背离了原作者意思的;有对原作者遣词造句用事的根据没有查举出真正引文的;有不懂装懂、妄加评说;有本应有注释的而不注;有注释无误、解说不明确不充分的;也有对原作的注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以下我分类说明。

一、原注全错

例一、《左传》昭公十八年载:“往者见周原伯鲁焉,与之语,不说学。……闵子马曰:‘周其乱乎!夫必多有是说,而后及其大人;大人患失而惑,又曰:可以无学,无学不害”;《注》:“患有学而失道者,以惑其意”;《正义》:“大人患其国内有多学而失其道者,而疑惑于此言,谓此言有道理也。”按孔疏误甚。“惑”承“失”来,非谓大人为此言所惑,乃谓大人患民有学则失正道而生惑乱,愚民之说,已著于此。钱先生列举李斯至近人黄遵宪以及释家《圆觉经》三十条例子说明无不足以自愚愚人,即愚民之术亦可使愚民者并自愚也。(《管锥编》P233--235)

例二:陆机《叹逝赋》:“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

《文选》李善注曰:“阅,总也”,全失迁流,“日度”之意,乃积水、死水耳。张九龄《登荆州城望江》:“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杜甫《三川观水涨》:“势阅人代速”;用“阅”字可佐解陆机语。“阅”如“阅历”之“阅”;《汉书·盖宽饶传》:“仰视屋而叹曰:‘美!然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所阅多矣!”,或元好问《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即此“阅”字。(《管锥编》P1174)

例三:黄山谷《次韵文潜》:“水清石见君所知,此是吾家秘密藏。”天社注:“水清石见具上注。《西清诗话》载杜少陵诗云:‘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藏也。”按诗作于崇宁元年。山谷元祐元年《奉和张文潜赠无咎》第二首云:“谈经用燕说,束弃诸儒传。滥觞虽有罪,末派弥九县。张侯真理窟,坚壁勿与战;难以口舌争,水清石自见。”所谓“具上注”者,指此。山谷盖重提十六年前旧语尔。世故鸿洞,人生艰窘,拂意失志,当息躁忍事,毋矜气好胜;日久论定,是非自分。其《赠送张叔和》云:“我提养生之四印: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又《和斌老》第二首云:“外物攻伐人,钟鼓作声气;待渠弓箭尽,我自味无味。”皆即“口舌难争,坚壁勿战”之旨。《金刚经》所谓“无诤三昧”,亦犹后来陈简斋《葆真池上》名句所谓:“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也。盖山谷昔在王氏新学大盛之时,尝向文潜进此言;今二人投老同为逐客,遂复申前诫,岂论诗法哉。(《谈艺录》P333)

钱先生指出,任渊说山谷诗是谈创作的观点是全然错误的,黄山谷明显是谈人事,谈处事之道。对这一点,钱先生是赞许的,在他的《槐聚诗存》不只一次用了这个典故,如:

《答叔子》

敛非澜倒回狂手,

立作波摇待定身。

《叔子索书扇即赠》

待定微波姑伫立,

伤岐前路小迟回。

二、该注而无注的

《再次韵杨明叔·引》:“盖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此诗人之奇也。”天社无注。按《后山集》卷二十三《诗話》云:“闽士有好诗者,不用陈语常谈,写投梅圣俞。答书曰:‘子诗诚工,但未能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尔。”圣俞答书似已失传,赖后山援引,方知山谷所本。葛常之《韵语阳秋》卷三称山谷与杨明叔论诗此语,盖南宋初人早征古而忘祖矣。窃谓圣俞二语,夙悟先觉。夫以故为新,即使熟者生也;而使文者野,亦可谓之使野者文,驱使野言,俾入文语,纳俗于雅尔。《六一诗话》记圣俞论诗所谓“状难写之境,含不尽之意”,数百年来已熟挂谈艺者口角。而山谷,后山祖述圣俞论诗语,迄无过问者,故拈出而稍拂拭之。(《谈艺录》P320--321)

三、只注诗句的来历,没有说明诗的用意

如:山谷诗《次韵题粹老客亭诗后》:“客亭长短路南北,衮衮行人哪得知。惟有相逢即相别,一杯成喜只成悲。”青神注引韦应物诗:“此日相逢非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按仅道末句来历,未明诗旨。胡少汲有诗:“梦魂南北昧平生,邂逅相逢意已倾。同是行人更分首,不堪风树作离声”,可以参印。客亭乃旅途暂歇止处,素昧平生,忽同投止,虽云萍偶遇,而针芥相亲。羊胛易熟,马足难停,各趁前程。山谷诗即其意。胡诗似反用唐长孙佐辅《别友人》:“谁道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无情。”(《谈艺录》P337--338)

四、不懂装懂

如:山谷《睡鸭》:“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倚睡秋江”,任渊注:“兼用徐陵《鸳鸯赋》:‘山鸡映水那相得,孤鸾照镜不成双。天下真成长会合,无胜比翼两鸳鸯。”。吴融《池上双凫》诗曰:“可怜翡翠归云髻,莫羡鸳鸯入画图;幸是羽毛无取处,一生安稳老菰蒲。”如临淮王用郭汾阳部曲,一经号令,气色益精明云。此任氏之谬托知音也。黄诗纯自徐陵赋推演,着眼在人事好乖,离多会少。吴诗用心迥异,实本乎庄生论不才之木得保天年。赵与时《宾退录》论黄诗曰:“每疑鸳鸯可言‘长会合,两凫则聚散不常,何可言‘长會合,后乃悟指画者耳”;殊得正解。好物难牢,而入于画者长在,欢情苦短,而见诸诗者久传。黄诗仅四句,而全用徐陵语者三句,非拆补以完己篇,乃引征而翻其案,如禅宗之“末后一转语”。不知来历者,仅覩黄诗中言双凫胜于山鸡、孤鸾,知来历者,便省其言外尚有徐所赋鸳鸯在,鸳鸯胜山鸡、孤鸾,而画凫尤胜鸳鸯;不止进一解,而是下两转也。(《管锥编》P1470--1472)

五、注释本身说得过去,但似是而非

如:《诗经·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己!上慎旃哉,犹来无止”;《传》:“孝子行役,思其父之戒”;《正义》:“我本欲行之时,父教我曰”……说自可通。然窃意面语当曰:“嗟女行役”;今乃曰:“嗟予子行役”,词气不类临岐分手之嘱,而似远役者思亲,因想亲亦方思己之口吻尔。(《管锥编》P113)

然后钱先生作了大量引证,连类证明自己分析判断之正确。

六、对原作注疏,众说纷纭,认可其中之一,而进一步充分说明

例一、《诗经·风·狡童》:

《狡童·序》:“刺忽也,不能与贤人图事,权臣擅命也。”按《传》、《笺》皆无异词。朱熹《集传》则谓是“淫女见绝”之作。窃以朱说尊本文而不外鹜,谨严似胜汉人旧解。(《管锥编》P108)

下面同样作了详细引证说明。

例二:李商隐《锦瑟》,有人说是悼亡诗,有说是怀人的,有说是咏物的,有说是自伤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元好问所叹:“独恨无人作郑笺”,钱先生唯独赞许清人程湘衡的说法:“此义山自题其诗以开集首者”,意即这首诗是诗集的序,钱先生充分论证和发挥略云,义山用“锦瑟”比喻自己的诗歌,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言年华虽逝,诗篇犹存。开卷而忆,平生的悲欢都在此中,正是“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传”的用意。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言作诗之法也。心之所思,情之所感,寓言假物,譬喻拟象;如庄生逸性之见形于飞蝶,望帝沉哀之结体为啼鹃,均词出比方,无取质言。举事寄意,故曰“托”,深度隐旨,故曰“迷”。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言诗成之后风格与境界。用“珠泪”、“玉烟”以见虽凝珠圆,仍含泪热,已成珍饰,尚带酸辛,具宝质而不失人气。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与首联呼应作结,言前尘回首,怅触万端,顾当年行乐之时,即已觉世事无常,抟沙转烛,黯然于好梦易醒,盛筵必散,登场而预有下场之感,热闹中早含萧索矣。(《谈艺录》P436--438)

在《谈艺录》、《管锥编》等著作中,这类论述比比皆是,不胜枚举。钱先生的读书态度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尽不信书,则又如无书,不尽信书,斯为中道”。(《管锥编》P98)

钱先生还说治学三种境界,“其求学之先,不著成见,则破我矣;治学之际,摄心专辑,则忘我矣;夫求治有得,合人心之同然,发物理之必然;虽由我见,而非徒己见,虽由我获,而非可自私。放诸四海,俟诸百世。譬如凿井及泉,钻石取火;钻与凿,我力也,而泉与火,非我力也,斯有我而无我也。”(《谈艺录》P280--281)这也就是钱先生常说的,你吃鸡蛋觉得好吃,为什么一定要去知道是哪只鸡下的呢?话虽这么说,我读钱先生著述受惠良多,越读越感到对钱先生“高山仰止”,难以忘情。

参考文献:

[1]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年8月第一版).

[2]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9月第一版).

[3]钱钟书,《槐聚诗存》,(三联书店1995年3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治学钱钟书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赛珍珠受到钱钟书斥责原因探析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分期付款
钱钟书被女儿“难倒”
教育家朱九思的治学观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论钱钟书《谈艺录》中引文翻译的创新性
教授治学:追逐权力还是捍卫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