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场地设计中海绵城市设计思想的体现与应用

2018-07-27罗巨光沈良英

浙江建筑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城镇停车场绿地

罗巨光,沈良英

(浙江省省直建筑设计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海绵城市的设计思想有别于传统的设计思想。它强调的是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工程建设的设计中将自然措施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改变观念,因地制宜地推进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保持基地的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造成城市积水产生内涝,并引起污水溢出、地表侵蚀、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致使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正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整治是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因此会有较多数量的广场和停车场的改建和增设,产生了许多城市化的设计。为了改善和最大限度地保持基地的生态环境,必须改变传统的设计思想,海绵城市设计思想的应用才能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美丽的城镇环境。

1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场地设计问题

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广场和停车场等这些现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相应需要增加,这些配套设施增加必然会带来大面积的铺装硬化的场地设计,这些硬化场地增加后带来的降水无法直接下渗而形成的地表径流也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传统的场地设计中,我们会根据当地的历年的降水量等因素设计排水口、排水沟等将雨水等汇集到雨水井,并最终排入复杂的综合管网以达到排水的目的。在小城镇这种过于分散的小群落居住模式下,这些场地又存在着数量较多,分布较散,并且分布位置多位于自然荒地上,综合管网这些基建设施在具体实施中会产生非常大的困难,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小城镇环境整治中,如果我们照搬照抄城市道路、广场和停车场传统的“以排为主”的设计手法,将会对整个小城镇预埋下非常大的隐患,并对整治后的生态环境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2 小城镇环境整治中实际案例分析

以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一入口节点为例,见图1。

图1 某村入口改造平面图

在村入口整治中,我们根据当地居民的需要在这个位置增加铺装广场、园路、停车场和回车场地等配套,这些配套所占用的是村入口原有的绿化荒地,这些场地的设置必需用增加铺装硬化来完成。硬化造成的地表径流量增加,也使大气降水补充地下水时严重受阻,自然水循环遭到破坏,导致自然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场地降水不能通过自然的渗透排出,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整治时如果采用传统雨水口、雨水井的设计方式会对这里的生态平衡造成非常大的影响[1]。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生态的影响,必须摒弃传统的设计方法,采用海绵城市的设计方法。采用透水地面是最接近自然系统的技术措施,但是通过实际场地分析,区域环境勘察包括对当地施工条件及施工质量的调查,我们发现透水材料在整治项目中存在以下困难:首先是造价高;其次是施工技术与施工时管理要求高,而现场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与素质不高;再次是施工场地过于分散,且每处的施工面积不大;最后是施工后期对成品的维护要求较高等。并且人工透水材料也存在着缺点,材料的孔隙状结构只有20%的孔隙率,而且施工质量也会影响其实际透水效果,施工后实际发挥的作用相对城市来说比较差。因此,在实际设计中,我们着重体现海绵城市的设计思想,将该区域场地中广场、停车场的铺装仍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材料[2],但收边采用平道牙的形式,同时将场地坡向设计为坡向绿地,并将绿地高度设置成低于路面150~200 mm,在这些绿地中设置浅草沟(深度控制在0.3 m左右,宽度控制在0.8 m左右),将场地内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迅速汇集到浅草沟,通过浅草沟引导至绿化场地中的下凹式绿地区域,实现对降水量的吸收和渗透。下凹式绿地区域宽度控制在1~3 m之间,深度控制在0.5 m左右。在下凹式绿地区域内合理种植乡土植物和耐水湿耐淹植物以实现对水质的净化,并针对下凹式绿地内土质状况一般的区域进行局部换土来增强土壤渗透性。下凹式绿地的设置有效地净化降水,以此来实现对降水量的收集、输送和排放,保证最低限度地对环境的影响。见图2~5。

图2 传统停车位做法

图3 生态停车位做法

图4 下沉式绿地剖面

图5 浅草-渗渠剖面

图6 生态沟渠挡土墙做法

与此同时,我们对场地周边原有沟渠进行清淤,并在沟渠侧边种植乡土植物和耐水湿耐淹植物对其进行生态恢复,每当降水量超出下凹绿地的承载量时,超出的部分就可以汇入这些沟渠中,通过这些生物净化的方式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还可作为农田的灌溉用水,以此更好地实现对雨水的吸收、渗透和利用。见图6。

3 结 语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规划、防洪排涝、市政给排水、景观、道路、建筑等多个专业的系统工程。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落到实处,最终推动环境的生态化、绿色化进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小城镇停车场绿地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Maxe 迷宫闯一闯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停车场迷宫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走进绿地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