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极限挑战》的叙事主体与接受主体

2018-07-26李亚星

今传媒 2018年5期
关键词:叙述者

摘 要:《极限挑战》自开播以来,赢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赢。纯粹以游戏为主线的真人秀综艺节目收视逐渐下降,而《极限挑战》打造出具有故事化和剧情化的叙事方法来展现真人秀,节目的悬念设置和矛盾冲突使节目深的观众喜爱。本文将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极限挑战》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叙事主体和接受主体。

关键词:极限挑战;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8)05-0119-02

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雅克布森在《语言学的元语言问题》中提出,言语行为以交际为目的,交际过程涉及三个核心要素:说话者(addresser)、信息(messege)、受话者(addressee)[1]。因此每一种叙事都涉及交流,交流行为必然会涉及到说话者,信息和受话者。叙事交流就是说话者将叙述内容作为信息发送给受话者的过程,如此说话者与受话者之间便形成了双向交流。美国叙事学家查特曼在1978年出版的《故事与话语》提出的叙事交流图: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受述者)→隐含读者→真实读者[1]。本文主要通过这一流程图来分析《极限挑战》的叙事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多样性。

一、叙事主体

叙事主体是叙事交流过程中故事讲述的发出者,没有叙述主体存在就没有完整的叙事交流行为。叙事主体在进行信息交流叙述的过程中,信息才能传达给接受者。因此叙事主体是叙事学中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极限挑战》是上海卫视推出的一档励志户外真人秀节目,真人秀主打的标签就是“真实”、“无剧本”,因此节目中故事情节的走向、人物的表达、故事的结局都无法预料,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根据以上特点表明《极限挑战》的叙事主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包括节目中固定的6位嘉宾、特约邀请嘉宾、参与节目的观众,以及节目的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和后期剪辑等整个幕后的制作团队。

(一)真实作者

电视节目和小说一样,从叙事学角度来说都有“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两种概念,小说的“真实作者”就是小说故事的作者,是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的人;而电视节目的“真实作者”则是节目的创作者,即电视节目的整个创作团体,包括节目前期的策划人员、导演、编剧、中期的摄像以及后期节目的剪辑、特效、包装和推广等相关人员,这些节目整体的创作团队共同组成了电视节目的“真实作者”。

《極限挑战》属于大型户外真人秀节目,存在着很多不可控因素,如围观群众过多,艺人在拍摄期间出现意外、天气情况不好等都不可预测,因此拍摄时很容易出现风险,需要的幕后团队人员也更多。为了保证节目能顺利稳定拍摄,节目组会提前勘测录制环境,并亲自先“实战”一遍,以确保游戏的安全和顺利。同时每个艺人都有固定的follow PD,全天候跟随艺人进行实时拍摄,随时和艺人沟通,掌握信息后再向导演组汇报,方便导演组进行实时编剧,使节目效果能够更加真实。

(二)隐含作者

“隐含作者”是布思在《小说修辞学》(1961)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布思形象的比喻说真实作者创造了隐含作者。他表示“隐含作者”和“真实作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指的是正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作者,另一个指的是处于创作之外,也就是实际生活中的作者。简单来说,“隐含作者”指的是处于正在创作状态中的人,站在某种立场、角度上来进行创作的作者形象,“隐含作者”也可以说是“真实作者”的“第二自我”。“查特曼认为,制片、编导等节目的“隐含作者”,常决定节目参与者的选择、故事的设定、故事的表现方式乃至机位的位置,并以一种不可见的状态推进叙事。”[2]在如今大批同质化严重的综艺节目中,《极限挑战》在不断的突破传统综艺形式,将综艺节目剧情化、故事化、悬念化,与观众更多互动,引起观众兴趣。《极限挑战》的“隐含作者”通过对节目的宗旨,节目游戏的流程以及节目的形式的设置,想要传递积极的人际关系,通过嘉宾层层游戏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对真、善、美的表达,同时传达一些主流的、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价值观,寻找与观众们情感的共鸣点,这样既引导了正确的方向,又深受观众喜爱。

《极限挑战》的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隐含作者”围绕一个社会热点或时代背景或影视剧为故事作为叙事背景展开,叙述者按照节目组给的相关指令或者线索,通过合作或对抗完成一次次的挑战,讲述6个男人彼此对抗与团队协作的故事来传达隐含作者的导向和意图,为观众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如第一季第一期,以安德鲁·尼科尔导演的《时间规划局》为时代背景,6个男人在设定的游戏规则内,大家彼此之间以合作或者竞争的方式对抗,为了争夺时间延续自己的生命。“隐含作者”就通过以嘉宾争夺时间的背景,一来向人们展示嘉宾之间合作与不屈不挠的个性,而二来通过嘉宾的言行来传达人的时间都是一定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时间。这正是“隐含作者”想要传递的观念和精神,在娱乐中传递正能量,表达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地信念。

二、叙述者

依照普林斯的定义,“叙述者”是指叙述(故事)的人[3],是信息的发出者。叙述者可以是“故事内的叙述者”,也可以是“故事外的叙述者”。简单说就是叙述者在传达信息时可以是故事中的人,在不断的推动故事的发展,也可以是在故事之外的第三者来向大家传达信息的内容。《极限挑战》节目的叙述者主要是故事内的叙述者进行叙事,但又不像传统综艺节目只有一个主持人贯穿全场,而是三大类叙述者进行串联叙事,推动叙事的进展,讲述故事作品,传达观点。

一是六位节目固定嘉宾——极限男人帮,分别是黄磊、黄渤、孙红雷、张艺兴、罗志祥和王迅。这六位嘉宾是固定嘉宾也是节目的主要叙述者和行为者,他们需要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带动节目的节奏、调动观众的现场气氛、把握整个节目的导向等,节目编导设置好的主题,游戏规则后,嘉宾在无剧本的情况下,要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对节目的各个环境进行解说、衔接,并且层层递进式的完成游戏。在节目叙事的过程中,嘉宾要真实、自然、幽默,和观众们形成互动,让节目充满吸引力和感染性。

二是节目邀请的特约嘉宾。为了丰富节目的内容和节目的趣味性,除了“极限男人帮”的6六名叙述者,节目也邀请了很多其他明星作为特约嘉宾前来助阵,这些嘉宾的到来,不仅为节目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避免观众审美疲劳,也是保证节目收视率的关键。如第三季第六期“最可爱的人”中特约嘉宾有姚晨、林志玲、王珞丹等;第三季第四期“全民目击”中有特约嘉宾有林更新、王自健等,他们的加入也为节目带来了新的流量。源源不断的新的叙述者和固定叙述者之间必定会产生新的的冲突和矛盾,这些矛盾与冲突会让故事在叙事过程产生悬念,保证了节目的活力,增加了节目的趣味,同时也吸引了观众的观看欲望。

三是节目现场的参与观众。《极限挑战》是一档户外竞技真人秀,它没有固定的现场观众,但六位嘉宾在室外拍摄,流动的观众更多,甚至为了和观众互动,嘉宾需要主动找观众参与到节目中来,才能让节目顺利进行。《极限挑战》拍摄地多数选择在国内的有特色的地点,在第三季第11期“路人甲乙丙”在浙江拍摄,浙江影视城是很有代表性的地方,嘉宾需要在影视城中寻找“少帮主”,而找寻的人全都是影视城中的临时群演,他们找的人中最终只有一个人才能继任帮主位,在不断寻找的过程中,这些群演就是参与叙事的观众,他们推动了节目故事情节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走向,是节目的叙事者之一。

三、接受主体

接受主体就是“接受叙述的人”,他们是叙述者发送信息的接收者。本文开头列出的查特曼的叙事交流图可以看到,受述者还分为真实读者和隐含读者,对于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来说,接受主体就是也可以分为真实读者和隐含读者。真实读者就是收看《极限挑战》节目的真实的观众以及网友们,他们是真实存在的,与年龄、阶层、职业无关,他们的存在共同构成了真实读者。而隐含读者就是隐含作者心目中的理想读者。即隐含作者传递的正能量可以被隐含读者所吸收。从不管生活中遇到怎样的挫折,观看节目后能够吸收节目中乐观、积极、团结、正能量的一面。隐含作者也希望隐含读者与真正读者(即观众)能达到身心一致,共同从节目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善良、团结与希望。

叙事不是故事的审向呈现,而是讲述者通过故事文本与故事的接受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4]。《极限挑战》节目组对舆论反馈极为重视,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来促进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打破了以往单向传播的呆板模式。观众可以在边收看节目,边与《极限挑战》官方微博进行互动交流,还可以在其平台上与其他受众进行讨论。如第三季第四期“全民目擊”嘉宾变身网络主播,一边与网友线上互动,一边展开一场“扫码追击战”,争夺“霸屏主播”的头衔。嘉宾不仅在参与节目的拍摄,同时实时与网友进行交流与互动。

优秀的主题思想和正确的价值体系是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内核,在娱乐观众的同时也要顺应主流思想。《极限挑战》通过剧情化游戏化的叙事方式,让节目作品更好的展现在观众眼前,向观众们传递的是正确的价值观,让观众参与在节目之中,看到“极限男人帮”在不断的成长,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收视体验。如今中国的真人秀·综艺节目大多都是拿来主义,同质化、低俗化节目充斥银屏,真人秀综艺节目形式和内容应如何创新、如何能成功叙事成为每一个电视人都要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张乃瑜.《爸爸去哪儿》的叙事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4.

[3]吕晴春.电视谈话节目的叙事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6.

[4]杨丽娟.剧情式综艺真人秀《极限挑战》的叙事分析[J].今传媒,2015,23(10):89-90.

[5]曲婷.电影、游戏艺术对电视真人秀的启发——以国内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156-157.

[6]周恩佳.《奔跑吧兄弟》叙事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5.

[责任编辑:传馨]

作者简介:李亚星,女,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研究。]

猜你喜欢

叙述者
散文要突出叙述者的个人色彩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地狱变》中的不可靠叙述者分析
文学作品中叙述视角的“上帝”与“凡人”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寻找阿斯彭:《阿斯彭文稿》中的“自我”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