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2018-07-26陈丹华

医药前沿 2018年23期
关键词:知晓率糖化血糖

陈丹华

(上海市宝山区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900)

根据2017年修订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我国成人糖尿病发病率为10.9%,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5%以上,且其并发症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自觉配合治疗和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社区居家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尤其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本社区2型糖尿病病患者实施强化健康教育,提高医嘱遵从性,从而达到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缺乏正常沟通交流能力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需要同时治疗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不愿意配合随访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全科医生门诊随访指导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强化,采用集中健康宣教和一对一健康指导相结合方式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

1.3 健康教育方式

1.3.1 集中健康宣教:每2周一次,持续6个月,共计12次;

1.3.2 一对一健康指导:对患者进行家庭随访,每月1次,共6个月。

1.4 健康教育内容

讲课内容为糖尿病概述、糖尿病的并发症、饮食心理调节、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监测、低血糖的防治用药指导、糖尿病的四季养生、糖尿病的中医饮食及运动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发放有关宣教手册;手把手教患者和家属正确测量血糖,发现患者有心理问题及时疏导,使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面对疾病。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其对糖尿病的认知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干预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2.6±11.8)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4.2±3.3)年。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2.9±11.6)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4.5±3.5)年。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控制比较

经过6个月的强化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干预组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糖控制水平比较

2.3 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组经过6个月的强化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比较[n(%)]

3.讨论

3.1 健康教育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控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通过在社区护理中采用6个月12次的中西医小讲课,一对一的糖尿病的强化健康教育,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成效明显,这与梁芳[1]的研究结果一致。在社区中,加大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宣教,充分利用好黑板报、宣传栏、防治手册、专项讲座、各种信息媒介等;同时组织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咨询以及健康指导,帮助患者自觉地培养关心健康的态度,掌握自我管理的知识、技能,建立自信心以及掌握与医务人员交流的技巧,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2]。

3.2 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知识

本研究调查中显示,在未健康教育前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低于健康教育后,健康教育前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都在30%以下,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都达到50%以上。加强对糖尿病人群的健康教育是降低慢性病致残率和病死率的一大重要举措[3]。糖尿病的控制除了与合理治疗有关外,与患者有的健康知识、信念、遵医行为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关。只有通过正确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态度、行为发生变化,区别性的进行健康心理疏导,促进心身健康,提升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4]。

4.结论

糖尿病教育也是一种治疗,社区健康教育在慢性病的防治和教育方面一直具有特有的优势。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便于在第一时间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给予合适的帮助和建议;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糖尿病健康讲座,能够促使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总之,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患者自愿采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及生活方式,改善或消除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

猜你喜欢

知晓率糖化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