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疗效评价

2018-07-26付玉鹏

医药前沿 2018年23期
关键词:钾镁氨酸心肌细胞

付玉鹏

(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 重庆 408200)

作为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类型,频发室性早搏诱因主要包括肺心病、风心病以及冠心病等,此外,患者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也会导致病情发作。频发室性早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疗方式[1]。此次研究旨在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临床资料

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中抽取65例,病情均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及心电图等检查确诊,排除接受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或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31)和探析组(n=34),参照组13例女性,18例男性,42至69周岁,平均(53.9±2.4)岁,探析组14例女性,20例男性,41至68周岁,平均(52.9±2.2)岁。经分组后对比参照组和探析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抗凝、血管扩张等对症治疗,将20毫升5%葡萄糖注射液与150毫克胺碘酮混合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治疗,推注速度为每分钟2毫升,若患者病情未见明显减轻,则完成静脉推注后将20毫升5%葡萄糖注射液与150毫克胺碘酮混合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个疗程为7天,治疗4个疗程[2]。探析组患者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将250毫升10%葡萄糖溶液与20毫升门冬氨酸钾镁混合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1个疗程为7天,治疗4个疗程[3]。

1.3 疗效评定

改善:患者心慌、胸闷、心悸等临床表现明显减轻,室性早搏发生次数减少幅度超过治疗前的90%;好转:患者各项临床表现较治疗前减轻,室性早搏发生次数减少幅度超过治疗前的50%;无效:患者各项临床表现未见明显减轻室性早搏发生次数减少幅度不足治疗前的50%。

1.4 统计学分析及应用

本研究应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以χ2或者t检验进行比较,(±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探析组1例患者治疗无效,共计33例患者病情好转,病情总好转率为97.06%,参照组6例患者治疗无效,共计25例患者病情好转,病情总好转率为80.65%,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3.讨论

频发室内早搏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闷、心慌、心悸等,若患者病情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抑制容易引发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等并发症。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能够使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得到增加,可对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4]。心肌细胞自律性、兴奋性以及传导性受心肌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的影响,门冬氨酸钾镁可与镁离子以及钾离子结合并使细胞内镁离子以及钾离子浓度得到提高,该药与细胞亲和力较强,可使患者心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有效降低心脏兴奋性以及自律性,可取得理想的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此外,药物中镁离子能够在患者心肌细胞内发挥作用,可使房室传导速度得到明显减慢并可使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得到延长,从而取得理想的抗心律失常疗效[5]。

此次研究中,探析组病情总好转率为97.06%,参照组6例患者治疗无效,共计25例患者病情好转,病情总好好转率为80.65%,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使其临床症状获得明显减轻和改善,而且该药物临床应用可靠性较强,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钾镁氨酸心肌细胞
沸石微粉对磷酸钾镁水泥水化性能的影响
玉溪烟区土壤钾镁交互作用对烤烟化学及感官品质的影响①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磷酸钾镁水泥力学性能研究进展综述
蒜氨酸抗菌机制研究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硅钙钾镁硼肥的开发与制备技术研究
高羊毛氨酸硒提高猪肌肉中硒沉积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