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语言艺术,增强理论课教学效果

2018-07-25唐一梅

科教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趣味性教学效果

唐一梅

摘 要 理论课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的体现,巧妙的语言运用能充分提高教学效果,理论授课语言的精确性、生动性、逻辑性、趣味性合理巧妙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需要很好的研究、研讨与实践。

关键词 语言艺术 教学效果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46

Abstract Theoretical teaching is the show of the language arts. The artful using language can sufficiently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The language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accuracy, vitality, logicality and enjoyment, is important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which is a basic skill for teachers, and need the in-depth research, discussion and exercise.

Keywords language arts; teaching efficiency;interest

理论课教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表现,就课堂教学用语来讲,它既不是演讲作报告,也不是演戏说相声;既不像律师法庭辩护那么庄重,也不能像我们日常聊天那么简单随便。教学语言具有它特有的风韵格调和表现形式,它要求在讲授时内容严谨准确,字字句句简洁明了,语言在表达时感情朴实动人,语调授课时讲究抑扬顿挫,语速节奏要控制的张弛有致、随心所欲,语言格调诙谐幽默风趣。教师在讲课时,讲授的语言是否能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关键在于用语能否以声引生,以情感生,以理服生,声情并茂,情理双收。如果教师在讲授时语无伦次,信口开河,语言呆板,声音刺耳,就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讲授语言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1 把握理论授课语言精确性

理论课的知识是严谨的、系统的、真实的,这就要求课堂讲授的语言要非常精确。“精”是要在学生能够听懂、听明白的前提下,力求精炼。要做到要言不繁,恰到好处,不滥用语言,堆砌词汇;不拖泥带水,罗嗦冗长;不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不大肆发挥,漫无边际。“确”是在准确表达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语言说理的作用,啟发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实质。教学语言必须合乎语法规则,句子要完整、流畅,句中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要清楚,掌握好修辞方法,恰当的遣词造句,选词的准确,要区分一些词语的细微差别。其实,语言的效果并不是讲的多就好,讲的少就不能说明问题,而在于语言表达是否击中要害,紧扣心弦。通过教学证明,教师的授课语言精确,学生就爱听,愈带关键性的语句,学生就愈认真地听。反之,教学语言哕嗦单调,空洞无味,照本宣科,学生就不爱听,甚至玩手机、打瞌睡。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对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一语道破,或者归纳概括总结,简确扼要进行表叙,对学生不明白而又必须掌握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务必要讲解到位,但切忌一个问题翻来覆去地讲,生怕学生听不懂,结果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2 把握理论授课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授课语言应生动,富于极强表现力、感染力,语言在表达时应直观形象,语言生动离不开语言直观形象表现。就形象表现而言,就是描绘人物或者事件时,能巧妙运用语言,把所要表现的人物、事情、景致绘声绘色逼真地表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大家犹如亲临其境,亲睹其事,亲见其人。

一是讲授语言的丰富多彩。句式的变化,巧妙的搭配,严密的推理,深刻的寓意,气势的渲染。教师应总结出用一定的语句来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做到讲授语言无穷的魅力,多种语句合理组合和巧妙运用,思想表现淋漓尽致。使学生会以一种欢快情绪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二是讲授语言的语气是拉近师生的纽带。言语“冲”、态度“牛”、语气“硬”,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都敬而远之,相反说话语气平和、态度谦和、用词妥帖、礼貌待人,学生愿意与你交朋友,建立良好的沟通,会更有效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是讲授课语言的语调是语言生动的桥梁。如果教师讲授时语调低沉,没有精神,就会使课堂没有气氛,学生情绪压抑,精神不振;语调平铺,没有跌宕起伏,内容再好也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果音调过大,没有委婉搭配,再好的语言也会振聋刺耳,影响学生的思考,增加精神疲劳,甚至产生反感。要使讲授的语言生动,富有感召力,必须在讲课中做到语气声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有节奏地推向高潮。

四是讲授语速要得体。讲课的语速把握也是一门真功夫,如果理论授课教师讲课时语速过慢,看似沉稳,其实就像老牛拉慢车,蜗牛爬大树,往往会让年轻的学生们感到着急,会觉得教师缺乏教学激情,似乎“老态龙钟”;如果讲课的语速太快,就像在“打机关枪”一样,没有给学生们留出一点思考的时间,感到听着很“累”。所以讲课要有特定的语速,语速过快或者过慢,应基本上与学生思维同步,快慢适宜,快慢结合,有张有弛。

3 把握理论授课语言的逻辑性

课堂讲授应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课教师在说明问题时,应该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发展演变都说清楚,使语言具有逻辑性。逻辑关系理顺好坏关系到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的兴趣。教师上课逻辑性强,学生就容易接受,乐于学习。理论课的逻辑关系是 “中枢神经”,教学主题的“灵魂载体”, 逻辑关系统领着教学内容,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一是课堂讲授应符合人的思维的规律。教师在授课前把教学内容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发展演变搞清楚,对全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和结构进行设计,既体现知识的内部整体联系,又能体现知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过程,只有这样在授课时语言具有逻辑性,表述言之有序,前后统一,而不能颠三倒四,前后矛盾。事物本身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课堂表述就要统一连贯,又要层次分明。如果在上课之前,教师都没有搞得很清楚,上课就不能条理清楚,说理充分、透彻精辟。这就要求在讲授之前,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消化,对课程的结构进行精心设计,体现知识的整体联系,既要体现知识的逻辑推演或论证过程,只能这样,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条不紊、联系紧密,使课堂讲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二是注重学科内在联系。任何学科自身的概念,范畴的逻辑推演,都遵循其各自的规律,体系的构成都运用着一般或特定的逻辑方法,教师就必须把本学科的内在逻辑性,通过讲授体现出来,体现出前后的因果关系和密切的横向联系,使学生能够得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例如,根据什么原理,得出什么结论,根据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果,这种因果关系就是知识本身的内存联系,知识的讲授顺序,是知识本身逻辑推演的需要,是不能任意颠倒的,就要求语言的组织要做到学科内在的联系,发展变化的内在关系和推动关系,前后的因果关系和密切的横向联系。理论教师必须要注意把这些关系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们能够对所讲授的理论学科得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

4 把握理论授课语言的趣味性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在上课初始,先声夺人,要打开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强有力感染力,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何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授课用语是否具有趣味性。教与学之间关系从某种方面讲是知识和感情交流的过程,要做到感情上有共鸣,要通过语言抒情,风趣动人,才能出现情感融合的局面。同時语言风趣就是讲课中的幽默艺术,幽默如同菜肴的调味品,它可以使“课堂宴席”更加有味道,可以给学生带来欢悦的情绪和爽朗的笑声,沉浸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要做到运用趣味语言激情掌控教学的做法有四:

一是以诚待人,出言以情,给人以亲切感。青年学生情感是丰富的、渴望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中动之以情,满足他们对情感的渴望,使讲课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的同频共振,也是情绪抒发的情感共鸣,在语言表达时,做到有热忱的情感、真执的情感、爱憎的情感、豪放的情感。

二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语言诙谐幽默,激人奋进,活跃视听,记忆深刻。在授课中,有时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进行表述,可以是歇后语,也可以是市井语,还可以是非常规的语言表述,还可以是浪漫式的表达,有时还可以用寓言、故事、比喻等有趣的形式说明问题,语言幽默的形式是多样的、活泼的、自然的、恰到好处的。

三是巧设悬念,诱发新疑。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围绕主题合情合理地提出思考问题,巧设悬念,因势利导,让学生勤于思索、乐于其中,知疑而进。“脱口秀”达人金星围绕某个主题,表演风格独特,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其间“包袱”不断,引起观众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悬念”打破学生脑海中的平静,吸引更多的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直到最后得知结果后云开雾散,豁然开朗。

四是虚设场景,陪以名人语言口吻,使人身临其境,启发视听。运用巧妙的语言设置一个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能配上名人的口吻,效果更佳。比如,理论教学中,要用到十九大报告中的思想和观点时,此时虚设一个十九大的会议场景,陪以习主席的口吻,再动之以情,效果将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趣味性教学效果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以画之名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趣味几何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