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工业大学:开辟产学研合作新途径力促科研技术转化结硕果

2018-07-25

中国科技产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产学研西安复合材料

◎ 本刊记者 韩 羽

西安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具有60余年的办学史,是“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中国156个重点大型项目中兵器工业系统在西北地区唯一一所配套培养高层次兵工科技人才的学校,现有20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和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光学薄膜工艺、光学测试、光电器件及检测、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检测技术、特种加工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优势和稳定的科研队伍,目前承担着国家863、973、国防973、总装备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国防科工局以及省市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等各级各类项目近千项。

作为一所以工学为重点、文理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的综合性大学,西安工业大学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通过产学研合作推进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学校不仅持续加强与地方企业、国内军工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还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

探索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新途径,多方位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技术转化

西安工业大学积极发挥在光学薄膜工艺、光学测试、光电器件及检测、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检测技术、特种加工、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应用研究、计算机信息科学、工业控制及自动化、靶场测试、兵器信息、人力资源等领域的的学科优势,不断提高学校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技术转移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先后与20余家地方政府、30余家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研发基地10余个。与总后建筑工程研究所、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导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兵器205所、兵器202所、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北方通用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金航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西安中飞航空测试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围绕光学薄膜制备工艺、光学元件设计、光电器件制备及检测、零件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检测、特种加工、新材料研发、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应用研究、计算机信息科学、工业控制及自动化、靶场测试、兵器信息、难题攻关、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项目承包等方式开展科研合作,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行业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西安工业大学在保留兵器系统共用技术领域的同时,围绕地方经济建设,陕西装备制造、能源、国防大省,充分发挥西安工业大学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优势,密切与政府、驻地企事业的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技术转移转化,推动协同创新,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探索了一条适合自身学科特色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依托市场,联合企业、科研机构创立技术创新基地或技术研发中心,探索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新途径。

西安工业大学发挥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优势,先后组建了“陕西省镁铝轻合金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兵器工业光学器件超精密加工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这两个中心,一方面开展协同创新,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技术转移业务,促进成果转化,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

陕西省镁铝轻合金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是西安工业大学与陕汽集团、陕西镁业集团共建的,是西安工业大学发起并作为主要依托单位。西安工业大学镁铝合金复合材料研究团队在原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部、陕西省等重点项目资助下,以高功率动力与传动系统关键部件为应用对象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突破了材料设计、加工成型、腐蚀防护、产品制备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发明了综合力学性能超过国外顶级镁合金的新型镁稀土合金。铝合金活塞取代进口德国马勒产品,全部列装到我军重型装甲车辆中。镁合金产品已初步应用于某反坦克导弹的舱体、穿甲弹弹托和制导仪支架中。现基本形成功能齐全、性能先进、可系统开展铝、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新产品试制和小批量生产的工程化验证基地。开发的高性能多尺度颗粒协同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产业化制造技术已经成熟,并被生产企业很好地掌握,国内多家企业已采用本项目技术生产高性能铝、镁基复合材料。

中国兵器工业光学器件超精密加工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是西安工业大学与宁波52所共建,主要在光学工程领域,紧密围绕光电武器装备急需的光学元件等离子体制造技术、光学元件、光电测试系统等技术开展研究。先进光学制造与检测创新团队依托该中心,研发的光学元件等离子体制造技术,解决了激光核聚变等国家工程所需的超光滑表面光学元件制造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的惯性导航器件超低损耗系列光电测试系统,在四代战机等重大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依托学科和行业优势,多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转移,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西安工业大学在光学制造、微光电器件、靶场光电测试技术、特种加工、精密制造与测量、轻合金复合材料、兵器自动化、计算机信息科学、工业控制及自动化、兵器信息部队指挥信息系统等领域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学科优势,在光学制造、靶场光电测试技术、精密制造与测量、轻合金复合材料、特种加工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西安工业大学在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中注重发挥优势资源开展工作。

西安工业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外弹道参数靶场测试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单位之一,创建并完善了光幕阵列测试理论,研制的系列光幕阵列靶场测试仪器,实现外弹道飞行速度与密集度的非接触高精度测试。国营昆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陆、海、空小口径自动火炮、随动系统、系统集成等军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承担了各种大型水面舰艇舰载近程防御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两家单位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课题组,将光幕阵列测试技术引入高射速火炮飞行速度与密集度的测试,解决了航母万发炮研制和生产中内、外弹道关键参数无法检验的难题。结合国防工业对产品检验的测试需求,课题组对光幕阵列测试技术完善、开发并产业化,形成系列测试系统和设备,阻断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已装备国内90%以上的兵器靶场,终止了同类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并出口20多个国家。

西安工大与和君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二十多年来,西安工业大学和西安昆仑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兵器、总装备部的科研项目和石油行业横向项目,进行了电解加工技术和设备的产学研合作研发。该技术领域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6项,三等3项,发明专利5项,其中授权4项,受理1项。实用新型2项。电解加工专著2部,SCI收录7篇,EI 15 篇。两人参编《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其中两个项目鉴定会意见分别是:“系统运行可靠,居国际领先水平;首次提出磁场复合电解加工,为国内外首创”“大口径混合膛线电解加工的工艺技术及控制方法为国内外首创,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西安工业大学历经多年研究,突破了长期制约低成本工程化制备该类复合材料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研制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微纳米粒子协同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并大量应用于军民用先进车用内燃机关键部件活塞、缸盖和缸体。特别是发明的金属型整体铸造铝基复合材料活塞的综合性能超过标志国际先进水平的德国电子束焊接活塞,完全取代进口,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垄断。

三是技术入股,产品销售提成,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技术入股,产品销售提成,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有效途径。西北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医药管理局定点生产口腔设备和牙科手机的企业,是深圳盛和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成员。主营产品为牙科综合治疗机、牙科手机、模拟教学系统等系列齿科器材。西安工业大学研发的“义齿窝洞预备体数字化评估系统”装入齿科器材,按产品销售提成,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是科技资源共享,校企联合,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换代。

以西安工业大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镁稀土合金产业化技术与陕西镁业集团、府谷镁业集团龙头企业合作,研究开发金属镁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如何提高镁的还原效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提高镁锭质量等问题。

与 兵 器616厂、55所、52所、中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合作开展高功率密度柴油机关键制造技术研究;

与兵器248厂、北京某空军研究所合作研制,采用超二代微光图像增强器作为仪器设计的核心器件,研究解决飞行员在微光下,从空中对地面目标的识别和探测。目前该产品已装备我国某军用直升机的飞行员头盔上,并形成批量生产。

与兵器203所合作开展研究,研制耐高温烧蚀、耐冲击,具有良好抗弯曲性能和抗拉伸性能的复合材料制导光缆特殊加强段。本项目研制的特殊加强段已经成为DYT导弹型号研制中的配套产品。

五是强化科技交流与科技合作,打通成果转移转化通道。

派遣学者、专家到国外或者其他地区的高等学校、研究机构或者生产企业,与对方的学者、专家合作进行研究设计;或者双方学者、专家轮流到对方学校、研究机构或者企业进行研究;或者共同研究,学校研究人员和企业的研究人员就共同课题开展合作研究,或企业、大学和国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一起从事大型项目或跨学科领域的研究,把研发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结合的通道。

学校与企业、研究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学校实施教师工程(社会)实践培训,激发教师服务企业潜能。学校研发的新工艺、新技术在技术交流与技术合作中得到应用,为在陕单位、企业技术改造和提升生产能力做出了贡献。如西安工业大学“多头小离子源及离子束辅助蒸发新工艺” 曾为航空航天科工集团、兵器工业集团、核工业集团、工信部等所属住陕单位、工厂、院校完成了多项科研攻关任务,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兵器行业的光学厂家,现有的镀膜设备几乎都使用西安工业大学研制的宽束冷阴极离子源。利用西安工业大学精密测量方面的优势为陕西渭阳柴油机厂、国家摩托车检测中心、西安威尔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等在摩托车试验台控制系统、车辆在线检测控制系统、车辆耐入性试验台等方面进行了开发研制,每年合同销售额稳定达到500万元。

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年来,西安工业大学坚持产学研合作,积极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取得了优异成绩,对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区域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2016来,西安工业大学共承担企业委托的横向项目1068余项,合同金额2.4792亿元。为企业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为企业创造了极大经济效益。学校共获准各级各类科技奖励76项,获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 项。在获奖成果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学校与企业、研究院所产学研合作的成果。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成果“高性能多尺寸颗粒协同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是西安工业大学、北方通用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曲阜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康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的成果;201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奖成果“卧式数控电解加工系统及深螺旋孔电解加工新技术”是西安工业大学、西安昆仑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学研合作的成果;2016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励进步奖一等奖获奖成果“中大口径非球面光学元件先进制造技术”是兵器55所、西安工业大学、航空九院、兵器52所产学研合作的成果……这些基于产学研合作产生的科技成果,在企业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为了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学校发挥专业特色、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与总后建筑工程研究所、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导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兵器205所等企业积极合作,针对企业需求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技术骨干。

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西安工业大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高性能多尺寸颗粒协同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2015年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项成果研制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微纳米粒子协同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并大量应用于军民用先进车用内燃机关键部件活塞、缸盖和缸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航母万发炮飞行速度与密集度光幕阵列测试技术及应用”成果,完善了光幕阵列测试理论,开发了系列光幕阵列靶场测试仪器,实现外弹道飞行速度与密集度的非接触高精度测试,阻断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终止了同类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并出口20多个国家。

多年来,西安工业大学由于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业绩显著,先后被中国产学研联合会、中国技术市场协会表彰。西安工业大学“CNC齿轮测量中心”项目2007年荣获第三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XGK-2002型测速光幕靶”项目2013年荣获第六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项目,苏俊宏教授2013年荣获第六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优秀个人。西安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成果“航母万发炮飞行速度与密集度光幕阵列测试技术及应用”荣获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深螺旋线和异形型腔电解加工在兵器、航天和石油工业的开发应用”荣获2016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猜你喜欢

产学研西安复合材料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西安2021
Oh 西安
浅谈现代建筑中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
金属复合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国产复合材料预浸料过程控制的认识与实践
先进复合材料制造及过程控制技术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