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TLR4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标志物的表达

2018-07-24刘东红林峰杨再兴张振成仲人前梁艳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组织化学胆管纤维化

刘东红,林峰,杨再兴,张振成,仲人前,梁艳

(1.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黄岩医院 检验科,浙江 台州 318020;2.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黄岩医院 普外科,浙江 台州 318020;3.上海长征医院 实验诊断科,上海200003)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病理学特征是肝内胆管上皮细胞(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IBEC)的炎症损伤,但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研究表明泌尿道感染与PBC密切相关[1],泌尿道感染主要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其细胞壁主要成分,LPS也是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天然配体,因此,我们推测TLR4通路的异常活化可能在PB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且TLR4在PBC患者外周血和肝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上调,提示PBC中确实存在TLR4通路异常[2-4]。但TLR4与PBC的IBEC损伤的关系国内外鲜有报道。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种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在肿瘤转移和纤维化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胆管细胞在TGF-β等细胞因子刺激下会发生EMT,可能促进先天性胆道闭锁等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5]。而且,在PBC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的肝组织中也发现了胆管细胞的EMT[6]。这些结果提示,PBC患者IBEC有发生EMT的可能,从而有助于PBC从炎症向纤维化发展。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PBC肝组织中TLR4和IBEC的EMT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了二者的相关性及与PBC进展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上海长征医院就诊的PBC患者11例(PBC组),男3例,女8例,年龄(48±13)岁,诊断均符合美国肝病学会提出的最新PBC诊断指南,且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组织活检。其中,肝组织学表现为PBC I期2例, II期3例, III期2例,IV期4例。同时收集5例肝移植供肝者肝组织切片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50±12)岁,HE染色显示肝脏无任何病变。本研究经上海长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试剂和仪器 兔抗人TLR4抗体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小鼠抗人波形蛋白Vimentin抗体、兔抗人E-钙黏蛋白即用型抗体、小鼠抗人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即用型免疫组织化学单克隆抗体以及即用型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plus试剂盒(鼠/兔)、DAB显色试剂盒和苏木素体细胞快速染液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普通光学显微镜为日本奥林巴斯公司产品。

1.3 方法

1.3.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常规4%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好的肝组织块制成厚3 μm的切片。采用链霉素-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其中TLR4一抗按1:100稀释,其他抗体为即用型。采用DAB液显色。

1.3.2 阳性细胞计数: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对每例切片随机选取5个视野,以IBEC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特异性分布于胞浆或胞膜者为阳性,计算阳性表达率。公式为:阳性表达率=阳性染色细胞数/IBEC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各组间阳性表达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χ2分割法,多组小样本量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各标志物阳性表达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K19在PBC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 CK19在正常对照组及PBC组IBEC中均有表达,且阳性率随着PBC分期增高而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2.2 TLR4在PBC患者IBEC中的表达 TLR4蛋白在正常对照组IBEC中几乎无表达,在PBC组IBEC胞膜上表达,各期PBC患者TLR4表达平均阳性率分别为I期28.6%、 II期41.6%、 III期64.1%、IV期73.1%。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除I期与 II期及 III期与IV期外,其余各组间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2。

2.3 上皮细胞标志E-钙黏蛋白在PBC患者IBEC中的表达 E-钙黏蛋白在正常对照组IBEC胞膜和胞浆中表达,而在PBC组IBEC中表达明显降低,各期PBC患者E-钙黏蛋白平均阳性率分别为I期84.0%、 II期48.1%、II 期23.0%、IV期19.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正常对照组与I期及 III期与IV期外,其余各组间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3。

图1 肝组织门管区CK19表达

图2 肝组织中TLR4表达情况

图3 肝组织E-钙黏蛋白表达

2.4 Vimentin在PBC患者IBEC中的表达 Vimentin在正常对照组IBEC几乎无表达,在PBC组IBEC胞浆表达明显,各期Vimentin平均阳性率分别为I期30.0%、 II期40.1%、 III期73.7%、IV期77.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除I期与II期以及III期与IV期外,其余各组间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4。

图4 肝组织Vimentin表达

2.5 PBC患者IBEC TLR4阳性表达率与EMT相关蛋白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 PBC患者IBEC TLR4表达与E-钙黏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927,P<0.001),与Vimentin呈显著正相关(r=0.918,P<0.001),E-钙黏蛋白表达与Vimentin呈显著负相关(r=-0.918,P<0.001),见图5。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TLR4在PBC患者外周血[7]和肝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2-4],而且TLR4通路在PBC中是异常活化的[8-9]。本研究也发现TLR4在PBC患者肝组织IBEC中的表达显著上调,且其表达随PBC纤维化、硬化程度加重而显著增加。这提示TLR4的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PBC由炎症向纤维化、硬化发展的过程。但TLR4参与PBC由炎症向纤维化、硬化发展的具体机制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PBC的发展过程通常是一种由慢性炎症向纤维化、硬化逐渐过渡的缓慢进程。在此过程中,IBEC逐渐减少。但IBEC减少的原因以及这种减少与PBC由炎症向纤维化发展有何关系,尚不完全清楚。在先天性胆管闭锁等胆汁淤积性肝病以及胆管结扎术大鼠中的IBEC存在EMT现象[5]。而且,在PBC患者肝移植术后复发的肝组织中也发现IBEC的EMT现象[6]。本研究进一步证实,PBC的IBEC确实发生了EMT,即IBEC由上皮细胞逐渐转化为间质细胞甚至成纤维细胞,而且,EMT随着PBC纤维化、硬化的加重而愈发明显。这些结果提示,PBC中由于IBEC发生EMT而使自身逐渐减少,同时有助于PBC由炎症向纤维化、硬化发展。

图5 PBC患者IBEC EMT相关标志物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PBC患者IBEC中TLR4的表达与IBEC发生EMT密切相关。已有文献报道TLR4信号通路活化可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10]、肝癌细胞[11]、胃癌细胞[12]等多种细胞发生EMT。综合这些结果,可以推测,在PBC中,IBEC的TLR4通路异常活化,有助于诱导IBEC发生EMT,从而出现了IBEC的持续减少直至消失。也正是由于IBEC通过EMT向间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转化,引起了PBC由炎症向纤维化、硬化发展。但这一推测还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细胞实验或体内实验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组织化学胆管纤维化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勘误声明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
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在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磷脂酶A2受体检测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