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识图是命制和解答供求曲线图像题必备的基本功

2018-07-24河北孙恒振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8年4期
关键词:均衡点价格下降变动

河北 孙恒振

全国高考卷在2016年与2017年连续两年出现了供求曲线图像题,引起了一线师生对该类试题的重视,由于现行高中教材中没有相关理论与图像,此类试题成为一线师生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一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识图非常重要,很多考生解答此类试题丢分,往往与不能识别图像有关,现在以高考中常见的供求变动影响价格的图像为例,向大家介绍供求曲线图像的一些常识,希望能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供给或者需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的图像

供求变动影响价格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供给或者需求单方面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变动,一类是供求双方同时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变动。我们先分析供给或者需求单方面变动的图像及其试题。

无论是供给还是需求哪一方单独发生变动,都意味着原来的供求平衡被打破,都会引起价格的变动,如果变动后供不应求则价格上涨、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跌。

1.经典试题

例1(2016年全国卷Ⅱ·12)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洛阳纸贵”的是 ( )

【答案】B

【试题简析】洛阳纸的价格因为抄写《三都赋》而上涨,这是由于需求增加引起供求关系变化,进而导致均衡价格上涨的经济现象,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右移,B符合题意;选项A表示的是需求减少,引起价格下跌;选项C表示的是供给减少,引起价格上涨;选项D表示的是供给增加,引起价格下跌,均与题意不符。

2.常见错误

不认识“供求变动影响价格的图像”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不少命题者也由于不认识这种图像把此类图像称之为“供求量随价格变动的图像”。

例2(2013年某地三模·24)下图反映的是一定时期某种普通商品供求量(Q)随价格(P)变化的情况。其中,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当D0向D1移动时,可能是该商品的替代商品价格下降了

B.当D0向D2变动时,可能是该商品的互补商品价格升高了

C.当D0向D2变动时,可能是该商品的价格升高了

D.当P0向P1变动时,可能是人们的收入减少了

【答案】B

【试题简析】不难看出,本题的图像与2016年全国卷Ⅱ第12题的选项A与选项B是一样的(说明:供求曲线图像中的直线与曲线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需求变动(需求曲线左右移动,表示减少和增加),引起了均衡价格的变动(P上下移动),是典型的“需求变动影响价格”的图像,而不是命题者所说的“供求量随价格变动”的图像。任何人(包括命题者)也无法用这样的图像分析出“供求量随价格变动”,图中显示的需求增加(D0-D1)引起了价格上涨(P0-P1)、需求减少(D0-D2)引起了价格下跌(P0-P2)。如果分析为价格上涨(P0-P1)引起需求增加(D0-D1),显然是与实际不符的,需求不可能随价格升高而增加、随价格下降而减少。

某地三模这道题把“需求变动影响价格”的图像称之为“供求量随价格变动的图像”,其实“供求量随价格变动的图像”就是大家熟悉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如下图分别是需求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增加的两幅图:

3.错误影响

不能识别“供求影响价格”图像的主要危害就是用这类图像分析“价格影响供求”,2015年四川卷第1题的图像,就是“供求变动影响价格的图像”,由于不认识这类图像,一些教辅资料以及一些网站上就出现了一些不能自圆其说的解析,试题与网上的解析如下:

例3(2015年四川卷·1)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与上图所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 )

A.卷烟税率上调,导致卷烟价格和购买量的变动

B.原油价格下跌,导致汽油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

C.银行利率下调,导致棉花价格和种植量的变动

D.汽油价格上涨,导致天然气价格和销量的变动

【答案】A

【网上的解析】图像中的曲线D为需求曲线,曲线S为供给曲线。图像表示的函数关系为:某商品价格上涨;该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其供给量下降。符合这一要求的选项是A项。

上面这个解析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图像当成了“供求量随价格变动的图像”,出错的根源就是“不识图”。该图显示的是供给减少引起了均衡价格的上涨与均衡量(即试题中的购买量,也可以称之为“交易量”)的减少。

广州那道模拟题“面世”5年来,把“供求变动影响价格的图像”称之为“供求量随价格变动的图像”的模拟试题无以计数,直到2018届高考的模拟题中,还多次出现,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供给与需求同时变动引起价格变动的图像

供给与需求同时变动引起价格变动的图像可以分为两个小类:供求同方向变动与供求不同方向变动。

供求同方向变动指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或者减少。供给与需求同时变动对价格的影响取决于变动幅度大的一方。例如,当供给与需求同时减少,如果供给减少的幅度大,则均衡价格上涨;如果需求减少的幅度大,则均衡价格下降。

供求不同方向变动指的是供给变动的方向与需求变动的方向相反。供求不同方向变动的结果与供给与需求单独变动的结果是一样的,例如,供给增加的同时需求减少,则均衡价格下跌;供给减少的同时需求增加,则均衡价格上涨。

1.经典例题

例4(2017年全国卷Ⅲ·13)因钢铁行业复苏,导致对铁矿石需求增加。在此背景下,占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的四大矿产企业不断增产,引发业界对铁矿石价格战的担忧。对于这种担忧的产生,若用供求曲线来反映,正确的是 ( )

【答案】A

【试题简析】题干文字告诉我们的是:铁矿石需求增加的同时,铁矿石的供给正在大幅度增加,矿石行业生产者担心这种趋势会引起铁矿石价格的下跌。选项A显示的是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由于供给增加的幅度大于需求增加的幅度,导致均衡点向右下方移动,新均衡点对应的价格低于原来的均衡价格,故A符合题意;选项B显示的是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引起的价格上涨;选项C显示的是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引起的价格下跌;选项D显示的是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引起的价格上涨。

由于以往的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同类试题基本上都是供给或者需求一方不变,一方变化,尚未出现过“供求同时变动”的图像,这道试题的图像不但供求同时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幅度还不一致。因此,对于高中师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2.常见错误

2017年高考之后,很多教辅资料与网站上,对全国卷Ⅲ第13题的解析都没有说明该题图像中“供给与需求增加的幅度不同”的问题,只是指出了图中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引起了价格下降”。

对于解答该题而言,该题选项A中“供给增加的幅度大于需求增加幅度”是一个关键信息,离开这个信息无法解释价格为何下降。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价格就一定下跌吗?下面是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但是需求增加的幅度大于或者等于供给增加的幅度的两幅图:

不难看出,当需求增加的幅度大于供给增加的幅度的时候,均衡价格就会上涨(图示1);当需求增加的幅度等于供给增加的幅度的时候,均衡价格不变(图示2)。

供求同时变动引起均衡点的移动除了“供求同时增加”外,还有“供求同时减少”等多种情况,下面是其中的几种,如果能把下面的几幅图像的供求变动及其结果用文字表述清楚,解答此类试题就没有什么障碍了。

此图用文字表述:供给需求同时减少,引起均衡点左下方移动,需求减少的幅度大于供给减少的幅度,均衡价格下降。

此图用文字表述:供给需求同时减少,需求减少的幅度小于供给减少的幅度,引起均衡点左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涨。

此图用文字表述:供求同时变动,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供给增加的幅度大于需求减少的幅度,均衡点右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

此图用文字表述:供求同时变动,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供给增加的幅度小于需求减少的幅度,均衡点左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

3.错误影响

由于不能识别“供求不同幅度变动”的图像,2018届模拟卷中就出现了一些滥用“供求同时同方向变动”的图像,下面是其中的一道:

例5(某地2018届高三二模·12)从西安乘飞机直达成都需要1.5小时,票价为860元。2017年12月6日,西安至成都高铁正式通车,直达只需要4小时左右,一等座票价仅397元。用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西安至成都高铁通车对飞机航班最可能的影响用图表示是:

【答案】C

【试题简析】高铁与飞机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交通工具,高铁的票价较低,高铁开通会减少人们对飞机的需求,用图表示如下:

飞机(空运)市场需求的减少,会引起空运价格的下降,如下图:

空运价格的下降,会引起空运规模的缩小,如下图:

总之,经济学上没有新产品出现影响替代品供给的图像,该题认为高铁开通飞机市场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的逻辑是不成立的。

其次,按照该题的图像,飞机(空运)的供给与需求同时缩小,哪个缩小的幅度大?按照该题的图像是需求减少的幅度大于供给减少的幅度,最终引起了空运价格的下降,请问:需求减少的幅度大于供给减少的幅度的依据是什么?因此,该题的图像不但不符合经济理论,也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三、简单的结论

不能正确识别供求曲线图像,不但不能正确解答试题,也会影响此类试题的命制。识别图像,是命制和解答供求曲线图像题的必备的基本功,一线师生备考,需要从识别并解读图像开始,逐步提高命制和解答此类试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均衡点价格下降变动
8月份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降明显 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交易成本理论在油田企业小修业务自营和外包决策中的应用分析
变动的是心
国家统计局:11月猪肉价格下降0.6%
近期农产品价格下降 商务部:供应增加是主因
三级供应链投资模型的评价管理
交通拥堵均衡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