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易文化之六学习“龙”的精神 诠释师卦和比卦
——帮助我们在明白文韬武略真谛的同时,又知道如何凝聚力量开创未来

2018-07-24王璋

关键词:黄帝层面精神

□王璋

上期我们学习了讼卦,《序卦传》曰:“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本期我们就按64卦的排列顺序诠释互为覆卦的师卦第七和比卦第八。师卦是讲如何通过容民蓄众和道正术活,打好抵御外敌的正义之战,紧随其后的比卦,换个视角看待凝心聚力的问题,从不安定刚刚走出来的人们要舍逆取顺、大公至正,凝聚力量开创未来。诠释“讼必有众起”之师卦,也为下卦“众必有所比”之比卦奠定“前因”之基础。尽管龙的精神贯穿于易之六十四卦,但在师卦和比卦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所以,我们在诠释师卦和比卦之前,先了解学习一下龙的文化,特别是要从探索总结提炼龙的精神上来加深对师卦和比卦的理解。

中华民族以龙为尊、以龙为荣、以龙为神。中国人历来对“龙”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龙为华夏民族的图腾和象征,炎黄子孙称为“龙”的传人,众多的地方名、江河名、人名都冠之以龙,幅员辽阔的神州大地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龙文化为什么会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又是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这是因为,人文始祖黄帝创造了龙的文化,龙的文化基因成为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中,从某种意义上讲,黄帝文化也就是龙的文化,黄帝精神也就是龙的精神。

中华根源文化《周易》之乾卦六爻以六条龙的不同作为喻意人之自强不息的六个阶段,展现了龙的精神,即黄帝精神。龙是黄帝最伟大的发明,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不断直到现代的文明,黄帝精神文化基因的传承不息是根本的原因。

我们是龙的传人,黄帝所创造的“龙”本身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为公诸多精神的象征。黄帝统一万国部落以前,以熊为图腾,统一天下以后,采用有代表性的部族图腾特征,荟萃成新的图腾——龙,作为有熊帝国的族徽和旗帜。它由熊的头、马的嘴、蛇的体、鹿的角、鱼的鳞、虎的掌、鹰的爪、蚩的尾等组成。龙是各部族大融合、大团结的产物。在古人的眼里,龙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海陆空皆可展现才华的神奇动物:“欲小则化为蚕烛,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黄帝创造的乾龙有两个特征:能变为龙,不变为虫;中合成龙,分离为虫。只有与时俱变,才能维护中和,实现中和,达到中和。唯有变革创新,才能实现并保持中和之局。

黄帝以人为本塑造龙的中、和、容、实等人文特性,彰显平等、公正、协调等理念,表现合众为龙,日新为龙,万变成龙;有容为大,能和为大,执中为大;只有仁人顺民,才能成大成龙。

龙文化的特质,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黄帝缔造中华民族、缔造原始国家、缔造华夏文明,六龙御天以利天下等龙文化的精髓就是融合一体、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也就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龙的表现形态与形式没有主次之分,诸动物取其一部分集合而成,谁也代替不了谁;没有绝对的平均主义,并不是鱼蛇马牛轮换占据头角尾身眼的位置;没有把差异抹去,而是容异之同,一个也少不了,谁也离不开谁。

龙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龙的精神做为灵魂和力量在激励着人,努力去进德修业,修齐治平。请听建立在郑州市豫龙镇,取名为“龙湖一中”一所名校富含龙文化的励志之言:

“龙”乃华夏图腾,炎黄之宗。

龙湖者,群龙积智蓄力之地也。《周易》乾卦初爻辞曰:“潜龙勿用”,意为龙之初始,重在潜心修炼,储才备能;以龙喻人,至圣先师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启示莘莘学子重在心无旁骛,进德修业。

豫龙名镇依檀山傍京水,禀赋天然,人杰地灵。古帝城国宝遗址尤在,小诗仙李商隐、大诗豪刘禹锡文脉相传,新时代全面发展进步,天时地利人和大势促进潜水之龙见时而动,成就育人成才之佳境。

古孟母三迁,良苦用心,润育亚圣;今人梯慧眼,龙湖新建,培养英才;吾龙的传人,望子成龙,家国情怀。今朝琢玉成器之苦功,必当铸就明日六龙御天之大成,常结众多英才金榜题名之硕果。

惟有潜得好,方能飞得高,人生之初,潜心龙湖,盛壮之年,飞龙在天。

龙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我们又如何从中提炼总结出龙的精神呢?笔者刍议如下。

应分为三个层面进行提炼:

第一个层面:揭示龙文化中自强不息之天道精神,彰显日新之精神特质,可概括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革故鼎新的创造精神。

第二个层面:揭示龙文化中厚德载物之地道精神,彰显大公之精神特质,可概括为厚德载物的崇德精神、以人为本的求实精神。

第三个层面:揭示龙文化中天下为公之人道精神,彰显中和之精神特质,可概括为天下为公的正大精神、中和大同的太和精神。

笔者认为,龙精神可用三种形式表达:一是以宏观的纲领性形式,可表述为“日新、大公、太和”。二是以具体的纲领性形式,可表述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革故鼎新的创造精神;厚德载物的崇德精神,以人为本的求实精神;天下为公的利民精神,中和大同的太和精神。”第三种形式是对第二种形式的简化,可概括为三个层面、六句话、二十四个字,即简述为:“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厚德载物,以人为本;天下为公,中和大同”。三种表达形式其精髓要旨是一致的,分别以天道、地道、人道三个层面进行表述,可相对独立地用其某一种形式,如:概括性的文字导语可用第一种形式;论述文章或学术研究专题可运用第二种形式;社会活动或对外宣传可用第三种形式。若从中选择一种形式,笔者倾向于选择第三种表达形式。以第三种形式为例,三个层面中的前四个字为该层面的 “体”,后四个字为该层面的“用”。也就是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为公”分别为第一层面天道、第二层面地道、第三层面人道的“本体”,即思想准则;“革故鼎新”“以人为本”“中和大同”分别为第一层面天道、第二层面地道、第三层面人道的“功用”,即笃实运用。这样的“体”、“用”划分只是相对而言,不可能截然分开,主要目的是理解、运用、记忆的方便。

地水师卦

你知道文韬武略的真谛吗?

——师卦第七:容民蓄众,道正术活

师卦上经卦(卦之上部四、五、六三爻组成的经卦)为坤卦,坤为地,为顺;下经卦(卦之下部一、二、三三爻组成的经卦)为坎卦,坎为水,为险。全卦只九二爻为阳爻,其余为阴爻,一阳带五阴,为崇中道、威望高、本事大的将领带领正义之师之象。上坤下坎,水藏于地中,如兵寓于民间,上顺下险,行险而顺,无往不胜。

师:贞。丈人吉。无咎。

“师”为军队,“丈人”为有威望的官长。军队是保家卫国保持安全稳定的基石。本领强的将领是战无不胜正义之师的灵魂,将领德高望重,百姓拥护,家安则国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国家就会长治久安,远离灾难。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军队行动要严格保持军纪,否则,将会打败仗或不战自乱。

水地比卦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三”为多次,“锡”同赐。优秀的将领是打赢战争的重中之重。优秀将领必有仁、信、智、勇、严五大为将之德,缺一不可。恪守中道不偏执,忠心耿耿更重要。有了这样的将领就能克敌制胜,节节胜利,自然也会得到上级的支持和奖赏。

六三:师或舆尸,凶。

“舆”为车,“尸”为尸体。无德无才刚愎自用的人充当将领,必将带来出师不利、陷入困局、代价惨重的后果,呈现用车载着尸体战败而归的凶祸狼狈相。

六四:师左次,无咎。

“左次”即后撤。以小退营造大进之势是明智之举。时势不利,军队撤退,保存实力,择机再战,终会获胜。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长子”指优秀将领,“弟子”指无德才小人。师出有因,师出以正,不义不战,战必正义。就如同田地里有了兽禽危害,也就有了捕捉驱赶的理由。坚持选用德才兼备的将领组建正义之师。发现用人不当则要立即纠正,否则必埋下隐患,进而酿成凶祸。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战争胜利之后,必论功行赏。大功可封诸侯开国,小功可封大夫承家,不能赏用无德才而误事的小人。

总论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重用有德有才的统帅是出师有利、战则必胜的法宝,这就是文韬武略的真谛。“容民蓄众,道正术活”是本卦的思想精髓。六爻给出了统众致胜的六大要务:首在于“严”,松懈必招祸端。二在于“中”,大行中道,仁、信、智、勇、严五德缺一不可。三在任贤,小才不可大用,小人终酿凶祸。四在灵活,依时势定进退,不可呆板教条。五在正义,要师出有名,多行不义必自毙。六在公正,论功行赏,小人不用。

如何凝聚力量开创未来?

——比卦第八:舍逆取顺,大公至正。

比卦下经卦为坤,坤为顺从,意为一呼百应的群众。上经卦为坎,坎为水,九五爻为给群众带来雨露福祉的英明领导者。全卦意为人民群众凝聚在英明领导者的周围。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比”为辅助、亲近,“原”为多次,“原筮”意为谨慎行事。实施亲善和谐的治国方略必会带来政通人和的吉祥局面。在上下应和的好形势下,更应头脑清醒,谨慎行事。治政者要有元善之德、永通之智、正固之操,方能为群众所亲比,不产生内部纷争的悔吝之事。只有上呼下应,同心同德,才会从不安定走向和谐稳定。逆潮流而动顽固不化的分裂决没有好下场。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至纯诚信是为人处事第一要义。讲诚信能赢得人心。诚则成,诚信如盛满美酒的大缸,终会有人前来投附,带来更多的吉祥。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亲善要发自内心,彼此心心相印,才会真诚永远。

六三:比之匪人。

“匪”同非,“匪人”意指不正派的人。亲近结交不正派的人,必受其害。

六四:外比之,贞吉。

要见贤思齐,眼界放宽望远。多与贤人志士、诚信之人交朋友。坚持不分内外远近去亲善依靠贤人志士,事业一定会正固吉祥,持续发展。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显”意为光明正大,“诫”为警备。只有大公至正,才会产生凝聚力和亲合力。就像君王狞猎那样,三面包围而能网开一面,对人有宽广包容之心,才能让人们信服而不加警备,赢得政通人和、和谐发展的好局面。

上六:比之无首,凶。

“首”为开始,“无首”意为失去了开始的大好机会。逆潮流而动,失去了亲和的有利时机,远离亲善和谐必遭凶祸。一意孤行迷途不返者将自食恶果。

总论

本卦是领导者克服离心力,增强凝聚力的基本策略。“舍逆取顺,大公至正”,是管理者营造与属众间亲和力的关键。六爻之义以此原则给我们上了六堂必修课:首在有孚比之,必须以诚待人。诚信也必会带来、放大回报效应。二要比之自内,心心相印,以心交心至关重要。三要戒比之匪人,不要把炸弹埋在自己身边。四要大力外比,放宽放远眼界,尽可能多亲和圣贤君子。五要显比天下,把大公至正作为亲比大众的根本。六要抢占先机,抓牢亲比众人的有利时机。和则成,讧必败,请君勉力为之。

猜你喜欢

黄帝层面精神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