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三彩釉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2018-07-23孙平

艺术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陶艺艺术设计实训

孙平

摘 要:开封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陶艺课程结合开封宋都文化元素特点和国家、省市关于大力提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文件精神,校企结合创立出具有实效性的“教学做销”合一的教学模式,从课堂到市场传承和创新宋三彩这一传统的、被冷落的工艺。宋三彩千陶宋系列花插、笔筒、香插、迷你花盆和上咊宣系列的茶台、茶宠工艺品进入开封旅游市场,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文化旅游市场,延伸了宋文化的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宋三彩。本文意在阐述在“教学做销”合一的教学模式下传承和创新宋三彩工艺的成果。

关键词:宋三彩釉陶;釉陶工艺

1 什么是宋三彩

宋三彩是继承唐三彩工艺而成为著名的大众釉陶制品。在中国陶瓷史的研究中,宋、金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都可以称为宋三彩。在宋代,由于工艺的原因,宋三彩的可塑性超过了其他瓷品,因此而发展出独特的陶瓷艺术,实用性更结合了艺术性。宋三彩釉色丰富,在唐三彩、辽三彩的基础上,色彩不局限于黄、绿、白、褐四种色,更有黑色、蓝色等。宋三彩在北宋初年主要由河南窑口创烧,相对于宋代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宋三彩更是平常百姓的日常实用釉陶器。南宋之后直至整个元朝,宋三彩被北方磁州窑的图案与文字化装饰风格逐渐取代,到了明代,秉承宋人风尚传承烧制三彩釉陶,出现了明三彩,并风靡一时。入清以来,中国陶瓷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大众的审美是以“精工细巧”的青花和粉彩为代表的高温硬瓷,而宋三彩这种低温釉陶逐渐被瓷器取代,虽然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但工艺的局限和审美变化让宋三彩釉陶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 宋三彩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开封市为9朝古都,更是北宋和金代的都城,文化底蕴厚重。文物考古新近出土的文物中最大宗的就为民窑宋三彩。盆、碗、罐、瓶等日常用品种类繁多,更有动物玩具,佛道法器等釉陶制品。昔日的旧物已然成为一个文化的物证。“我国是陶瓷王国,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民族艺术和普及陶瓷理论知识,身为陶艺专业教师更应如此。”[1]开封大学作为一个地方性大学,专业建设发展紧密结合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方案和市文化+战略方针,依托郑汴洛中原旅游一体化进程,以服务地方文化经济建设为己任,以传承与创新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为培养目标。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在深入研讨和挖掘宋文化遗存,通过地区大量出土陶瓷器的研究,通过对洛阳三彩的工艺进行比对成功地研制出宋三彩釉陶配方,通过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的项目教学,从工作室到市场,重新让人们认识宋三彩这一传统的、被冷落的工艺,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宋三彩。

3 “教学做销”合一实训模式下的陶艺教学

3.1 “教学做销”合一实训模式的内涵价值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结合开封宋都文化元素特点和国家、省市关于大力提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文件精神,校企合作创立出具有实效性的“教学做销”合一的实训模式。“教学做销”合一的实训理念是对“教学做”合一模式的延伸,使其更具高职高专的办学特色。该模式推行工作室制“课堂作业=工艺产品”的项目教学,使教学具有生产性实训特征。课程成果转化为文创产品,并通过校企合作的展销活动在校外展销文创产品,实施专业的“教学做销”合一的实训模式。“销”既是市场,也是就业。为了促进“教学做销”模式的发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艺术设计专业结合高职高专办学的文件精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會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有关要求》,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行动计划,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市场用人需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根据地方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特点,加快推进“教学做销”实训模式改革。以项目教学的实训方式为引领标准,使专业发展中保持鲜明的特色,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3.2 创建功能结构合理的陶艺实训工作室

陶瓷艺术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专业的特色课程,因此建立功能结构合理的陶艺实训室对专业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场地要求根据学院的条件为陶艺课程提供了2间共计230平方米的场地建设陶艺工作室,满足陶艺工作室的基本工作条件。一间为操作室,工作任务包括日常授课、泥片、压条、灌浆和泥稿制作、翻模和施釉等等。另一间为设备室,设备包括高低温2个窑炉、拉坯机、泥浆机等,主要是烧制任务。在工作室内,学生们通过实训了解大白泥、高白泥、大缸泥等各种泥性特点,陶艺装饰陶刻、推泥等技巧。1名教师负责日常教学与管理,3名学生辅助工作。

3.3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宋三彩文创品

在当代倡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形势下,为传承与发展宋三彩这一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陶艺专业设计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融入显得尤为关键。宋三彩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而艺术设计则是时代审美的创意活动和创造馆、开封大学大观博物馆、校宋文化大师工作室、河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等机构,深挖宋文化设计元素,设计开发了系列宋三彩文创产品,使工艺文创产品走向市场。“实践证明,除极特殊的情况外,绝大多数民间工艺品都可以进入市场,从事商品化经营。”[2]设计题材上有宋代七夕玩具“磨喝乐”系列、开封镇河犀牛、开封大晟编钟、繁塔、铁搭、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艮园、汴京八景等等。种类有花插、笔筒、香插、迷你花盆和茶台、茶宠、瓷板画挂件和摆件等。具有开封文化和宋文化特色的文创宋三彩釉陶工艺品。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文物不断地出土,开封逐渐被世人所熟知,东京梦华不再尘封,为宋三彩的题材、种类和釉色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部分宋三彩文创产品已经进入开封旅游市场,优秀产品成了开封礼物,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文化旅游市场,延伸了宋文化的神韵。

3.4 宋三彩釉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宋三彩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在现代科技和审美的冲击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当人们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去审视与评价这种传统文化艺术品时,它实际上已超脱了自身的工艺性,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民族传统工艺只有顺应时势,适应社会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才能拥有赖以存在的基础与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3]所以,在传统宋三彩釉陶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上,我们要做的不是全部和刻意模仿传统三彩釉色,而是要在传承的基础上,首先融入现代审美让传统三彩的流淌、积釉、半透明、多彩工艺效果向新的文化审美境界发展,增强学生对现代设计风格的认知,追求一种亲近自然、简约、朴实的设计。而宋三彩的粗陶工艺特征也正是寻求率真质朴,具有原始的自然韵味。“陶艺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设计,也是技术性极强的工作。从设计构思到造型的表现,每道工序和环节都有可塑性空间与变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为我们提供了种种‘意外的变通,因此也诱发了陶艺创作者的激情,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乃至艺术天赋得以释放,促使创新性设计思维的介入。”[4]如果教学上能驾驭这种思想,将主观创作意图与特有的材料、工艺相融合,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宋三彩陶艺教学将由行业艺人参与工作室实训,实现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让它能真正切合时代,焕发新的魅力。在了解其工艺、掌握其方法、认识其审美的基础上,可从形式与内涵、形式与技艺、形式与实用性等方面来探寻其传承和创新。“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5]通过陶艺生产性实训的项目教学,传承与创新并保护宋三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而言之,融入当下的审美情趣,让传统宋三彩釉陶转化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是其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代同步,设计与制作出新的宋三彩文创产品,使传统三彩工艺在产生经济价值的同时,又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焕发出时代生机。

参考文献:

[1] 韩鸿友.文化创意产业下陶艺专业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融入[J].美与时代(上),2012(07):126-128.

[2]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1.

[3] 陈学军,曹薇.赫哲族民间传统工艺产品开发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3(09):77-78.

[4] 韩鸿友.文化创意产业下陶艺专业教学中创新性思维的融入[J].美与时代(上),2012(07):126-128.

[5]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陶艺艺术设计实训
《星.云.海》
《花月夜》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