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作品中咬字吐字的艺术表现浅析

2018-07-23隋晓婷

艺术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艺术表现吐字民族声乐

摘 要:在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与教学中,咬字吐字一直以来是令广大声乐演唱者难以解决的问题,很多民族声乐作品中除了有强烈的方言性以外,个别难咬字的字头与字尾如果不配合歌曲的旋律进行细致处理,也会使演唱出来的歌曲变得僵硬,从而影响整体的视听效果。

关键词:民族声乐;咬字;吐字;艺术表现

0 前言

随着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以及国有文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民族音乐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许多优秀的作品也被相继地发掘出来,而在众多的优秀作品中,民族声乐类的作品则更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关注。这是因为民族声乐类的作品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以视听为主的审美方式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1 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作品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早在我國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便拥有了自己抒发感情的方式,那便是歌唱,这也是早期的民歌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情感的丰富,民歌的内容与体裁也在不断扩充。而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族声乐,则是融合戏曲、说唱、民歌、新民族唱法等形式的综合性歌唱艺术。所以,民族声乐的演唱形式也极为丰富,其演唱的难度除了呼吸与情感之外,便在于咬字。众所周知,在声乐的演唱中,规范的咬字有助于情感的发挥,同时对于演唱时的节奏也会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在民族声乐作品中,咬字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性也远超于其他歌唱艺术。首先,民族声乐作品依托丰富的民间文化,有着较强的地域性,而方言也成了展现作品艺术特色的重要手段。换言之,精准的方言咬字有助于人们对作品进行精确的定位,提升作品的欣赏价值,而如果将具有特点的方言按统一的咬字方法咬出,作品也会失去本身的艺术价值,使本应该丰富多样的民族声乐艺术变成“千人一声”。其次,民族声乐作品中因为诸多民间性的特点具有十分丰富的情感,而想要将这些情感诠释到位,便需要富有语言性的咬字予以衬托。在很多的民族声乐作品中,为了表现细腻的情感,音乐中常常会有音调上的大起大落,在这些突出情感的乐段中,为了更好地配合演唱则需要运用咬字对歌词语言中的抑扬顿挫表现出来,这便是艺术作品对语言的体现。

2 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具体处理

2.1 歌词语言性的宏观把握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任何演唱类的作品在歌词中都具有一定的语言艺术,而在民族声乐作品中,语言艺术则体现得更为突出。在演唱声乐作品时,尤其是中国作品,很多演唱者会陷入一个误区,那便是过分强调对于作品的旋律处理。每当拿到一部作品时,演唱者便一味地对作品的旋律进行反复研究,而对于歌词中的咬字吐字却置若罔闻。应用这样的学习方式演绎出的作品在情感的诠释方面往往欠佳。这便是对于歌曲中歌词语言性没有进行宏观的把握。众所周知,音乐中旋律的进行是伴随情感的升华而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歌词则是情感最直接的体现。语言与声音结合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在具体的运用中,鉴于民族声乐作品有着较强的语言性,歌词中很多均为口语化的咬字。所以,在学习与演唱作品时我们更应该先对歌词进行诵读,当对于作品的语言性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时再加入旋律进行演唱。这样咬字便会推动整个作品的情绪,情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2 歌词旋律性的细腻处理

在对于歌词的语言有一个宏观把握的基础上,我们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与作品旋律的融合。歌唱并不等于说话,但却是语言与旋律的融合,作品的旋律也是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因为语言的起伏,作品的旋律也会予以配合,旋律走向则会时而上行、时而下行;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在演唱作品时,我们也需要根据旋律的走向对咬字进行细腻的处理,如在旋律上行时,咬字的力度应该是渐强,从而表现出激动的情绪;反之,当作品的旋律下行时,则应该将字轻轻咬出,从而将每段歌词中的每个重音以及抑扬顿挫一一展现出来。与此同时,旋律上、下、平行之间的衔接也应该是张弛有度,富有弹性的。

2.3 作品地域性的精确定位

民族声乐作品最大的特点在于地域性的差异,即使是艺术歌曲也需要对作品的地域性有所了解。例如,我们熟知的歌曲《茉莉花》便是吴方言区的苏州话,这类歌曲的演唱要注意前置的声音位置,以及咬字时向舌前和牙靠拢,从而营造出委婉、清新的气氛,同时乐段两头的重音处理也是该地区语言特色的体现。如果只按普通话进行演唱便失去了作品的艺术特色。所以,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一定要注意作品的地域性与演唱风格的一致。然而,方言最大的特点便是地域性,在我国民间一向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这便是对丰富的地域、地区文化最真实的反映。例如,在中原地区的河南省有独特的方言特色,但在河南省内,以郑州为中心的中东部地区与南部的信阳地区,在方言和歌唱风格上都存在明显而独特的区域性风格特征。

3 结语

笔者根据自身的演唱经验对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作品艺术表现中的作用及具体的处理办法进行了相关探究。从分析中可以发现,咬字吐字的确对于作品的定位以及情感的诠释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正是语言艺术让我国特有的民族声乐作品具备更加有趣的灵魂。笔者也将在今后继续就民族声乐进行相关的探索,从而为中国优秀的艺术文化的弘扬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陈红玲.浅谈我国民族声乐咬字与吐字[J].黄河之声,2012(03).

[2] 陈娟.试论歌唱的语言在歌曲艺术表现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04).

[3] 罗奇威.民族声乐训练中咬字、吐字艺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作者简介:隋晓婷(1982—),女,山东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演唱。

猜你喜欢

艺术表现吐字民族声乐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