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文明

2018-07-23姜莉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文化自信传承

姜莉

摘要:2017年入秋时节,也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设与全民阅读推广研讨会”在甘肃省张掖市成功举办。笔者所在单位作为主要承办单位,笔者有幸参与此次会议。文章就笔者参加此次会议的所见所感进行浅要的概括和总结。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121-02

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制定的总体目标中这样写到:“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入秋时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设与全民阅读推广研讨会”在甘肃省张掖市成功举办。甘州区图书馆作为主要承办单位,使我能够全程参与学习此次会议,也有缘接触到一些慕名已久的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

此次研讨会的主旨与《实施意见》的中心思想高度契合,即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全民阅读。按照预定的会议时间安排,研讨会定于八月十日正式开幕,经过紧张细致的会议筹备,馆内各项接待准备终于在会议前夕基本就绪。九日下午五时许,我们忽然接到通知,幾位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参会嘉宾刚刚抵达张掖,正在赶往图书馆的路上,要先到馆内进行参观考察。我和同事们都很惊讶,如此千坐迢迢远道而来,理应稍作休整以便第二天从容参会,怎么如此急切直奔图书馆而来?北京的嘉宾们一行人很快就到了。由于旅途劳顿,他们看上去有些疲惫,但神色间又仿佛带着某种期待和希冀。他们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林世田主任一行,没有一分钟的小憩,没有喝上一口水,专家们第一处参观的就是我们图书馆的古籍典藏部。

甘州区图书馆馆藏现存古籍大部分来源于旧时本地的甘泉书院官书,民国以前的古籍数量就达到了五千多册。看到室内陈列的几千册古籍典藏,有位老师脱口而出,“想不到在张掖这样的小地方能完好保存这么大量的古籍文献。”专家们脸上的疲惫之色瞬间褪去了,代之以惊讶和兴奋。走在最前面的林世田老师身材魁梧敦厚,微胖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面带微笑却笑而不语,他两手叠放在身前凑近了展柜仔细地一排排看过去,一边仿佛在轻声自语,“张掖可不是个小地方。”大概浏览后,林世田老师表示很高兴看到我们馆能完好保存这么多古籍,但有的古籍书叶破损、虫蛀、纸张的絮化等都急需修复了,对古籍的抢救性修复要越早越好,越快越好。

其实,自国家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甘州区图书馆在政府和上级部门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古籍保护和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极大改善了馆内古籍的存藏条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古籍保护工作机制,为古籍的系统性保护打下了较好基础。同时,我馆还参加了全国范围的古籍普查工作,通过普查申报,有三种古籍入选了国家和甘肃省的珍贵古籍名录。

当我馆的镇馆之宝第一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明代刻本《大明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十五卷》呈现在专家们面前时,引得了众人惊叹,张掖图书馆竟然存有入选全国名录的善本!看到我馆馆藏令专家们都感到惊艳,一旁的我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这时我注意到林世田老帅依然显得很淡定笑盈盈的样子。他戴上了古籍整理专用的白色手套,由于手套太紧,他宽大的手掌戴起来很费劲,出于古籍纸张的保护,他还是坚持戴上翻看,就在林老师打开善本的这一霎那,那神态好像同未曾谋面的故人握手,我脑中忽然闪出一句“有朋自远方来”!林老师此行正是不远万里赴约而来。他摘下眼睛,俯身凑近了这已近六百年历史的典籍,忽而又戴上眼镜立起身远观,一会儿又摘下眼镜俯身去看,眼镜就这样摘下又戴上,他俯身又立起,近看又远观,如此投入着迷,浑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良久,林老师有点心疼又温和地说,“这些善本保存下来很不容易,函套里的这些古籍不要再用牛皮纸包裹扎紧,最好是用宣纸包起来,这样防尘还能透气,它们也要呼吸呀。”

此情此景,使我生出一种歉意,在图书馆工作,与这些善本古籍咫尺相隔,由于工作关系,也曾与这些典籍“执手相看”,但是很少有像林老师这样的倾情注视,这些古书不会说也不能动,但它们其实都是有生命的,传承百年,它们在用自己的身体向世人昭示人类发展的历史和文明。

而当我馆珍藏的明永乐十五、十七年的内府刻本《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不分卷》和《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感应歌曲不分卷》两册善本呈现在专家们面前时,专家们直呼想不到想不到!这两本古籍体积庞大,开本敞阔,外封呈蓝色,包背装,高度42厘米,宽27cm,厚度达到13厘米。仅从外观上看,专家们便即刻判断出这样宏大气派的制作定出自皇家内府,的确是的,这两部书均为(明)朱棣(明成祖)撰,御制内府刻本。当年明代皇帝朱棣欲以佛教教义教化人心,搜集大量唐代以来的佛教音乐曲调整理成书。书中内文书风秀逸,插图绘制精美,诸佛神态各异,裙裾飘飘。众人唏嘘之时,只见林老师身前的双手相互一锤,朗声说道:“这样的宝贝出现在张掖就对喽!张掖是什么地方?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在古代可是传递交流东西方文化的枢纽。”林老师抚摸着打开的善本,欣喜地说:“张掖可是有文化底蕴的,张掖文化的根就在这里。你们馆藏的这些有关佛教歌曲的内府刻本也充分佐证了古代佛教沿着古道在中国流传,扎根并中国化的发展过程。”林老师饶有兴致地娓娓讲来,“从两千年前汉代丝绸之路开创始时期,河西走廊及丝路沿线保留并传承下来很多佛教古代文献,也包括敦煌遗书,都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产物,值得把它们放在古代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去深入研究。其意义还在于其所包涵的人文内容及多学科领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多面性。比如从中国古代佛教发展的历史,甚至可以联系世界文化史作比较研究。就你们馆保存的这些明代善本来说,十五世纪也是世界级的文化鼎盛时代……”

听着林老师的侃侃而谈,我的思绪也不禁跟着在历史的长河里纵横驰骋起来,是啊,就艺术成就来说,明代版画在当时的国际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由于这本书皇家内府的特殊性,里面的每一帧佛像可能都是名家之作,从画稿到上版都出自名家之手,在当时的欧洲如有流传必也会令世人趋之若骛吧。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年初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用文字铸就,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价值意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为以文化人、化成天下提供了丰厚滋养。”

有人说,“文化的不自信源于对文化的不自知。”的确是这样,对于“文化”二字,我们需要更多的审视和思考,更需要去探寻和发现。通过与林世田老师和古籍保护中心专家们短短的交流,亲眼看到他们对古籍保护的一片深情,亲耳聆听了他们对古籍传承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普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我和同事们的感受一样,不仅激发了文化自信,更产生了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是的,我们为精心守护这些沉睡了数百年的文化典籍而心生感动和自豪,“建立在5000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力量会始终引领着我们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文化自信传承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