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雕塑创作中软与硬的艺术转换

2018-07-23李世政

艺术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作方法现代雕塑

摘 要:经济合作全球化、资讯知识共享化的大背景下,雕塑艺术得到多元化发展,雕塑创作的表现方式也如百花齐发,传统的惯性思维模式此时出现反转。本文通过对古代和现代雕塑创作中的“软与硬”进行分析和比对,让人们进一步了解现代雕塑的多元化、创新性及艺术态度。

关键词:现代;雕塑;创作方法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雕塑进入多元化阶段。这个阶段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的蓝图被扩大,局限性被打破,要素成倍增加,雕塑创作的表现方式不再单纯地以固态、硬质的刻板三维形象出现,软质雕塑创作、装置艺术、声光艺术、行为艺术等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本文对雕塑创作表现方式中给人最典型性视觉感受的软与硬进行分析。

1 古代雕塑创作中的“软与硬”

所谓的“雕塑”在辞海中的释义是:“diāo sù,造型艺术的一种,用竹木、玉石、金属、石膏、泥土等材料雕刻或塑造各种艺术形象。”从这个释义不难看出,在传统的观念中,雕塑给人的感觉一直是硬质的表现,其创作材料是硬质材料如竹木、玉石、金属、石膏、泥土等,创作手法是雕、塑、铸、焊等。最初,原始雕塑的出现是基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和畏惧,以及人们生活记录的需要。比如,距今约4000年的大石铲文化,广西南宁邕江两岸的先民使用一种石器工具大石铲,其后演变成为用于举行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宗教祭祀仪式的礼器。从祭祀遗址现场图片能清晰看出原始雕塑的雏形——数枚石铲环形排列,形成特殊的造型语言。时代更迭至秦汉时期,逐渐附加的政治原因使雕塑的存在意义发生改变,深沉稳重具有震慑力的纪念碑式硬朗形雕塑是社会的必然选择,扬国威,体现皇权,对皇室功绩的永世颂扬,使雕塑材料在选择上毋庸置疑地使用硬质材料。例如,汉武帝时期是中国雕塑创作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流传至今的雕塑主要为石雕、玉雕、木雕、铜雕、陶雕:还有李冰石像、霍去病墓石雕群、汉说唱陶俑、广西贵县风流岭31号墓出土的身着盔甲的跽坐铜俑、青铜马等等。软材料是很难顺利保留下来的,其在雕塑创作手法方面,以直白、写实为主,柔软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姿态、衣纹褶皱、水流等方面。彩绘是古代雕塑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简单的内坯加上烦琐的上色,形成软与硬相辅相成的艺术美感。用大量的素面加彩的办法简化了造型及浇筑程序,素面代替铸纹,降低了工艺难度,铸造时难以避免的砂眼、修补痕迹等缺陷可以在彩绘的掩饰下从外观上消除。[1]

2 现代雕塑创作中的“软与硬”

步入新时代,现代雕塑的创作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三维艺术形象,四维、五维的艺术表现方法让人眼花缭乱。当传统的雕塑创作模式置身于当代多元艺术形式和新思潮中,它必会融于其中,形成新的雕塑语言表达方式。此时软与硬的关系不再是文字上描述的那种直白的质感。

2.1 从创作使用的材料上看

雕塑创作所用材料由泥土、木材、石材、金属,到经过化学反应从液态到固态的玻璃钢材料,再到现代软质材料,如纸质、灯光等,当代艺术家们无所不用,无所不能用。墨尔本艺术家Kit Webster的设计作品Axiom,一个由70多万个LED灯做成的灯光大厦,该作品打破传统,利用尖端科技、软件系统和搭建技术,唤起了一种新的非线性经验反应形式。环境艺术家Steve Messam在苏格兰的边境雕塑公园,安装了3个大型的充气艺术作品。作品Scattered是一系列巨大球体,直径达4米,像气泡一样漂浮在湖面上。作品Pointed有28个3米长的触角从没有屋顶的房子里伸出。这些雕塑作品能激发人们探索美妙世界的热情。墨西哥艺术家Gabriel Dawe用彩色棉线编织出作品——梦幻彩虹装置雕塑。雕塑的材料是艺术家表达个性化艺术思想及感受的媒介,当代雕塑作品中的材料运用,不仅要求雕塑家考虑作品的制作、长期放置问题,还要求雕塑家更多地考虑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表现性。[2]

2.2 从创作的表现形式上看

新的雕塑语言表达方式让人们的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有了明显的反转。比如,约克大学艺术家Maskull Lasserre的作品“Achrodingers Wood”,将一根巨大白蜡树树干中间的部分凿刻成一根快要断掉的绳子吊挂着。作品打破了日常生活用品的常态,让观者既熟悉又奇怪,给人们一种不确定的感觉。巴塞罗那雕塑家David Moreno善用钢丝作为创作材料,将绘画与雕塑结合,以钢丝营造建筑空间,粗细不一的钢丝彼此相交,勾勒出一间间房屋的模样,远看仿佛是用笔在墙上一道道勾绘出的草图,近看才明白那是硬质的钢丝留给人们的错觉。加拿大著名雕塑家Marilyn Levine以泥片成型的工艺创作的陶瓷皮夹克、皮靴、手套、腰带等作品,上面的缝纫线、磨损、污垢,从色泽到肌理无不惟妙惟肖。只有当观者触摸作品时,才能真正区分这件作品到底是软质还是硬质的材料制作而成。每件作品都非常独特地传达了艺术性的信息,这种极具趣味的反轉让雕塑作品在观赏性的基础上增加了“触摸性”,带有“冲击性”观感,进一步加深了观者对创作者艺术作品的理解。

3 结语

当代雕塑创作中软与硬的表现不再是单一的“软”或单一的“硬”,它可能与我们的惯性思维截然相反。这样的处理方式将带给观者全新的视觉冲击力,能达到理想的作品观赏效果。在雕塑创作中,无论运用何种雕塑技法,何种雕塑材料,何种雕塑语言,都是艺术家个人艺术态度和艺术技艺的表达,只有寻找到适合自己作品的那一种,才能让作品完美地述说情感,给观者一种久久不忘,触及心灵的直观感受,打动人心,恒久流传。

参考文献:

[1] 李彤彤.雕塑彩绘技法研究[J].美术大观,2000(3):16-17.

[2] 邢开.当代雕塑材料语言[J].西北美术,2005(2):45-46.

作者简介:李世政(1975—),男,广西来宾人,硕士研究生,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雕塑及环境艺术。

猜你喜欢

创作方法现代雕塑
巨型雕塑
写实雕塑
浅谈关于蒙古族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大字书法的创作方法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现代国画中女性意识表现的创作方法研究
关于标志设计创作方法的探究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