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影片《罗马11时》的纪实风格

2018-07-23董越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长镜头纪实

董越

摘要:影片《罗马11时》取材于真实事件,于1952年上映,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之一,揭露了二战后罗马社会底层的尖锐矛盾,由于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力度强,影片一度被封杀,导致知名度受限,论文将结合相关电影理论,分析影片的纪实风格。

关键词:《罗马11时》;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纪实;长镜头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120-01

影片《罗马11时》于1952年上映,由朱塞佩·德·桑蒂斯导演,取材于发生在1952年1月的罗马萨伏依大街的真实事件,是因报纸上的一则招聘广告引起的惨案,台词大多是演员即兴发挥,多用记录性的实地拍摄。演出人员中有亲身经历过此事件的非专业演员,深刻揭露了二战后意大利经济复苏大背景下的社会问题,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失业严重、生活贫苦的现状呈现出来。影片中数百名失业女性争夺一个打字员职位,直指尖锐的社会矛盾,楼梯坍塌事件前中后直至一名女孩死亡,着重表现十几个女子的命运,各自独立又相互交叉统一贯穿于始终。

一、相关理论概说

电影可为主题增添光彩、增添艺术感染力,巴赞的影像本体论认为,电影发明的心理依据就是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并提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影片叙事结构是“事件完整性受到尊重”的结构,是用细节动作的叙事单元替代传统省略法的结构。他特别推崇新现实主义的直接现实性,因为“意大利电影的突出特点就是对当前现实的密切关注”。桑蒂斯在影片《罗马11时》中捕捉生活的流程,深入分析战后意大利社会中的底层人民,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生活的如何,他们的日子过得好吗,他们在受苦吗,他们为什么不幸,他们为什么受苦?以此来引导观众认识世界的具体形态,体现了电影反映现实的深刻能量,使观众体验到生活的真实质感,目的是解释现实,而不是提供自己的内心想象,正完美契合了这些理论。

若论《罗马11时》的成就,可称得上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但由于揭露、批判战后意大利现实社会强而有力,影片被一度封杀,导致知名度受限。电影比其他艺术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因为电影不是个人产品,而且还必须适应观众的愿望,它与其他艺术不同,是唯一的展示原初素材(现实本身)的艺术,在《罗马11时》中,桑蒂斯毫不晦涩的暴露意大利的战后社会问题,反映意大利底层人民的贫苦生活。“新现实主义”,要先是人道主义,其次是导演风格,而这种风格就是在展现现实时不留痕迹,电影意图是让人更好地理解影片力求表现的内容,而不是了解影片如何叙述。导演桑蒂斯仔细观察现实世界,穷本溯源,以便揭示现实社会的严酷,自然地把电影当做一种语言的态度,用生活真相赢得了固有现实主义思想的人民的信任,正是这种信任,使得桑蒂斯的影片在观众心中得到了很高的位置。

桑蒂斯注重电影空间的真实性,没有过多依赖蒙太奇,而是在用景深表现的“镜头段落”中穿插运用他们,让摄像机忠实于现实、忠实于社会,完整、通俗、不加华丽修饰的展现事实,让存在于现实中的真实的连续性转现于银幕之上,符合巴赞倡导的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理论。

二、主要镜头分析

“银幕不是画框,而是展露现实局部的遮光框”,“画框造成空间的内向性,相反,银幕为我们展现的景象似乎可以无限延伸到外部世界”。影片开头39秒处,字幕说明事件是亲历者的遭遇,发生于1951年1月的罗马的萨伏依大街,它将继续震动整个罗马和整个意大利。第一个镜头在1分10秒处,是各类报纸的特写,载有萨伏依惨案的相关新闻报道,字幕注明:“感谢罗马政府、消防队以及同意接受采访的萨伏依大街的姑娘们,此外还有许多记者,他们对惨案受害者的报道,为重现现实并由此认识这次悲剧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特别强调事件的真实性,还事件以纯真面貌,加大了反映社会真实面貌的力度。字幕还说明“这次惨案的几位真实受害者也参演了本片”,在此可知,影片中的演员并非全是专业演员,受害者也参演,更添表演和表现的真实度,赋予影片纪实性和记录性的风格,它的现实主义使现实得到一种最高的以及更广泛的表现。

影片开头就交代事件始于一则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的招聘广告,不得不提,全片多次出现报纸的镜头,细节可反应当时当地社会流行的报纸元素。影片第一次出现人物就是一个长镜头,先是报纸上招聘广告的特写镜头,交代事件发生地点在大马戏团街37号、11时,再拉到全景,出现第一位等待面试的姑娘詹娜,一个整晚没睡很疲惫的女孩,紧接着摄像机跟着詹娜运动,摇镜头到买栗子的画面固定下来,接着摄像机又跟着詹娜行走,扫摄了整个街道环境,逐渐又推入中景,詹娜向左跑出镜头所摄范围,此时摄像机所摄范围内焦点又聚集到另一个前来面试打字员职位的姑娘,姑娘从远处走近摄像机,镜头又跟随她开始运动,直到两个女孩交汇到一个画面,这时,长镜头才摄制完毕,这两个女孩从穿着上明显看出性格不同,但共同的是,手中都拿着那份报纸。这样摄制首先使观众看得清楚,其次强调突出的内容,展示了这个空间的真实性,到这里,长镜头配合景深镜头运动节奏缓慢,清楚交代了环境、人物位置和人物生存状况,给出人物关系起点,短短几分钟就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

影片出现的物件和人物有关,使观众不能忽视其涵义,女孩科尔内丽娅是坍塌事件中唯一的死者,她的出场充满浪漫,低头看破了丝袜时的秀大腿,在楼下等待面试时与水手的眉目传情,善良的她鼓励卢恰娜冲进去插队面试,导致惨案发生,却只有自己丧生。科尔内丽娅在楼梯上小窗口探出头和手与水手道别时,她挥手的动作和微笑如此动人,远处看去,她面带笑容挥着手的画面被印刻在圆形窗口,正对她悲剧性的结果有暗示意义。还有水手给她的卡片上写着的地址,是一个很远的地方,也有此暗含之意。

同样,典型的长镜头,在1小时24分26秒处开始,卡泰丽娜和情人下车后的跟镜头,固定到与同乡女子的交谈画面,冉继续跟镜头到与另一个女人的交谈画面,到这里才知道,穿着华丽的卡泰丽娜小姐去面试时带着的漂亮包包和伞都是向别人借来的,可见生活窘迫,又接跟镜头,与固定镜头和摇镜头交相使用。长镜头段落和景深镜头运动摄像以及多视角叙事,不分割世界,毫不破壞事件发展中的时间和空间连贯性,完整表现事件发生的实际时间和发展过程,同时赋予蒙太奇一种新意,更简练、灵活地使观众对画面的思想关系比他们与现实的关系更贴近,要求观众积极思考,甚至要求他们积极参加场面调度,镜头运动节奏变慢,但画面结构真实,叙事节奏不让人觉得费力,反倒震颤人心,让人觉得逼真。

在1小时27分40秒开始的长镜头中,南多骑自行车载卢恰娜回家,一路跟镜头,直至警察带走卢恰娜,在1小时29分5秒结束,接着与景深镜头配合,从三个人手上拿着钱的特写镜头开始,逐渐摇上人物近景,接着与跟镜头、固定镜头配合,安杰利娜收拾行李的道别画面采用景深长镜头直到送别以后。接着是警车驶停闯入镜头,卢恰娜被带去审问,依然面试的地方,上楼梯的整个过程用一个长镜头一气呵成,对坍塌后的楼内环境做了交代。卢恰娜进屋后,镜头随着她的眼睛环顾周围,进行摇镜头拍摄,此时的摄像机就好比她的眼睛,充满惊恐、胆怯、恍惚。在审讯过程中,也运用了很多长镜头。影片的戏剧效果完全靠演员的走位,拒绝分割事件、拒绝按时间分解戏剧场景,这是一种积极的做法,它比传统分切镜头产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结束时,镜头又回到詹娜身上,她依然像刚出现时,倚坐在面试地点门口,比起等待面试时的神情,更多了一份失落、柔弱和渴望。至此,影片向观众要求的共同责任要比向影片中其他人物要求的多,这些人物在剧情中是不去寻找解决办法的,观众应该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寻找具体办法,这个问题是萨伏依惨案所带来的,也是片中人物在那里所要求解决的。

桑蒂斯完美的诠释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用镜头客观再现了萨伏依惨案背后所暗含的战后意大利社会生活实际问题,这样的社会矛盾,是每一个国家战后所共同面临的。《罗马11时》对细节的真实刻画,引起的不只是当地人民和政府的轰动,更对任何一个国家和人民有所启发和反思。

猜你喜欢

长镜头纪实
砚边纪实
开化长镜头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长镜头模式分析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2015年省政协工作纪实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长镜头在电影作品中的美学意义
——以《山河故人》为例
试论电视新闻中对长镜头的运用
混乱实验室纪实
新闻纪实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