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李可染与《万山红遍》

2018-07-23高欢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5期

高欢

摘要:20世纪40年代大、小学术环境,对李可染山水革新之路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为祖国河山立传”,是李可染山水创作的主题。《万山红遍》的诞生,有着特殊而深刻的时代烙印。1954年,李可染、张仃和罗铭克服重重阻力,赴江南写生,由此拉开了中国新山水画变革的序幕。与此同时,毛泽东诗词逐渐成为中国画坛极为重要的创作主题,各家各派纷纷投入创作,以展现其诗词中的山水意境。60年代开始,可染大师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魄力,以最难表现的毛泽东诗词名句为题,创作了一批经典佳作,《万山红遍》可谓这其中的巅峰之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

关键词:时代思潮;作品特征

中图分类号:J212; K82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034-01

20世纪40年代,回到全民抗战时空背景下的时代思潮。关于李可染学石涛,万青屴在研究中认为,是来自傅抱石的影响。由于傅抱石、張大干等人当时都居住在重庆,他们都擅长山水、人物画,并学习石涛等‘僧人画或非‘四王正统的明末清初‘遗民画传统,在重庆的中国画界形成了主要倾向。在这种艺术环境下,年纪比傅抱石、张大千年轻,名气也不如他们的李可染,很自然地受到他们的影响。

总之,40年代山水画中透露出来的变化方向,并没有持续下去。国整个的民族文化。中国人的胸襟恢廓,我看和这山水画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40年代以后,殊途同归之处却非常明显,例如,都强调自信进取的民族精神、民众的基础、入世的功利性以及中国画非变革不可。风情万种的巴山蜀水和20世纪40年代画家的云集,使四川成为现代中国山水画的“促产婆”,这些人的水墨、水彩写生之作,可视为50年代初一度取代国画的“彩墨画”的源头。而李可染在重庆的水墨、水彩风景写生,也是他1954年开始水墨山水写生之前的重要经验。

李可染的画作能让市场和学术双重认可,得力于他大量的长途写生,观山览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得李可染对崇山密林的表现,尤其对逆光的表现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其水墨塑造的逆光迷离朦胧、流光萦回,成为其山水画最主要的艺术特征。47岁的李可染与张仃、罗铭赴江南写生三个月。李可染镌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方印章自励,他自释胆者是敢于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框框,魂者是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的意境,这两句印语也成为了李可染一生对待艺术和做人的座右铭。1956年,李可染进行了一次行程数万余坐的写生。他自述到:这次写生,时间长达七八个月之久,遍历太湖、杭州、绍兴、雁荡山、黄山、岳麓山、韶山、三峡、重庆……后来,他又说:“没有1956年,就没有后来的作品。”这一次写生,从“对景写生”发展到了“对景创作”,追求“写实写境”到“写意造境”的升华。这一阶段李可染强调山水画创作遵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即由简单到丰富,冉由画面的丰富回归于画面的统一之中。其山水画创作已臻成熟,更重意象凝聚,气势严整浑厚,尤其积墨法的运用,更使画面显得深邃茂密。《万山红遍》等一大批极具代表性的作品相继面世。自此,对于“红色”的喜爱,李可染表现得异常明显。“单说红遍,历来山水画都以淡雅为多,红色只做点缀,这就是个大难题。”在她的印象里,由于当时流行现实主义创作,更接近写实的油画发展势头很好,而中国画却招致非议,认为它跟不上时代。“可染很着急,他放下人物画研究,以山水画作为突破口,要探出一条新路子。”邹佩珠说。1964年,李可染共创作四幅《万山红遍》,这两大两小足足画了一个月。

《万山红遍》是李可染先生的代表之作,创作于1964年,作品取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之词意,气质雄壮豪迈。除了《万山红遍》,李可染还创作了一大批“红色山水画”。围绕“井冈山”大概就创作有大大小小十几幅,有《井冈山》、《革命摇篮井冈山》、《井冈山主峰图》等不同题名。

李可染以“为祖国河山立传”为目标描绘了祖国大江南北的山河景象,无论是江南小镇的秀美、漓江胜境的缠绵,还是北方山壑的强雄,他都以自在的色彩、巨嶂式的构图、淋漓的笔法展现了祖国河山不巧的生命力。而李可染对于山水的感情,他自己也说:“我们画山水画也就是为祖国河山树碑立传,这就是山水画的爱国主义之所在。”这样的博大胸怀下创作出的作品必定是具有宏伟的艺术风格。这也就是李可染中晚期山水画中的“纪念碑性”在其创作风格上的重要体现。

有人说,看画家的画大概能看出他的人生轨迹。看李可染的山水总是感觉“密不透风”。因为他摒弃了传统山水画的“留白法”,喜欢满构图,如有空白也常常会用大段的题款加以补足。吴作人曾说,李可染大部分山水画都是“以墨胜彩”,而借“黑”出奇正是李可染山水画变革的一大独创。

在光线处理上,李可染则借鉴西画的测光、逆光手法来表现山的神秘与雄浑。受黄宾虹的影响,李可染“惜白如金”,在山水作品中,瀑布、梯田、小屋的高光留白总能成为画中的“点睛之笔”。比起作品中的浓墨重彩,生活上的李可染却把事物看得很淡。邹佩珠曾回忆说:可染是个温厚的人,无论受什么委屈,都没怨过谁。都说文人相轻,但大家都对可染好。他自己也说过:我不一定是好人,但确实没有时间去做坏事。一个有理想的人,哪有时间去骂别人。

虽然《万山红遍》、《漓江胜境图》、《井冈山》、《水牛赞图》等都是让人称道的代表作。“生也有涯,无涯惟智”,事物发展是无穷无尽、永无涯际,绝对的完美是永远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