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8-07-21潘李春

甘肃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物理教学培养

潘李春

【关键词】 物理教学;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090—01

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在物理教材中,定律、定义等都是前人已经证明了的。今天学生的学习就是在验证前人的科学发现,所以在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涉及实验。在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动手能力、亲历科学知识建构的过程都是大力倡导的理念。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一大部分内容,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现象。课堂教学显得沉闷,教师的讲解缺乏趣味性,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学习停留在表面,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转变。在课堂上,教师依然掌握着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不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待;缺乏必要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课堂教学以听为主,偶尔有实验,学生也是看实验,考试时背实验。这样教学,不能保证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需要教师进一步改进。

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1. 精心提问。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探究离不开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所学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产生冲突。且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始终扮演创设问题情境的角色,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生活、实验等现象的观察、调查等,形成强烈的好奇心,并对此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以“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为例,首先就应明确其探究的主要是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關。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手伸出,并用不同的力度在课桌、书本和衣服上滑动,引导学生思考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感觉,最终使其通过观察和实践感知问题所在,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2. 与学生紧密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演示实验本来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方式。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而且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这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演示实验时,还要注意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甚至在实验操作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比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者进行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将习题改为实验探究型练习。新课改后出现许多实验探究型习题,有的只要求填写控制某个变量、填写现象、数据或结论等,笔者常把它们改变要求。比如,有一道选择题是有关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具体题目如下:

关于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润滑油可以使接触表面分离,从而减小摩擦

B. 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C. 在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要站在安全线以外,是防止摩擦力过小带来危害

D. 鞋底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D选项提到了接触面积大小的问题,做完这个题目后,为了让学生理解摩擦力和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外,究竟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无关系时,笔者把它改造为一个实验探究课题,让学生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在实验室提供器材,并带学生到实验室去做实验。从猜想到探索方法、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整个探究过程都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经过探究,学生不但理解了摩擦力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这一结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物理教学培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