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RP管理咨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8-07-20叶文晖

价值工程 2018年18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信息系统人才培养

叶文晖

摘要: ERP管理咨询业属于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重的高新技术产业范畴。本文在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校ERP管理咨询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构建由企业管理理论教学、ERP理论教学、ERP应用实践和ERP实习实训四个阶段组成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培养模式的实践逻辑进行探讨。

Abstract: ERP consultant is a profession with high technical content and knowledge content.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four stages includ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ory teach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in the ERP system, ERP application practice which base on the theory of Bourdieu's practice logic.

关键词: ERP管理咨询顾问;人才培养;实践逻辑;信息系统

Key words: ERP consultant;talents cultivation;practice logic;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8-0280-03

1 ERP管理咨詢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及《中国制造 2025》行动纲领的颁发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简称ERP)作为管理协调企业各项资源运作以及实现从智能车间、智能生产到智能互联不同阶段目标的复杂管理信息系统,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和深入地应用[1]。目前,ERP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每年以约10%增速在发展[2]。许多报道认为企业ERP系统的实施成功率不高[3],而其中ERP管理咨询顾问对于ERP项目实施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RP咨询顾问所具有的能力将会影响ERP项目的实施成效和ERP公司的声誉[4]。目前我国ERP实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培训和教育问题,我国顾问人数与预计的企业信息化实施顾问人才需求量相差甚远。据有关专家预测,ERP顾问的缺口多达20多万人,而且人才需求量逐年快速递增。单纯ERP厂商、咨询顾问和应用企业内部小规模和分散的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此,高校和企业亟需培养一批合格的ERP管理咨询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2 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

2.1 文献综述

在ERP人才培养方式上高校大多采用校内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和校外进行企业实习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5-6]。董红杰(2011)通过企业需求的视角构建了与社会对接的 ERP人才培养模式,由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训练3个层次以及课内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和校外的实习基地4个模块组成,实现学生在校培养的四年不断线[7]。封俊丽(2014)通过供应链协同视角提出了ERP人才培养“3+1”模式,大一到大三主要是校内理论和实验教学,大四进入合作方单位进行实习实践[6]。朱宗乾等(2017)提出了基于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三阶段能力梯度的ERP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通过校内建立ERP理论和实践课程、校外建立企业ERP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开展科研项目和论文指导方式培养ERP人才[8]。李明等(2017)探索通过校内的ERP课程实验、校内的模拟实习与跨专业实训和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毕业实践的三阶段循序渐进培养模式,以培养ERP应用型本科人才[9]。诚然这种校内和校外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整合校企的优势资源,但这种校内和校外分阶段培养的校企合作依然会存在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以及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弱耦合。为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校企资源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的ERP管理咨询人才培养模式。

2.2 理论视野:布迪厄的实践逻辑理论

布迪厄的实践逻辑理论中“实践”指的是人类一般的日常性活动,面对各种具体的行为,,如ERP管理咨询人才培养中的各种教学行为、学习行为以及教与学互动行为、交往行为等。该理论关心的不是实践,而是实践的逻辑,即探讨实践是如何发生的,是按照什么方式展开的,在何种社会空间中呈现什么样的一般图式[10]。布迪厄运用“关系性”思维方式把实践逻辑视为习性、资本以及场域之间关系的结果,其简要公式为实践=习性×资本+场域[11]。该公式表明了实践可归为习性、资本和场域联合产生的作用,而不是三者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单一结果。实践逻辑是依托具体的实践情景和逻辑特性去规范实践自身。

2.3 ERP管理咨询人才培养的实践框架构建

ERP管理咨询人才需要良好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其中高校可以为ERP管理咨询人才培养提供知识的最佳场所,而企业则可以提供工作经验和技能的最佳场所。高校和企业两者结合,使学生能在在读期间掌握ERP管理咨询人才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得到企业直接的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指导。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就相关的知识、专业技能,进行教学与训练方面的合作,以从事职业或技术训练与教育的工作。ERP管理咨询人才需要突破以往以知识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观,构建以实践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观。其本质是场域、习性和资本在ERP管理咨询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三者的共同作用构建人才培养的实践逻辑。

校企合作主要涉及两个场域:高等院校所处文化场域中的教育次场域以及行业和企业所处的物质大生产场域。ERP管理咨询人才培养中,高等院校作为文化资本传承者提供了知识生产的场所,而ERP厂商、咨询企业和应用企业为了提高自身人才的储备和技能提供了生产实践的场所。通过与企业联合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共同负责学生的培养,形塑校企融合的ERP咨询人才培养场域。

以往ERP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的分阶段实施,一般学生在大学前期修读理论知识和实验课程,在毕业阶段开始实习实践。教学主体在理论教学阶段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而毕业实习阶段的主体由企业和学生组成。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从开始阶段理论知识的被动接受到后期实践知识的被动接受,难以形成适合ERP管理咨询人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此,在人才培养的每个阶段将教师、学生、企业管理者以及咨询顾问作为实践主体,通过互动的实践工具,如ERP沙盘、咨询案例、云计算ERP平台和仿真企业信息化平台等,构建理论和实践融合的主动式知识构建习性。主体知识在实践基础上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态过程是资本的积累过程。

校企融合在大学整个周期全覆盖的培养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原有模式学校文化资本与企业知识和技能需求脱节的问题,提升大学生在ERP管理咨询业的文化资本。ERP管理咨询人才培养的实践主体由教师、学生、ERP实施顾问和企业管理人员组成,通过课程嵌入社会实践的方式大大拓宽了受众面,使更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了解到ERP管理咨询行业,缩短整体的人才培养周期,可提升学生的社会资本。通过大学各个阶段引入企业的资源工具,如ERP软件、沙盘工具、企业案例、企业培训平台等,学校通过融合企业的这些经济资本,大大降低学校教学环境建设的成本。通过在校期间企业和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技能展示,学生摆脱了原有单一的应试教育的被动学习习性,通过与外部企业互动构建主动学习习性。用人单位和学校通过创建这些校企融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在校期间就能在就业市场中得以展示,获得就业市场的资本。

整个ERP管理咨询人才培训贯穿大学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共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实践者由学校教师、企业咨询顾问、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用户和学生。每个阶段包含不同的实践活动和实践工具。第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是企业管理运营知识和实践;第二阶段的教学活动是ERP系统原理、流程和企业项目管理理论认知;第三阶段的教学活动是ERP系统的应用技能;第四阶段的教学活动是ERP咨询项目的实训实习。ERP管理咨询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框架构建如图1所示。

3 ERP管理咨询人才培养的四阶段实践

3.1 企业管理运营理论知识的习得

作为ERP管理咨询顾问,企业的管理运营理论和企业整体流程运作的实践是最基础和必不可少,因此成为ERP管理咨询顾问中第一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专业课程习得,但理论知识掌握和应用需要到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在本科教学的一年级阶段的企业管理运营理论学习,可以通过《ERP沙盘》课程使学生对企业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了解,熟习企业主要资源、运作环节和流程,理解企业主要业务的关联和基本的处理方法以及体验企业战略战术的制定。高校通过创建模拟企业运作的实践场域,除了通过开设实践课程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和体验式的竞赛形式学习,突破了原有的课堂被动式学习的惯习,让学生在课外竞赛式的实践场域中,体验经济市场的竞争态势,进行知识的吸收和再造,形成实践性知识建构,扩大学生的知识资本。在大一这个阶段的课内和课外学习中,增设企业关键用户和ERP顾问开展课堂讲座和竞赛点评,开展互动交流,使整个教学活动处于开放式校企融合场域中,学生的知识不只是封闭于校内,可以直接获得最新的而且开放流动的ERP知识,形成主动式知识获取和构建的习性,以满足ERP管理咨询人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3.2 ERP理论知识的构建

在ERP管理咨询顾问人才培养的第二阶段是ERP理论知识培养。作为ERP咨询顾问,ERP理論知识的掌握不只是念出来还需要练出来。在课堂学习ERP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课外亲临企业现场了解信息化实施运作情况,了解ERP咨询职业岗位中所需的ERP知识和技能。

在ERP课程教学中,将企业信息化案例穿插在理论中讲授。学校与ERP厂商、咨询公司和ERP应用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培养内容上通过大量自行开发和收集的案例,结合案例逐步灌输ERP的基本概念、实施方法和步骤、深层次的管理理念以及创新的商业模式。课后,让学生采取小组学习形式到企业中进行ERP信息化的调研工作,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融入到企业环境的感性场景中去。通过到企业、ERP产品供应商、咨询服务提供商等单位的信息化实施调研,真正建立起反映中国目前管理现状的ERP案例知识库。学生经过调研后,将在企业中的所见所闻在课堂中与大家分享。最终将企业案例以学生调研报告的形式作为ERP课程成绩的一部份。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企业场域,将总结的知识与大家共同分享。ERP课程的评价方式也从原来的闭卷考试转化成过程性考核方式,考核学生理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案例素材全部放置在ERP课程的教学案例库中进一步丰富教学素材,拓展学生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

3.3 云计算ERP实验平台的构建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的封闭式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讲授专业知识,学生的思路和行为完全受教师操纵。在长期封闭式教学中,学生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惯习,充当知识的容器[12],难以建构ERP实践技能。传统的ERP人才应用技能的培养主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但学生技能的训练又常常受制于实验室的物理空间、上课时间以及有限的软硬件资源。高校可以采用云计算模式的ERP系统,如SAP UCC6.0和ORACLE ERP系统。通过云计算ERP实践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接触到最新ERP软件系统,学习到企业ERP系统中最先进的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实践,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便可登陆系统进行学习和实践,学习场地容量和时间的限制,使ERP的学习达到不仅是知之而且善用之的目标。而且厂商提供云平台的学习方式可以降低学校ERP系统维护的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厂商也可以根据学习和训练的要求进行配置,降低学校ERP教学实施的难度。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学习,将实践过程和心得进行记录,并总结ERP系统应用的特点,构建主动式技能训练的习性。通过ERP云教学平台的推广,可以使学生加入到ERP云计算平台的学习圈子中,增强他们的管理和技术技能,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企业场域ERP应用的文化资本。同时云平台也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进度阅读和掌握最新的ERP管理思想和新的技术方法。同时,ERP厂商如SAP、ORACLE、用友和金蝶等公司通过制定相关ERP应用考核机制,向通过考核同学颁发学习证书,增加学生在就业中的符号资本,使学生就业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

3.4 ERP管理咨询人才实习实训平台的构建

要成为ERP管理咨询顾问,必须熟习企业真实的业务流程。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将ERP管理咨询企业培训和选拔新员工的阶段前置到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从培训到上岗的周期。在学校实验室通过建立一个“实际企业模拟环境”,在大四阶段实施体验式实训实习。参加实训的学生以扮演企业不同角色的方式,模拟在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工作,体验企业内实际业务岗位上的人员怎样进行工作。以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企业与多所高校合作的ERP实训项目为例。该实习实训在大四阶段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天时间,主要在该公司ERP资深顾问的的带领下通过真实企业业务单据模拟企业流程的手工化运作,学生轮流扮演多个角色,使学生尽快熟悉企业的业务运作;第二阶段为10天时间,在ERP管理咨询顾问的指导下进行企业业务的信息化实施工作,第三阶段为2天考评。该企业为同学们构建了咨询公司、ERP实施企业的生态圈。同学们和企业可双向选择做企业外部咨询顾问或者实施ERP的企业内部咨询顾问。同时企业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后续的企业实习机会。

在实习实训环节的场域构建中,应用ERP咨询公司人才培养的规则机制,将学生从学校场域延伸到校企融合的场域。ERP咨询公司或厂商具有自身丰富的企业信息化实施经验的知识文化资本、咨询公司在众多需要信息化实施的合作关系也形成了他们深厚的实施信息化企业的社会资本,而且知名的ERP咨询公司在ERP实施实战中长期积累了广泛认可的ERP咨询的符号资本。因此,高校在ERP人才培养时与知名ERP咨询公司或厂商的合作的实习实训,可以让同学们和ERP咨询顾问进行充分的知识交流和互动,积累大量上岗所需的资本,将个体知识转化成公共知识,又将公共知识转化成个体知识,在实习实践的交互转化中,ERP咨询知识得以被生产和再生产。

4 结语

本文在布迪厄实践逻辑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ERP管理咨询人才培养的四阶段模式,包括企业管理运营、ERP理论认知、ERP系统应用和ERP实训实习。四个阶段人才培养模式都是校内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共同形塑了校企合作的场域,使学生生成自主式获取知识和实践资本的惯习。在整个教学共同体中,由教师、咨询顾问、企业管理者和学生共同参与并互动教学。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进入ERP咨询顾问入职的符号资本,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积累大量的教学案例资源进行不断知识再生产,获得更多优秀的教学成果。企业通过教学环节的参与可以更快速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优秀ERP管理咨询人才。这种校企多阶段融合的培养模式将企业人才选拔和培养前置到高校的大一阶段,使校企人才培养合作达到深度融合,大大缩短了学生进入就业岗位和企业获得人才的周期。

参考文献:

[1]应玉龙,王雪敏.企业信息化应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基于中国制造2025背景[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67-70,89.

[2]周宏仁.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白海青,毛基业.影响ERP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果模型——上线后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1(3):102-111.

[4]张跃胜.ERP项目实施人才培养实例分析[J].商业时代,2010(21):107-108.

[5]冯志波.“三位一体”ERP教学模式探析[J].财会通讯,2013(8):37-38.

[6]封俊丽.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基于供应链协同视角[J].财会通讯:综合,2014(28):39-41.

[7]董紅杰.ERP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32(6):75-78.

[8]朱宗乾,李晨星.基于三阶段能力梯度的ERP课程教学体系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3):274-278.

[9]李明,卢志平,吴明彦.“两化融合”背景下的信息管理类ERP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7(3):17-20.

[10]朱国华.权力的文化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11]Bourdieu, P.1977,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李辉.作为一种“实践”的职业教育知识生产[J].职业技术教育,2013(4):11-14.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信息系统人才培养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