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梁0号块混凝土缺陷对梁体结构影响研究

2018-07-19

水利水电快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号块测线支座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水电第二支队,安徽 合肥 231100)

目前,桥梁施工中连续梁的结构形式、跨度大小各有不同,本文针对实际施工中存在的连续梁0号块易出现的空洞问题,通过分析确定其对大跨度连续梁整体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程度。该工程桥梁设计为(40+64+64+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全长209.2 m(含两头侧梁端至边支座中心各0.6 m)。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该大桥立面布置见图1。

图1 大桥立面布置(单位:cm)

梁体为单箱单室、斜腹板、变高度、变截面结构。全桥箱梁顶宽12.2 m,底宽6 m。箱梁横截面为单箱单室直腹板。顶板厚37 cm,腹板厚分别为45,70,90 cm,底板厚由跨中的44 cm按圆曲线变化至0号块最外端的73 cm,中支点处加厚到100 cm。梁体主要截面形式见图2。

1 0号块概况

该大桥跨径为(40+64+64+40)m,对称布置,0号块纵桥向长8 m,支座处梁高5.20 m,0号块大样图见图3。该墩布置纵向和双向活动支座,支座及防落梁挡块布置见图4。

2 病害及检测情况介绍

连续梁浇筑完成后,发现该墩顶0号块梁底存在空洞露筋等缺陷。为此,对现场的0号块缺陷范围、程度进行了评测,分析评估缺陷对桥梁结构安全运营的影响。 主要进行了以下3种检查。

2.1 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范围主要包括:0号块梁体混凝土表面是否有混凝土缺陷、裂缝、渗漏水、蜂窝麻面、露筋、振捣不实、空洞等缺陷;支座有无异常、垫石是否开裂、钢板和螺栓等附件是否有损坏等缺陷,并对缺陷进行定位描述或定量记录[1]。

图2 主梁主要截面尺寸(单位:cm)

图3 0号块大样(单位:cm)

图4 支座及防落梁挡块布置

2.2 详细检测

对0号块的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和分布、内部缺陷等进行详细检测[2]。

(1)混凝土强度测试[3]。在0号块腹板选取代表性区域,采用回弹法测试该区混凝土强度。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然后将剩下的10个回弹值平均,求得测区平均回弹值。根据测区混凝土平均回弹值及平均碳化深度,用相关表格即可查得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并按规范方法进行混凝土强度推定。

(2)钢筋保护层厚度和分布检测[4]。分别在0号块腹板、底板选取代表性区域,采用钢筋探测仪测试钢筋保护层厚度和分布。

2.3 承载力评估

根据原设计资料和检测实际资料,验算实际状态下的桥梁承载力,并结合规范对桥梁承载力进行评价。

分别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法、弹性波CT测试法及钻芯内窥法对混凝土内部进行探测,通过对正常区域和疑似区域的声速、波形、灰度图等参数比对分析,检测可能存在的混凝土内部缺陷。

现场测试时,在钢筋探测仪探头移动的过程中,可以自动锁定受影响最大的点,即信号值最大的点。根据保护层厚度和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厚度值。此次检测采用的探地雷达参数见表1。

此次混凝土弹性波CT层析成像检测沿箱梁高度设置3个检测剖面:检测剖面1距箱梁底8 cm,检测剖面2距箱梁底18 cm,检测剖面3距箱梁底28 cm。检测剖面为一个7.2 m(横桥向)×1.95 m(纵桥向)矩形平面,测线布置为一侧测点为弹性波发射点,编号依次为F1~F16,另一侧测点为弹性波接收点,编号依次为S1~S16。检测时,F1~F16点依次作为发射点利用锤击发射弹性波信号,对应每一个发射点依次在S1~S16接收点接收弹性波信号,每一对发射接收点为一条测线,每一检测剖面共进行256条测线检测,获取原始记录波形256条,测线发射接收方式如图5所示。

表1 探地雷达参数

图5 CT剖面测线布置示意(仅示意测线发射接收方式)

3 结果汇总

该大桥0号块外观检测结果见表2。0号块典型缺陷照片见图6,0号块外观缺陷分布见图7。0号块混凝土强度回弹值见表3,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及碳化深度检测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该0号块混凝土实测强度大于设计抗压强度(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50)。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见表5。腹板实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0号块雷达测试截面和测线布置如图8所示。正常区域测线雷达检测如图9与图10所示。由图9和图10可见表层钢筋网反射波明显,同相轴连续,且混凝土表面与第一层钢筋网之间无异常反射,表明混凝土内部密实性较好。由于0号块底板钢筋异常致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雷达的探测结果,如图9中第2层钢筋反射;表面至第1层钢筋网区域探测精度较高,越过第2层钢筋网后的区域雷达电磁波穿透难度增大。深部缺陷主要参考CT测试结果。

表2 36号墩外观缺陷汇总

图6 0号块典型病害

图7 0号块外观缺陷分布

0号块全部测区测线雷达测试结果见表6。

0号块弹性波CT测试剖面测线布置见图11与图12。

表3 混凝土回弹值汇总表(检测部位FB-36)

表4 强度及碳化深度检测结果

注:FB表示腹板。

表5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 mm

图9 正常区域雷达灰度示意

图10 正常区域雷达波形示意

图8 0号块雷达测区测线布置(单位:cm)

表6 36号墩0号块雷达测试结果

图11 CT测试剖面布置

图12 CT测试平面及测点布置

图13 P1剖面CT测试结果

图14 P2剖面CT测试结果

图15 P3剖面CT测试结果

0号块弹性波CT测试结果如图13~15所示,图中虚线框表示支座所在位置。弹性波CT扫描测试结论如下:P1、P2、P3三个剖面的平均波速在4 910 m/s以上,最低波速均大于4 426 m/s。由此可推断,该特大桥0号块混凝土内部密实性完好。

4 缺陷处理方法

0号块混凝土实测强度大于设计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基本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目测、敲击,发现底板混凝土存在4处原材料修补不密实,1处面积为0.07 m×0.02 m的轻微露筋锈蚀,1处空洞和1处混凝土表面破损。通过雷达、弹性波层析法检测,混凝土内部密实性完好,该0号块缺陷等级为Ⅲ类。

缺陷处理方法如下。

(1)对支座范围以外梁体底板底面混凝土空洞、松散、蜂窝等表面缺陷处理。凿除缺陷区域周边不密实的混凝土,对外露钢筋除锈并涂抹阻锈剂,再对空洞区域采用不低于原梁体混凝土强度的改性环

氧树脂混凝土进行修复封闭,并同时按照30 cm×30 cm的间距埋设压胶管,最后待改性环氧混凝土凝固后再高压压注改性环氧树脂胶液。

(2)对支座范围以外梁体底层混凝土内部存在空洞区域的缺陷处理。在缺陷区域按照20 cm×20 cm的间距钻孔,钻孔直径Φ12 mm、深30 cm的压胶孔,并在清理干净后,埋设压胶管,最后再高压压注改性环氧树脂胶液。

(3)梁体表面露筋的缺陷处理。刷洗该区域,并在对外露钢筋彻底除锈后,在表面涂抹不低于原梁体混凝土强度的改性环氧树脂砂浆,将表面露筋部位抹平;对于露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清洗干净该区域并对外露钢筋彻底除锈后,再在表面涂抹不低于原梁体混凝土强度的改性环氧树脂砂浆,将表面露筋部位抹平。

(4)缺陷等级为Ⅲ、Ⅳ类属于混凝土表观缺陷,处理完成后用小锤敲击法检测修复质量。

5 结 语

在目前的桥梁施工中,连续梁的施工质量控制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其设计强度高,钢筋、预应力筋布置密,混凝土浇筑体积大,往往出现振捣、养护不到位,易出现空洞漏筋、蜂窝麻面等常见病害。因此要在连续桥梁施工前做好方案,严格技术交底,从源头上采取减少和消除可能产生缺陷的措施,确保连续梁的施工质量和力学性质。

猜你喜欢

号块测线支座
连续刚构墩顶0号块应力分析
改性橡胶隔震支座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高密度电法在水库选址断层破碎带勘探中的应用
大疆精灵4RTK参数设置对航测绘效率影响的分析
提高节段梁1号块悬臂拼装定位精准度的方法
平面应变条件下含孔洞土样受内压作用的变形破坏过程
基于ANSYS-UM联合仿真的减振支座减隔振性能研究
多波束测量测线布设优化方法研究
连续梁0号块缺陷处理精细有限元分析
铁路桥梁支座耐磨材料的性能研究与优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