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素研究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扬飞特性

2018-07-19王长民李忠良王永明

现代园艺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峰期延庆危害

王长民 李忠良 王永明

(北京市延庆区林业保护站,北京 102100)

2006~2012 年,选择在四海、珍珠泉、刘斌堡、永宁4个乡镇纵坑切梢小蠹危害比较严重的油松林地,应用信息化学物质研究小蠹虫发生规律,测定出该虫扬飞高峰期和扬飞期的持续时间,确定其扬飞高峰曲线,为小蠹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发现,小蠹初次上树应不晚于4月3日,高峰期在4月29日左右,到5月15日时诱捕量已经大大下降。纵坑切梢小蠹有2个高峰期:4月末5月初;7月中旬。

延庆位于首都北京西北部,东南北三面环山,西临官厅水库,总面积2000km2。全县有林地面积已达134666.67hm2、林木绿化率达67%、森林覆盖率达56.20%、活立木蓄积量达180.9万m3。根据北京大都市及其延伸地带不同地域的资源状况和功能特点以及延庆县的地理位置决定,属于第四圈层,只能发展特殊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等。另外,延庆还是北京的生态涵养区,保护好延庆地区生态环境是延庆林业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2005年春,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中,发现油松松梢全部变黄,翌年新梢被害严重,经专家鉴定为松纵坑切梢小蠹。北京市延庆区林业保护站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县的油松林进行普查。结果发现,小蠹危害部位是油松当年的嫩梢,第2年春天开始变黄,显现出来。全县共发生3800hm2,其中危害严重的 533.33hm2、中级 1200hm2、零星发生 2066.67hm2,主要地点在四海、永宁、刘斌堡、珍珠泉等4个县镇,尤其以四海的大吉祥、永宁的营城最为严重。通过调查,未发现有整株死亡的油松。

为保护好首都净土、净气、净水,延庆确定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加大了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及对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力度,先后建立了玉渡山、野鸭湖、松山等12个国家级、市级、县级自然保护区和10km2的县城防护林体系。1999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了保护该县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破坏,必须实行生物防治法。为了更好地进行防治工作,首要任务是如何掌握纵坑切梢小蠹在延庆地区的发生规律。

1 前期准备工作

1.1 小蠹虫概况

小蠹虫为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一类昆虫,是针叶树木的毁灭性害虫。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由于其绝大多数以成虫和幼虫在寄主内钻蛀危害,隐蔽性较强,虫体转梢、转干时间长,高峰期不易掌握,防治困难。因此,小蠹虫的危害发生与防治多年来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森林生态系统多种复杂的信息化学物质(semiochemicals)影响和决定着森林生态系统内生物的时空结构与分布,小蠹虫对针叶寄主树木的选择和入侵危害是在树木次生代谢物质和小蠹虫信息化学物质的综合调控下完成的一个复杂过程。应用信息化学物质研究小蠹虫的发生规律,准确地测定出该虫扬飞高峰期和扬飞期的持续时间,确定其扬飞高峰曲线,能为小蠹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2 防治方法的选择

小蠹发生后,技术人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研究,根据小蠹的生活习性和延庆县的实际情况,决定利用小蠹聚集信息素诱捕小蠹。聚集信息素是利用小蠹虫危害树木时产生的树木挥发引诱物质和小蠹虫分泌的招引物质,按不同的分子结构进行合成和配比,并利用缓释包装技术,使信息素缓慢释放,为小蠹虫聚集、求偶、交配提供全面信息。然后,把这种信息素放到特制的诱捕器里,小蠹虫一旦飞进去就会被诱捕。

1.3 信息素的基本情况

聚集信息素是一种无公害监测与诱捕森林害虫的仿生化学物质,具有专一性强、灵敏度高、诱捕效果好、不污染环境、使用方便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外监测与防治小蠹虫科技含量最高的新技术成果。北京市延庆区林业保护站与吉林林科院合作的是一项先进有效的防治技术,该项新技术已在吉林省的延边、通化、吉林3个地区推广应用,还在黑龙江、辽宁、大兴安岭等省区进行了示范和推广,共设诱捕器6.25万个,面积达到3.13万hm2,平均监测准确率达到98%以上,灵敏度比传统监测方法提高20.49倍,防治效果达到87%,挽回林木蓄积量37.5m3。

2 试验方法

2.1 防治时间地点的选择

2.1.1 实施的地点。试验地选择在四海、珍珠泉、刘斌堡、永宁4个乡镇的小蠹危害比较严重的林地。属于延庆县东部山区,海拔从600~900m不等,总面积约2666.67hm2。植被为油松、落叶阔叶混交林,大部分为人工林,少部分为次生林,林内主要有害生物有叶蜂、小蠹、松毛虫、松梢螟等,油松为40~60年的树龄。纵坑切梢小蠹在2005年暴发,危害比较严重。

2.1.2 实施的时间。试验从2006年(4月15日~6月10日)、2012年(4月10日~8月10日),共观察2年。

2.1.3 诱芯和诱捕器的选择。诱芯用加拿大信息素公司和吉林省林科院合作生产的诱芯,其诱芯均为片式包装,缓释有效期为3个月。诱捕器采用吉林省林科院生产的8斗式“小蠹虫诱捕器”。

2.2 具体的防治手段

2.2.1 诱捕器的组装。运回的诱捕器,全部是零配件,需要全部组装起来,然后标号,确定每个诱捕器的位置。

2.1.2 诱捕器悬挂。诱捕器悬挂的时间为每年的3月初,大概在春季扬飞期前7d设置。聚集信息素持效期一般为8~10周,聚集信息素及诱捕器应设置在林缘空地,距离林缘15m,距林缘太近有可能使小蠹虫对边缘林木入侵,太远则降低引诱效果。在林地内采取网状布点方法,诱芯的诱捕范围是50m×50m的方块,2个诱芯前后左右的间隔为100m,诱捕器需要标号,按照顺序悬挂。诱捕器要放在2棵树的中间,上缘高度为2.0m,下缘距地面0.50m。

2.1.3 诱芯安装。将诱捕器安装好后,立即将诱芯挂在诱捕器中间的环上,即第4个环上,下面收集器里面灌上半罐带洗衣粉水。每周检查1次,及时清理里面的死虫,并根据水量适当添加。

2.1.4 诱集情况的调查。选择四海的大吉祥、黑汉岭、永宁的罗家台、营城等4个村作为观测效果的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效果调查,每块标准地选20个诱捕器,调查小蠹的数量。自3月10日开始,每3天调查1次,到11月30日共计86次,调查时按照序号逐株进行,发现有小蠹时填写诱集小蠹调查表,如果有其它害虫也要记载种类和数量。然后将诱捕器内清空,避免与下一次混淆。

2.1.5 危害情况调查。于2006年3月调查小蠹对枝梢的危害情况,每块林地调查100株,确定枝梢被害株率以及危害程度。防治后,2012年3~8月继续调查小蠹的危害情况,填写小蠹扬飞情况表。

3 试验数据

表1 小蠹诱集数量表

图1 春季扬飞规律

图2 2012年扬飞规律

4 结论

(1)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诱捕器诱集效果不错,平均每个诱捕器诱虫47.9头,其中营城地区诱集效果最好,达到每个诱捕器103头。(2)通过图1可知,小蠹初次上树应在4月初,高峰期在4月末~5月初,到5月中旬诱捕量已经大大下降。(3)通过图2可知,小蠹有2个高峰期:5月初;7月中旬,7月底进入末期。(4)通过对物候的观察发现:小蠹初次上树的时间恰好是二月兰盛开、山樱桃初开的时节。山杏初开,山樱桃开罢时,小蠹发生数量不断增加;杏花盛开,梨花初开时,小蠹上树达到高峰期;梨花盛开,海棠长叶时小蠹数量开始下降;海棠盛开,梨花开罢时小蠹数量极少。(5)通过试验发现,低温对小蠹上树影响非常明显。比如,在营城地区,3月24日19℃,25日诱集299头;3月26日降到14℃,27日只诱集到5头;28日19℃,29日诱到655头,因此,前一天的温度对小蠹上树影响较大。

猜你喜欢

高峰期延庆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药+酒 危害大
延庆巨变册页
【第八十九辑】8 9延庆话『机密』是明白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
北京延庆辽代矿冶遗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