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对风景敏感的人

2018-07-19

中学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茅屋画笔风景

《风景谈》是茅盾抒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与《白杨礼赞》同为现代散文发展史上有口皆碑的名篇。《风景谈》表面上谈的是自然“风景”,实际上是在写主宰“风景”的人。茅盾先生以虚实结合的手法,调动空间上的数幅风景,横向地描绘出延安儿女的精神风貌,体现了“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宏大高远的主题。受此启发,纵向地安排几幅风景,以不同时期的风景勾勒出一个时代、一种人生,于是我就写了《风景》一文。

【链接文章】

风 景

姜广平

我天生不是一个对风景敏感的人。

我感受风景是在很久以前我父亲的画室里。

那时,父亲拿着一本画册对我说,喂,是否想学画风景?

试试看吧!我说。那年,我十岁。

拿起碳笔,打开画夹,我才知道我对这东西不会感什么兴趣。

爸爸,这是什么画儿!也太没有意思了。你看,这个人就这么站在那儿,样子也太小了。他站在那儿干什么?那桥和桥下的流水真不好看,灰蒙蒙的。天上那个月亮不明亮。这个窗子,歪歪斜斜的,我看也不像是人家屋子上的。我很认真地对爸爸说。

孩子,这便是一种——一种什么呢?该说是一种境界。但你不会懂。这样说吧,你不认为这很漂亮吗?你听听这几句话,你看怎么样?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摇了摇头。我不懂父亲在说什么。

父亲无可奈何地合上了画册,叹了口气,说,孩子,将来你要是有出息,也不会是在艺术上。一个对风景不敏感的人,他的感情世界也一定是贫乏的。

我记得我当时听了父亲的话后,怔怔地坐在凳子上,眼睛定定地看着面前那张大而白的画纸。后来是——我把手中的碳笔轻轻搁在画夹上,走出了父亲的画室。外面,很好的阳光。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时光的流水差不多欲将这尘封的记忆冲走时,而我们一家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之后,我方始对父亲所说的风景有了一点感悟。

这时,我早已在父亲的藏书中读到了徐志摩的诗和朱自清的散文。偶然间,我发现了卞之琳的那首著名的朦胧诗——《断章》。我忽而省悟,早些时候父亲给我看的那幅风景画,便是这首诗的诗意画了。

——这时,我的大哥早已经扔掉了画笔。他到无锡挣钱去了。那是我母亲的家乡。他去干什么活计,我不知道。我同样不知道是绘画抛弃了他还是他抛弃了绘画。打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进过父亲的画室——我们一家这时只能靠他来养活了。后来,我们到了乡下。

所有的画具都放进了一个箱子里。它们被放在了乡下屋子的一个角落。

我时常发现父亲变粗了的手经常抚摸调色板,也经常摇头叹息。我这时才感到这画具很动情,我朦胧地意识到它似乎包容了父亲生命中的什么东西。我开始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听父亲要我学画的劝告。

——我终于又可以进城了。我进城念大学。我的母亲也就在这一年走完了她在人间的路。

离乡前,我在一个明湛湛的月夜,把我摆渡的那只小船划到了我家屋后的蚌蜒河中。然后,我躺在船舱里。看天,天是湛蓝的;看月,月是浑黄的。从船舷上看向远处,远处一切全笼在薄薄的水雾里。虽是月明之夜,却看不分明。水轻轻地漾着,我的船儿一晃一晃。我才发现这种风景真美。而我们家的茅屋,在月光下幽静得像一个乡村少女。尽管这时我很想流泪。

后来,又有很多漫长的岁月过去,我要离开我工作多年的小镇到邻县一所中学去教书,我忽而发现,我那颗心对风景是异常地敏感。

——也是船,将我简陋的家具和书籍载走。我蹲在船头,看水,水碧清,如一面平展的镜子。伸手进去,凉飕飕的,润人肌骨。两岸的树木渐渐后退,它们枝丫斜伸,像是挽留我,又像是友人与我告别。还有两岸的泥土,我似乎闻到了它的馨香。夏日晴空高远,在船上看洁白的云,真像是小镇少女挥着轻纱向我道别。回望小镇,远远地晾晒在晴和的日光下。那时候,我真想叫船夫停下船来。我要飞奔回去,搂定小镇,不要离开。

晚上,躺在舱里。天已经乌沉沉的,没有月亮,像张忧郁的脸,似乎就要掉泪的样子。听船底潺潺的流水之声,似恋人的喁喁私语,又像是游子唱着离歌。我知道,我走了,已成了那一方水土的记忆。桨声欸乃,孤寂地响在水面,似老父的絮语,话里藏着怅然的离情;船头挂着昏暗的桅灯,像我忧郁的妻子看我离家时的目光,那光里含着无尽的乡愁。

——这时,我的父亲,早已不再拿起画笔了!可我仍然记得他的话。但我不敢说父亲的感情世界是贫乏的。父亲是一片深深的海。

我这时忽而发现,我是那时的父亲。只是我的手中不拿着画笔。

【创作谈】

我将人生风景中的几个刹那的瞬间中所包容的永恒性的东西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用“我”对风景有一个层层剥笋似的变化过程的感悟,将一条对风景渐次敏感的线索交代出来。

我写到了父辈曾有过的重大人生变迁,写到了自己的几次重大的人生迁徙,我力求使我深广的人生体验能启迪更多的读者,而支撑这一情感线索的,则是关于“变故”或者“变化”的人生内容,这又可以看成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文中第一幅风景的描写,模拟一种孩子的口吻与心态也颇为到位。而在“我才发现这种风景真美。而我们家的茅屋,在月光下幽静得像一个乡村少女。尽管这时我很想流泪”这里,写在船上看到的月下之景,可是,忽然宕开一笔,写月光下幽静的茅屋,然而,笔墨却又不在茅屋上滞留,突然转向写“我”很想流泪,用“尽管”一词转入,一下子将上文中的空阔渺远转向到深沉的内心。

此外,语言上着意于整句与散句的交错使用,力求使得文章摇曳生姿。

桨声——老父的絮语——话里离情

桅灯——妻子的目光——光里乡愁

不经意间,你可能无法品出其中的美感,但如果细细咀嚼,则会发现这种语言的整饬对仗之美深藏在文章的肌理之间。没有正面写老父,也没有正面写妻子,却将亲人的关怀与无奈渲染烘托出来。这是我想要表达的言外之意,也是我力图用句子的结构之美,争取使读者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当然,我也追求文章于质朴之中深藏着丰满与张力,譬如像“我是那时的父亲。只是我的手中不拿着画笔”这样的句子,有一种含不尽之意于朴实中的味道,耐人寻味。

当然,既然是下水作文,也必须提供可资学生借鉴的方式。所以,我刻意地以“我天生不是一个对风景敏感的人”开头,而与结尾处“我那颗心对风景是异常的敏感”形成非常强烈的对照与呼应,又暗含“我”因了人生的沧桑,也已经具备了父亲精神的深度的意韵。相信用心阅读本文的读者,会体会到我的良苦用心。

猜你喜欢

茅屋画笔风景
小画笔 大世界
茅屋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偶拾
小画笔 大世界
小画笔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小画笔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