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方延衰 亦需辨证

2018-07-18采访专家苏全新张旭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7期
关键词:方子抗衰老容颜

采访专家 苏全新 北京同仁堂特聘出诊专家本刊记者 张旭

苏全新

长期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交通广播节目嘉宾。著有《美肤拍档》《全家人的小金方》等书。

人人都希望容颜不老,可谁都抵不过岁月的流逝。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后,许多帝王将相、王公贵族,都对长生不老痴迷不已。很多医书上记载了不少抗衰老的方子,其中下面这三个方子的名字比较有趣,是否真的效如其名呢?记者采访了北京同仁堂特聘出诊专家苏全新为您解答。

天门冬

滋阴润燥、清肺降火。

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

容颜不老方

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

神仙驻颜延年方

熟地黄、干地黄、甘菊花、天门冬各500克,制成散剂或小蜜丸,每次饭前服,具有悦泽颜色、聪耳明目及黑发坚齿功效。

神仙不老丸

人参、川巴戟、当归、菟丝子各60克,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地骨皮、石菖蒲、柏子仁各30克,川牛膝45克。上药共制成小蜜丸,每日3次,淡盐汤送下。能乌须发、驻容颜。

结合现代人的体质,苏全新对这三个方子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认为,这三个方子都具有延年益寿、滋补健身、延缓衰老的功效,但针对人群不同。

解读

容颜不老方

此方更多针对脾肾虚寒、脘腹冷痛、四肢冰冷、大便溏泻的人群,方中沉香、丁香这些药物,有健脾暖肾的作用。

口干舌燥、大便秘结、咽喉肿痛的实热患者和小便色黄、大便黏腻的湿热患者,如果服用此方会适得其反或令原有的疾病更加严重。

神仙驻颜延年方

此方更多针对有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潮热盗汗、遗精、口干舌燥、大便秘结,以及视物昏花、迎风流泪等表现的肝肾不足的人群,其中地黄滋养肾阴,天门冬滋养心阴和肾阴,菊花清肝明目。

对于体内有湿热、大便溏泄、舌苔厚腻的人群,不能服用;有畏寒、四肢冰冷、大便完谷不化、食欲不振表现的阳虚之人也不可服用。

神仙不老丸

此方具有滋养心肾的功效,对于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同时如男性还伴有阳痿、早泄症状者,坚持服用有一定的帮助。

体内有热、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的人群不适合使用此方。

抗衰老,补先天还是补后天?

为了抗衰老,从古至今,很多人喜欢给自己和家人补身体。在此方面,中医研究“长生不老”的历史也非常久远。

“关于抗衰,历史上医家观点主要集中在两个学派上,一个从先天角度入手,填补肾精、温肾助阳或者滋阴养肾。另一个是从后天角度入手,健脾养胃。虽在学术上有争鸣,但更多是融会贯通,在历史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苏全新介绍说。

比如以补肾为主的张景岳,很多人称他为“张熟地”。这是因为他经常使用“地黄”这味补肾药,有时用生地黄,有时用熟地黄,有时用干地黄。但在补肾中,他不是单纯用一个方法单兵作战,往往也会在方子中加入如茯苓、白术等调理脾胃的药物。

苏全新以自身的临床体会举例说明:“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冬天都有进补膏方的习惯。一到那个时候,我每天都会开出很多补肾膏方。但使用膏方时,不论是补哪个方面,一定要注意对脾胃的调养。只有脾胃不呆钝,才能将膏方中的营养完全吸收。这是服用膏方的关键。”

另外,不少医书的健脾方子里也可以见到补肾的中药。比如常用的中成药四神丸、补脾益肠丸都有治疗慢性腹泻的作用,其中均含有补肾助阳的中药补骨脂。

小贴士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神农本草经》中,有很多上品药材都有延年益寿、久服轻身的作用。虽然这些中药具有补肾、补气、养血、滋阴的功效,如人参、鹿茸、黄芪、石斛等,但还要结合患者的体质辨证使用,不可“乱”补。

抗衰老,也不能一味进补

有很多人认为,延年益寿需要不断地进补,其实进补可不是单纯地把补气、补肾、养血、养肝等药物简单的罗列服用,这在清代宫廷医学中也有众多体现。

通过长期的实践,清代宫廷医学家研究发现,并不是单纯的滋补药可以延缓衰老,适当加入一些行气活血的药物,或清利湿热的药物,或消食导滞的药物,或凉血解毒的药物,会使方子的功效发挥得更好。

历史上有个特别有名的方子——打老儿丸。 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古代有个富家老太太,有天追打比她看起来要大很多的老头。路人纷纷指责她打长辈,老太太却理直气壮地说,他不是我长辈,而是我儿子。我看起来这么年轻,就因为长期吃一种药。我劝儿子吃点儿,但他不好好地吃药,所以我才追着打他。

“古代大户人家进补是日常所需。”苏全新说,“从打老儿丸这个方子来看,它兼顾脾肾的同时,方中也有化瘀的药物。结合现代人的体质,很多人因物质丰富而营养过剩,需要多注意身体中痰、瘀等问题,用一些理气散结、清热解毒的药可能会更好一点。”

苏全新告诉记者,他在翻看清代慈禧太后的医案时,发现大量的方子中都增加了大黄和芒硝。这些药物都有泻下的作用。由此可以推测,慈禧太后可能体质偏热,比较爱吃油炸或肉类食物。因此,根据她的身体情况,太医在方子里增加了大黄、芒硝、鸡内金等消食导滞,或麦芽、神曲、山楂等强健脾胃的药物进行调理,而不是一味进补。

在给有些患者开方时,苏全新也会使用丹参、虎杖、香附等有疏通气血作用的药物,既不会滋腻,又不会上火。很多患者喝了药反馈自己的气色也变好了。

关于如何进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在著述中谈到“补”的真谛:“陈莝去而胃肠洁,癓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意思是说,进补不一定非要用补药,用下法荡涤邪积,虽是攻邪,实则为补。由此可见,进补只是目的而并非单纯的手段。

身体防衰,以平为期

“如果一个人气血亏虚,就会气色晦暗;如果一个人精气充足,就会头发乌黑,双目有神,皮肤红润有光泽。但改善容颜并不是中医调理的核心,而是中医调理后的外在显现。”苏全新如是说。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其实也是中医调理身体所遵循的“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理念。

中医认为,“有余”“不足”都不是健康的身体状态, “平”是身体健康的标准。调养容颜、延缓衰老,只有在身体达到阴阳调和、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的平衡状态下,效果才会持久、稳定。那如何达到“平”呢?苏全新用两句经典著作中的论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进行了回答。

“所以遣方用药不能盲目地用补法,有时也需用和法或下法;不能图药贵或稀有,更要切合个人体质,才能达到调理身体目的。”苏全新提醒说,“不论什么病,身体平衡才是最重要的,人体精、气、神充足了,自然在气色、言谈举止等方面都会有相应的显现,这种美丽是自内而外的,同样也是延缓衰老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方子抗衰老容颜
学会4招科学抗衰老
战“疫”中的最美容颜
和老公一起面对“别有用心”的前婆婆
淫羊藿总黄酮抗衰老研究进展
雪打灯
感动
“贪心”的孩子
容颜盛放,花期未至香谢凉
谁的青衫负了容颜
奇怪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