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引发的平民慈善
——读陈里《小善大爱—待用改变中国》

2018-07-15

农家书屋 2018年8期
关键词:贫困者餐盒快餐

小善大爱,从字面上讲,就是一个小小的善举,让在困境中的人感受到博大的爱。是的,这本书正是从一个小小的事情,一份待用快餐讲起。

2013年4月12日晚,著名社会公益人士陈里发出了三条微博,发起待用快餐行动:

“我觉得在中国一些快餐店,可以为一些残疾人、老年贫困者,提供一些待餐盒饭。这更符合中国国情,也给弱势群体一定的尊严。公益人士、大学生可以献一份爱心,有倡议的正规餐饮点,就一定有志愿者。包括一些馒头店、早餐店。这要有现代意识啊!最好是符合卫生规定的连锁店。有人尝试吗?”

“在中国一些快餐店,可以为一些残疾人、老年贫困者、流浪儿童,提供一些待餐盒饭。这更符合中国国情,也给弱势群体一定的尊严。公益人士、爱心市民、大学生可以献一份爱心,最好是一些符合卫生规定的连锁店,并经过有关部门许可,向社会公示,应该是可以的,支持吗?”

“我认为在一些正规餐饮场所,如果跟前有贫困者的话,爱心人士可以顺手多买一份待餐盒饭。并由饭店经营者以适当形式告诉旁边的贫困人员。这是一项阳光的公益慈善,也是培养爱心的群众教育活动。同意者转发!征寻爱心企业和首批倡议者!我愿意做,还有人吗?”

待用快餐的号角由此吹响,并得到了“终南卧云”网友的响应。他是西安“御上文化厨房”餐饮店高老板,来自宝岛台湾。但第一名得到的首先是质疑。许多人认为这是炒作,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对于这些质疑,高老板并没有后退,他通过微博发信息、张贴告示让大家知道店里推出待用快餐。几位看到了微博的朋友前来认购了,一位老人也成了待用快餐的受益者,爱心通过“御上文化厨房”在“认领者”和“领用者”之间传递。

做公益活动,从一个平民的角度出发,好像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我们所关注过的,只不过是电视或者是网络上某某名人在某某地点做了某某公益事件。在我们看来,我们平民所能做的公益活动,也就是为有困难的山区孩子捐些衣物,或者为灾区孩子捐上几十元钱。

当我把《小善大爱—待用改变中国》这本书拿在手中的时候,看着“待用”二字,不仅思索,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改变中国?是用在将来改变中国用的吗?带着疑问,开始了书中之旅。

翻开书,看着作者简介,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待用公益”是一种理念,“待用快餐”的发起,是因为作者看到了很多对弱势群体的如实转“微”:如沿街乞讨的老人、无家可归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一幅幅真实的画面,网友们一段段深情的呼唤。

看着一个个感人的案例,看到了无处不在的爱。更是为一位家境困难的老人在领用了一份“待用快餐”之后,又用颤抖的手掏出20元钱,又认领了两份“待用快餐”而感动。为一位乞讨大哥因为身上脏乱不愿进店用餐,而老板却能心领神会地为其打包,并陪伴其在外面吃完了面,为老板夫妻二人的举动而感动。而一个六岁的小女孩,父母在其生日那天,并没有带她去热闹的地方,而是用一碗面,为女儿上了一堂更有意义的一课。女儿用其中的20元钱,认购了两份“待用快餐”,让一个小女孩从小在心里种下了爱的种子。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让你不得不为之动容。小善大爱,多么实在的话语,而“待用”正在改变着中国,一股平民的慈善正能量,正蓬勃的发展起来。

随之而来的“待用公益”活动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待用饮水”“待用图书”“待用理发”“待用家政”等公益项目涌现,无论是生活必需品,还是精神必需品,都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待用”这个公益平台。

平民的慈善,平民的公益,一个小小的行动,感动着周边的人,让这种爱的正能量无限的延伸下去,让中国在“待用公益”的舞台下,把爱推动,让家门口的公益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一代代传扬。

猜你喜欢

贫困者餐盒快餐
一只鸡的IPO
锦上添花
快餐式读后感被打败了
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探索
关于我国外卖餐盒的处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模式
古巴经济衰退
美国贫困救助精细化管理的检视与镜鉴
13号餐盒柜
13号餐盒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