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2018-07-14刘巧红

考试周刊 2018年59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初中数学策略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能消化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还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师生的良好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无与其互动,直接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影响数学成绩。文章主要研究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实际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策略

一、 前言

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会对最终的教学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数学问题和教学情境,利用情境模拟的方法为学生营造有趣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中。

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 数学教学方法单一

初中数学教学单调、缺乏灵活性是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一般性问题:首先,在上课伊始教师习惯直奔主题,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就直接讲解知识点,甚至是直接上新课。在没有案例铺垫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课堂环境陷入僵局;其次,数学课堂时间总是被安排得特别满,虽然课堂节奏紧凑,但是学生在高速的课堂环境下无法对全部知识点消化理解,久而久之,就会被其他因素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最后,教师为了让学生进入更好的高中,在教学中会将一些超纲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措手不及,严重影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二) 没有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主要是扮演着传授知识和解答疑惑的角色。但教师并不是课堂的主体。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本身书本上的内容就兴对枯燥乏味,如果教师没有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学生融为一体,合理地沟通和交流,学生就无法真正融入课堂环境中。甚至一些课堂几乎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一味地讲解,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营造和谐师生关系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 课堂教学的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在实际的初中课堂教学中,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也限制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尤其是现如今,很多初中学生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会为孩子报很多课外辅导班。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只要跟上教师的进度就好,无须课外辅导。这就直接导致一个班上,很多学生已经学完了初中数学的课程,因此对于教师的讲解熟稔于心,不愿意再听一遍,容易分散注意力;一些没有基础的学生却无法跟上教师的进度。这样两极分化的学习情况,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同时,也难以为学生设计难度适中的教学计划,阻碍着教师教学成果的进步。

三、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融入课堂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想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性互动,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出发和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数学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难度应该适中,不能以尖子生的水准要求全班学生,同时也太过随意,要真正能够调动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到“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突破常规,让学生讨论五边形的内角和。关注两个问题:1.学生是都能够类比四边形的解决方法,得出正确结论。2.学生可以用几种方法得到结果。

在分组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生1:五边形其实就是三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三个就是180×3=540度。生2:在五边形任意一边的任意一角出发,可以将五边形分为四个三角形,然后再减去一个周角也就是360度,最后得到540度。生3:把五边形分为一个四边形和三个三角形,也就是180度+360度=540度。

师:你们回答得非常好,能举一反三,让老师非常开心。

多边形的内角和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比重,让学生从五边形出发,探究五边形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可以看出,该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轻松越快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加放松,开动脑筋,得出多种不同方法。最后教师再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奖励,更是为学生树立的自信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 注重情境设置和导入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在讲解新课之前,需要教师对问题和新的知识进行导入。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悉心准备,完善导学案的相关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导学案的撰写和问题的设置一样,不能太难或是太简单,根据学生的生活和成长环境,设计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导学内容。

例如,在讲到“不等式的基本特點”的时候,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后,需要进行情境引入,并提出合理问题。

师:等式的性质有哪些,请同学们举例。生1: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用字母表示:a=b,a+c=b+c,a-c=b-c。师:非常好,那么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整式,结果会怎样,就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生2:和等式一样,同时减去一个整式的化,不等式依然成立。师:有道理,回答得非常好。但是如果这个等式的结果等于0,不等式还成立吗?

学生陷入安静。由此教师可以引出今天要讲解的问题,不等式的性质以及不等式在何种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特性。通过对该案例的引入,学生可以在温习以前学过知识点的同时,学会思考并举一反三,找到不等式和等式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再加上教师的课前引导和与小组讨论,学生很容易就融入这样的气氛当中,在体会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 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拉近彼此距离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前导入环节,利用提问或是情境模拟的形式,引导学生走入课堂当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促进教学成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生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学举措探究[J].考试周刊,2018(12):97.

[2]曹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1):112.

作者简介:

刘巧红,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安溪县金火中学。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初中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