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生活化教学探究

2018-07-14温丽琴

考试周刊 2018年59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探究

摘要:生活化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生活化作文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的作文教学方法,生活化作文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改善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生活化作文;探究

一、 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涵义

(一) 生活化写作教学内涵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和教育是统一的,教育要适应并服务于生活的需要,如果脱离生活,教育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为了适应生活之需,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生活教育重视实践,主张“在做中学”,强调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是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开发生活资源,丰富写作情感与内容;其次,要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写作知识和方法内化,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并引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生活化作文教学理论支撑

杜威的“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对写作教学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早在20世纪,美国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论,阐述生活与教育的本质联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他主张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我国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写作教学研究硕果累累。叶圣陶认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和作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他还强调作文要注重实用性,要写生活中可以用得上的文章。张孝纯提出语文学习的外延要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要扩大了教学的途径必须向生活延伸,要把学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刘国正也认为语文教学应要联系生活实际,要把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以书面化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够打动人心。

(三) 生活化作文教学原则

遵循主体性与真实性原则。当下学生的作文普遍内容空泛,切身体会少,并且空话、大话多。生活化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探究生活,积极主动去思考和探索人生,并试着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真实性原则并不排斥虚构,写作可以虚构,但是虚构的事件必须要有现实生活的基础。

生活化作文教学注重生活化与实践性的整合。写作是一种技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生活化和实践性的整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迁移到习作中,并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去习得写作技能,体悟写作规律,积累写作经验,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性还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要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获得写作灵感和写作素材。

二、 生活化作文教学实施策略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写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个性化的思维活动。初中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作文题材唯有来自生活实际,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打消学生畏难的情绪,促使学生有感而发。此时,教师要以生活为契机,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感受生活的平台,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动力,引导学生通过习作思考各种社会生活的现象问题,并将模糊思想感情清晰化,将零散的思想片段完整化,描述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表达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抒发自己真情实感。

初中生活化作文提倡愉悦式教学,教师要尽量减少束缚,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表达的习作环境,让初中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文体自由写作,养成有事便写,有感便发,随时记录的写作习惯,并能够从写作中找到快乐,尽情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二) 密切联系生活,积累写作材料

写作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的意识和能力。生活有多广,内容就有多广。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生活化作文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生活,多角度观察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点滴事物,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的源头活水,通过不断地积累生活体验和思想认识,生成丰富的写作内容;其次教师设计作文训练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比如让学生多去感受家乡的美景,介绍自己的家乡、风俗习惯等等。

要多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写作范围。生活化作文教学要让初中生学会体验家庭生活,体验校园生活,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积极参加运动会、艺术节、志愿者活动等,还要让初中生学会发现自然,到大自然中感悟四季变化、观察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并作为写作主题,让学生们在这些观察活动中有所思、有所得,并用自己纯真的心灵抒写对社会自然的真实感受,如写校园的秋天,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和交流之后再写作,效果自然不同凡响。

(三) 紧抓具体训练,指导学生合理写作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远离学生的生活,以致学生写作时只能胡编乱造,勉强成篇。写作命题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命题为例,这种话题不设障碍,题中的“站点”既可以指交通工具沿途必经之站,也可以理解为比喻意,即人生的某一阶段,生活的某个缩影。这样一来,学生可写之事,可抒之情,可议之理非常之多。学生也能调动记忆的翅膀,尽情抒写印象最深的某个阶段的精彩生活,无须临场宿构套作。写作体裁也可由学生自主酌定,写记叙文、议论文均可。

(四) 更新批改观念,写作修改要生活化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在生活化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笼统式评语的批改方式,要创新批改方法,提高学生评判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评改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具体学情,严格制定一套作文的评价标准,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改作文或者小组互评互改。评价标准要从立意、选材、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制定,特别要强调评价习作是否能够表达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抒发真情实感。当然,作文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而是让学生在批阅他人的文章时学会自审,通过借鉴他人反思自己。长期如此,学生定会逐步提升自身的评判能力和写作能力。

写作是一种双重转化,是由现实生活最后转化为文字。总之,现实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探索如何引导初中生反映现实生活,让生活化写作成为一种教学常态。

参考文献:

[1]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温丽琴,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广兆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建构
“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