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助产专业助产技术实训课程的教学体会

2018-07-14陆耘丁

科技视界 2018年29期
关键词:助产实训中职

陆耘丁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0)

助产技术作为产科学的实践课程,对于中职助产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既作为对产科学理论知识的补充,又是今后临床工作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这门实训课程涵盖了助产士应该掌握的操作技能,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 所以,学习好这门课程是中职助产专业同学今后能否顺利进入临床工作的关键所在。随着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社会对助产士需求大幅增加,然而目前学生学习效果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为提高教学水平,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笔者就目前助产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现象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 传统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产科学、助产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之后才开始,但中职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有待提高, 他们学习基础都比较薄弱,学习习惯也有所欠缺。 产科助产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抽象、难度大,内容涉及面广,大量的理论知识点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难免会将教学的中心放在理论教学中,从而压缩实训环节教学[1]。 然而在大量的理论教学中,教师普遍习惯采用医学教育的传统教学法: 讲授法;这个方法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课堂专注力和自控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无疑加大他们的学习难度,使本来深奥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更为枯燥, 进而失去对实训操作的兴趣,打击进一步学习实训技能的信心。

因此,在实训教学中,为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从 “教师讲-教师做-学生看”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中转变, 利用多种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使用情境导入法, 用真实的临床案例作为实训教学病例, 让学生在案例中找到病人实际存在的问题, 增加学生对临床真实工作的感受, 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职业归属感和职业成就感, 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 同时也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相考核, 利用这样的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使他们不仅仅是被动学习的学生, 更加是考核的参与者。 通过同学间相互考核, 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程度和对实训操作的熟练程度; 另一方那个面在成为考核者的目的驱动下, 增加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他们学生获得感和成就感。

2 实训课程中人文教育有待提高

医学即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关系人类心理、情感等各个方面的人文学科。 医务人员即是 “救死扶伤” 的专业技术人员, 同时也是助力维护健康的特殊服务行业人员。 因此,在医学生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缺少对病人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目前, 助产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年龄小, 在医学态度、 角色定位上还不能呈现出服务意识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校内教育重专业轻人文的偏向, 缺少职业法规、 医学伦理相关知识的学习, 缺少职业道德、 职业安全意识的树立,缺少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的锻炼[2]。 同时,中职助产专业的学生由于缺少临床见习的机会, 没有和真实产妇沟通的条件, 所以在模拟实训操作中不能体会产妇生产过程中心理变化, 不能对产妇的痛苦产生共情和同理心, 所以在模拟训练中医患沟通态度生硬、缺乏技巧,甚至存在对模型不能沟通的情况。

然而, 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是助产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和核心素质的必备条件。 因此, 在助产技术实训教学中应该教师应该进一步重视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增强他们对产妇感受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为产妇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实际体验真实的医患沟通环境。 例如在自然分娩接生技术这项操作中让学生依照真实病例, 一人扮演产妇一人扮演助产士。 通过在学生自己身上操作, 让他们实际体会自己操作的轻柔、 准确、 熟练程度对产妇的直接影响, 并且可以让他们了解良好的沟通对缓解产妇疼痛、 减轻产妇心理压力的作用, 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同时可以观看产妇生产视频、 佩戴孕妇模拟腹部、 疼痛体验等方法, 或者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了解自己母亲生产过程, 通过了解、 体验孕产妇在怀孕生产过程中承受的生理、 心理压力, 让学生增加对实训的真实感,从而加强沟通能力。

3 教学滞后于临床发展,学生岗位胜任力降低

从相关文献及助产专业毕业实习生从业情况以及相关实习、 用人单位反馈得知, 中职助产专业毕业实习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存在明显不足, 出现了学生 “学了用不上”,用人单位“来了重新教”的尴尬局面,造成该局面的重要原因是学校教学滞后于与临床工作发展。 首先,中职教师工作任务相对较繁重,没有较充足的时间进入临床一线学习掌握新的临床理念、 技术;其次, 助产技术实训课程教材内容陈旧, 无法和临床实际操作标准衔接; 最后, 临床一线的专家教师由于自身工作等因素并不能够进入学校进行教学。 这一系列的原因又进一步加剧实训教学脱离临床实际。

然而, 助产技术这门实训课程是助产专业学生今后工作的实践基础, 学生在学校不能学习接近临床实际的操作无疑会降低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打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因此教学一线的教师应该加强对临床新知识的学习, 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如慕课等学习紧跟临床最新要求, 同时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知识的积累,从而把临床新知识引入课堂,弥补教材当中陈旧部分。

与此同时,可以邀请临床、妇幼保健方面的转接参与课程建设, 将岗位工作任务、 岗位职业能力转化为课程,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学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3]。 通过这样请进来的方式,帮助制定和开发更适用于临床工作的实训教材, 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加贴合临床操作规范、 流程, 提前进入临床工作的实际状态, 更好帮助他们与临床工作衔接,提升岗位胜任能力。

4 操作流程繁琐,降低学生学习信心

助产技术基本涵盖全部产科常规操作。 产科操作技术环节繁琐, 操作中细节记忆点分散, 使用到的实训工具种类数量多, 这些加大了学生学习难度。 加上教师在教学时会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反复讲解, 强调操作流程和易错点, 使得学生在操作实训中总是关注自己错误从而产生挫败感, 增加学生厌烦负面情绪,降低了学习信心。

通过日常教学我们发现, 中职助产专业学生虽然理论学习能力较弱, 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 但是他们年纪小正处于活泼、 有热情且动手能力比较强的阶段。 所以, 教师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弱化理论知识难的特点, 突出实训课程中动手操作的特点, 多增加实训课程操作的时间, 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学生的操作,增强学生眼、手、做一体的记忆。 通过对实训技能的强化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使得学生全方面掌握理论、实践知识。

在笔者的日常教学中, 我校建立了以学生小老师带动班级实训操作进步的分层教学法。 在学生的当中首先选出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进行加强指导, 并将他们评选为“小老师”给予他们鼓励。 在课余时间请他们监督指导其他同学练习, 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并且使他们在相对枯燥的反复练习中获得成就感。 通过他们的正性影响, 树立较好的学习表率,带动班级实训技能的进步。

5 实训环境局限,设备实用性不高

随着助产专业就业前景的看好, 就读助产专业的中职学生人数日益增加, 这就给学校实训环境带来不小的压力。 专业人数的递增使得实训室环境显得愈发局促, 学生可使用的实训设备紧张; 并且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 加速实训设备老化和破损, 这也给实训设备的管理更新及教学成本的控制提出新挑战。 而且目前针对助产技术教学的实训设备工艺相对有限, 在很多实训环节中普通的实训设备没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比如在自然分娩中,普通新生儿的模型质地偏硬,不能很好的模拟出分娩过程中新生儿俯屈、 仰生等一系列动作, 这使得学生在练习接生操作时不能准确理解助产手法。 虽然高仿真的教学模型能改善实训效果,但是其造价高,如仿真胎盘模型,因新生儿断脐操作需要剪短模型上的脐带, 这使得脐带耗损增加,使得教学成本上升。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学校应重视对教学的投入。 理论教师、实训教师加强自身的创新精神,可根据实训需要利用有限的物品结合自身能力制作出可供学生重复使用的实训物品, 缓解实训压力。 并且教师可对学生采取奖励机制, 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班级、 分项目到实训室进行自主练习, 增加学生练习次数, 并且可以对实训室的环境和物品实行 “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学生负责制,从而达到既增加学生练习时间又起到节省管理成本的作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课堂随机考核机制, 针对学生课后练习内容采取随机考核, 加强学生练习目的性, 从而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6 结语

助产专业有着很高的专科性和实践操作的专业性, 因此中职助产技术实训教学更应该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教材,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 采用更为合理的考核方法, 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建立, 同时鼓励关爱学生增加他们学习获得感;切实从各个方面提高实训课程教学水平, 真正使得教学为学生、为社会服务,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具备较强岗位胜任能力的实用型助产专业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助产实训中职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40例无创分娩的助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