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障碍环境建设亟待发力

2018-07-13张红力

环球时报 2018-07-13
关键词:康养老龄化残疾人

张红力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城市高楼林立,各种建筑、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但城市发展再好也是要由人来住,其中又难免会有一些人因伤残导致行动不便。通过发达的公共服务和无障碍环境关爱特殊需求群体,正是社会发达和文明的一个集中体现。改进基础设施、创造无障碍环境、保障所有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是“以人为本”最直接的体现。

值得关注的是,有特殊需求的群体规模庞大、增长较快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现实国情,无障碍人居环境建设和康复康养行业发展刻不容缓。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欧洲,这方面已走在前面。意大利北部偏远山区的小镇上,许多地方都设置了便携式的心脏起搏抢救装置,方便老年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不同于发达国家跨越上百年的老龄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末,我们仅用了50年时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的无障碍人居环境建设和康复康养行业发展,远未赶上社会前进的需要。当前,我国的残疾人已超过0.85亿,未来约5000万老年人会因半失能而需要依靠轮椅行动,还有大量伤病人员、孕妇儿童及其他有特殊需求的群体。考虑到2025年我国将进入超老龄社会以及2040年将迎来老龄化高峰,这一形势将更为严峻。

社会需求日益增长,但我们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以及康复康养产品设施覆盖面不全、功能不完善、配套性不强、系统性不够、管理维护不到位。即便是在许多大型城市里,使用轮椅、拐杖、婴儿车的人,穿公园、走大街也难免出现寸步难行的窘境,更勿论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因此,我国无障碍建设和康复康养产业发展应进一步系统优化,特别是加强顶层设计,并给予政策扶持。

以近邻为例,日本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都有一系列优惠措施,残疾人、老年人等无障碍设施较为普及,公共事务所会指派家庭服务员帮助残障者处理如清扫、洗涤、照料病人等家庭杂务,超过3万种运用仿生和电子等技术研制的辅具也极大方便了特殊群体的生活。从发展经验看,顶层设计和政府投入缺一不可:日本设有政府性质的残疾人机构,直接参与有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管理残疾人事务的部门;日本每年在兴建无障碍设施及特殊群体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支出,在厚生劳动省预算中均占相当比重。与之相较,我国当前对有特殊需求群体的制度、设施、用品、服务供给远远不足。

结合我国国情,现提出相关建议如下:第一,加强有关我国特殊群体的基础性研究,从伦理、文化、模式等方面深入了解其需求,为提供优质的均等化服务奠定基础;第二,将特殊群体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促使特殊群体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充分融合,特别是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公益性建设项目和社区服务范畴;第三,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分担式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大力发展康复康养行业,调动社会兴办特殊群体服务机构的积极性,打造多主体、多方式互补的综合体系,最大限度满足特殊群体及其家庭需求;第四,对特殊群体生活辅具提供适当的保护性生产和销售支持,丰富和扩大相关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解决供需矛盾。▲(作者是管理学博士)

猜你喜欢

康养老龄化残疾人
本期导读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健康月历
推进康养产业党建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