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

2018-07-13王婷

健康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肠蠕动粘膜胃肠道

王婷

摘要:目的:观察胃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86例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结果: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肛门排气及胃肠道恢复,血清白蛋白比术前无明显下降。结论:胃肠癌术后早期营养安全可靠,有维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胃肠癌术后早期营养护理体会

胃肠癌是最常见的癌肿之一,据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全国癌肿第三位,发病年龄以40-60岁,男女比例为3∶1。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术前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术后需较长时间禁食,肠粘膜屏障功能会发生严重障碍并导致肠道内细菌易位,导致一系列并发症[1]现已证实,围手术期给于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营养不良,降低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6年至2017年我院择期手术的患者86例,男60例,女26例,年龄28-78岁,平均68岁。分别以胃肠镜钡餐等检查确诊为胃肠癌,充分准备行胃肠癌根治术,术后经肠内提供体内支持营养,肠内营养管采用纽迪西亚公司的鼻空肠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将胃管和鼻空肠管经鼻孔插入胃内,术后24h开始由鼻空肠滴入少量生理盐水,48-72h开始滴入盐水加部分肠内营养制剂,72h逐渐过渡到全量肠内营养,直至术后7-14天结束。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有5例出现轻度腹痛或腹泻,经暂停营养液输入或控制输注速度后得到缓解。

1.2输入方法。该组患者术后24h经鼻肠管输注稀释温热能全力(整蛋白饮食纤维)肠内营养混悬液,营养速度要求由慢到快,由少到多,通过重力输注或输液泵连续输注12-14h,输液速度由40-60ml/h开始,如腹痛、腹泻等不适,逐渐增至100-125ml/h,营养液温度一般加热至30-40度输注。特别在冬季环境温度低,可有加热器加热,因营养液过冷可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过热会损伤肠粘膜,预防营养管堵塞,应8-12h常规冲洗营养管,患者在输注过程要保持30-40度半卧体位,经常监测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注意评价营养状态。

1.3注意观察胃肠道症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术后86例患者均进行早期肠内营养,部分患者输注肠内营养制剂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调速调量、调整浓度后好转。术后1~3d肛门排气;均未出现严重的腹泻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测定24h尿素氮,计算氮平衡的结果提示:术后9d起呈正氮平衡。本组病例胃肠道并发症最多的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1)恶心、呕吐、腹胀:因为胃肠排空障碍及营养制剂輸注过多、过快有关;因胃肠对冷刺激较为敏感,容易出现不耐受现象。如速率不宜过快,一般开始为25ml/h;量不宜过多,开始每天为250ml~500ml;浓度不宜过高,开始可以先用5%糖盐水;溶液不宜太凉,应在20℃~30℃为宜。(2)腹泻:引起的因素很多,一般为非感染型腹泻。与营养制剂、蛋白营养不良、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等有关。导管脱出或堵塞:前者与导管固定不当以及因鼻咽部不适等原因所致患者欠合作有关;后者主要因为护理不当及营养制剂有关。本组病例每次输注完毕后均冲洗管道,无一例导管堵塞。(3)鼻咽部、食管及胃肠粘膜损伤:选用适当的鼻空肠管(一般采用细软的导管);插管时应细心,忌粗暴。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应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在严密监测下,早期肠内营养代谢方面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高,且易处理。

2、讨论

癌症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是营养不良,恶液质,以及术后应激性溃疡,分解代谢亢进,能量消耗增加,内分泌功能减弱,导致机体营养缺乏进一步加重,所以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共识。普遍人认为胃肠术后应禁食,直至肛门排气方可进食,但研究表明腹部手术后数小时就有肠蠕动,术后胃肠麻痹仅局限于胃和结肠,术后6-12h小肠就有消化、吸收功能。如何改善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愈来愈被外科临床重视,营养支持途径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但肠外营养价格贵,并发症严重,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有重大意义:(1)促进肠蠕动和肠道激素生成。(2)维持肠粘膜屏障的功能,比较而言,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安全、经济,对治疗和设备要求较低,并发症少。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恢复明显,说明肠内营养可以改善机体蛋白质的代谢,抑制分解,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有利于术后脏器功能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国内外研究表明,低热量营养支持在腹部手术后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1-2]。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刺激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合成及释放和消化液分泌,肠内营养物质吸收后,又可以明显增加肠道的血流量,加速门静脉循环系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术后患者的肠粘膜循环,上皮细胞直接从肠道摄取能量及改善术后患者的肠粘膜循环,上皮细胞直接从肠道摄取能量及改善微生态环境,防止肠道菌群易位,有利于保护肠粘膜屏障,减少细菌感染,促进肠蠕动,有利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

目前普通认为凡胃肠功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营养支持应首选肠内营养。腹部外科手术后,胃的功能在术后1-2d恢复正常,大肠的功能于术后3-5d恢复正常,而小肠蠕动、消化和吸收功能在开腹手术后数小时即恢复正常[3]。本组绝大多数于术后24h,即在生命体征、内稳态已趋于平衡时,再给予肠内营养。本组研究中胃癌术后24h开始了肠内营养,应用过程中除少数患者有轻微腹胀外均能很好耐受、无返流、无腹泻发生、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提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保持肠道粘膜屏障,改善机体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往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素斌,谷俊霞,张宪斌等.胃肠道术后瑞素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10(3):15-19.

[2]林燕,杨娟,谭琴.胃癌术后鼻饲营养管的护理.中国应用护理杂志2010,20(5):54-55。

[3]戚士芹.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12,8(2):94-96.

猜你喜欢

肠蠕动粘膜胃肠道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评价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
雷火灸干预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45例
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芒硝敷脐促进大肠癌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有的便秘只是药物的副作用
趣味常识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