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腰椎3D打印全椎体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2018-07-13冯翔王倩

健康科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置换术椎体脊髓

冯翔 王倩

摘要:目的:总结5例(16个节段)人工全椎体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介绍人工全椎体置换的知识,指导患者呼吸系统功能锻炼,唤醒试验练习,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5例人工全椎体置换术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术期,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 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肿瘤;3D打印假体;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肿瘤是骨科肿瘤中严重的疾病,严重者可致高位截瘫,对生活和工作均造成很大影响。人工全椎体置换术作为治疗腰椎肿瘤新技术,在肿瘤侵犯正常骨质的时候,是代替原椎体的良好替换品,在维持腰椎活动,保护脊神经方面有良好的应用,一经开展治疗效果良好,创新性地利用3D技术,打造一个钛合金假体,以代替彻底切除的全腰椎椎体。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例(18个节段),男3例、女2例,年龄25~50(4.1±8.7)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不完全截瘫患者1例。

1.2手术方法简介在全麻下取俯卧位,C臂X线机透视定位节段,以病变为中心,经腰椎后入路显露椎体前方。上腰椎内固定钉,维持腰椎功能位。根据透视切除周圍肿瘤组织,切除棘突,并行减压术,缝合伤口,后在侧卧位下行椎体置换术。[1]。

1.3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复查时X线摄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未发生假体偏移或下沉。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人工全椎体盘置换是一项新手术,患者患病时间长,对该手术效果和成功率持怀疑态度,担心手术失败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我们耐心与患者交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麻醉方式,手术的必要性、方法、优点及术后康复程序、注意事项;介绍成功病例,创造舒适的环境,取得家人的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

2.1.2.1一般准备:①术前备皮,操作时防止损伤皮肤。②常规配血800 ml。③完善各项检查。④术前常规禁食、禁饮,练习床上大小便。⑤为预防感染,术前晚给予有效抗生素。

2.1.2.2呼吸功能锻炼:术前3 d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训练。①缩唇呼吸。指导患者在嘴唇半闭(缩唇)时呼气,类似于吹口哨的口型。该方法包括小量吸气,长时间缩唇呼气。呼吸按节律进行,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将气体呼出。同时呼吸次数较平时减慢(8~10次/min)。训练15~20 min/次,3~4次/d[2]。②咳嗽训练。鼓励患者积极咳嗽、咳痰,咳嗽时按住胸部,嘱其深吸气,用爆发力使肺深部痰液咳出,3次/d。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患者术毕即平卧,搬动患者时,必须有专人双手扶持患者头颈部并轻轻牵引,另外3人站于患者右侧,保持颈、胸、腰椎体在同一轴线上,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常规使用心电监护,每30分钟记录1次。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每30~60分钟挤压引流管1次,确保引流通畅。正常50~200 ml/d,色淡红,若引流量>200 ml/d,色鲜红,应及时处理。本组2例术后当天引流量多,血压偏低,及时予以输血后病情稳定,未发生并发症。

2.2.2体位护理平卧6 h后开始翻身,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操作时必须有专人双手扶持患者头颈部并轻轻牵引,进行轴型滚动式翻身,保持颈、胸、腰椎体在同一轴线上。先将患者双膝屈曲,一手置其肩背部,另一手置于臀部,翻向一侧,背部垫枕。更换体位时,可从左45°、平卧、右45°,逐渐过渡到60°。

2.2.3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2.2.3.1脊髓神经根受损:人工全椎体置换稍有不慎即有可能损伤脊髓或神经根,术后也可能因水肿、血肿压迫脊髓而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术后72 h内定期监测双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比较。让患者活动脚趾及进行触摸,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是否存在;有无恢复活动的足趾感觉运动功能出现减退或消失迹象,以及局部切口触压痛明显等。

2.2.3.2人工全椎体滑脱:人工全椎体滑脱是人工全椎体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早向患者说明预防滑脱的重要性,使之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并告知患者具体注意事项,以加强防范意识。给予正确的体位护理,术后3~5 d病情稳定者行X线摄片。术后病人应长时间不能下床活动,翻身时注意轴位翻身,避免活动。

2.2.4康复指导

2.2.4.1早期活动:人工全椎体置换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可以完全替代肿瘤侵犯的椎体,保证近期疗效良好,有效解决了肿瘤病人椎体不完全摘除时发生肿瘤种植等 。术后早期指导患者床上适当活动肢体,做深呼吸,减少卧床并发症,为下床活动创造条件。①膝、踝关节训练。膝、踝关节屈伸,在每一位置维持5~10 s,重复20次(组),2~3组/d。②直腿抬高运动(主动为主,被动为辅)。

2.2.4.2加强障碍肢体功能锻炼:肿瘤腰椎椎体病脊髓受压损伤后,可造成上肢或下肢运动功能损害,因此,应加强恢复性训练。①拇指对指、握拳后用力伸指练习。3次 /d,10~20 min/次。②肩、肘、腕关节练习。各关节屈伸、旋转运动,3次/d,10~20 min/次。③项背肌及颈部运动范围练习。4次/d,5~10 min/次。

2.3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注意每3个月定期复查,保持正确的姿势,下床活动注意带腰围保护,避免收到外力;半年内不提重物、禁止剧烈活动或从事重体力劳动,行多节段人工全椎体置换的患者术后3~6个月注意乘车安全,防止腰椎扭曲;定时门诊复查,术后第1、3、6个月门诊复查,出现不适随时就医。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局部及全身感染,预防感冒。

参考文献:

[1]钱文彬, 杨欣建.3D技术打印椎体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中应用的初步探索 [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5

[2]田勋燕.术前呼吸训练改善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14):3031.

通讯作者:王倩

猜你喜欢

置换术椎体脊髓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的临床应用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探究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注意!疼痛信号在传输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病例资料分析
新手术为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希望
全髋关节置换术90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