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丙然与青岛观象台中国现代科学精神的复兴

2018-07-12黄小仙

旅游世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观象台经度天文

黄小仙

青岛被誉为海洋科学城,集中了众多的海洋科研单位和高校,但可以说青岛海洋科研特色的源头是青岛观象台,尤其与曾任青岛观象台台长的气象学家蒋丙然密不可分。

青岛观象台位于观象山巅,1898年德国创建,是中国主权下第一家观象台,在近代中国气象、海洋科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上海徐家汇观象台、香港观象台并称“远东三大观象台”。

青島观象台是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发祥地。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更名为“测候山”。1924年青岛回归后,以蒋丙然为首的接收组,代表中国北洋政府从日本人手中接管了青岛观象台,将此山定名为“观象山”。

蒋丙然,字右沧,福建福州人,气象学家。据说他从日本人手里接收青岛观象台时还是费了一番波折的。1921年,《九国公约》签署,要求日本将其在“一战”后占领的青岛和胶济铁路交还中国。日本人拒不归还青岛观象台,理由是中国没有合适的人能让这个观象台顺利运转。不过,他们还是留下了最后一道口子——只要时任中央观象台气象科科长的蒋丙然能够来上任,观象台马上就交。当时,蒋丙然已经蜚声业界。1924年2月,蒋丙然受命接管了青岛测候所,并将该所改名为青岛观象台,成为中国主权下青岛观象台第一任台长。气象、天文界名流高平子、竺可桢分别出任天文磁力科和气象地震科科长。

接管后,高平子利用德国人留下的口径16厘米的天文望远镜首次描绘了第一张太阳黑子图,积累了中国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太阳黑子资料。

1926年,青岛观象台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应邀参加了第一届万国经度测量工作,由高平子主持,对观象山东部山巅观测点进行了经度测量。

1931年,蒋丙然主持建立我国第一座大型圆顶天文观测室,这个有着手摇天窗和流线型圆顶的欧式建筑,不仅成为青岛这座新兴城市的一个地标,还标志着中国的天文气象事业完全步入现代行列。

1932年,青岛观象台又参加了第二届万国经度联测,这两次国际经度联测工作,是中国天文界参加国际合作的迈开的第一步,有着里程碑的意义。1984年,中国天文学会为纪念这两次国际经度测量的成功参与,特意在青岛观象台山上,竖立了“万国经度测量纪念碑”……

观象台虽由德国创建,曾两度被日本占领,但其主要工作是中国接管后由中国人自己发展起来的,并为中国近代天文事业的奠基和开拓做出重要贡献,共开创了九项中国之最。

比如青岛观象台地磁房建于1905年,这是中国最早的地磁点。比如1931年在观象山西巅建成的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座穹顶天文观测室,后来我们中国嫦娥一号和神州七号升空的陆上测控点即在此地。

其实,中国的现代海洋科学研究也起步于青岛观象台。1928年,戏剧家宋春舫来青岛寄寓蒋丙然家中,建议青岛开办一个海洋研究所。宋春舫的话得到了蒋丙然的赞同。1928年11月15日青岛观象台设置了海洋科。宋春舫被委任为首任海洋科科长。

在蒋丙然组织下,青岛观象台海洋科研究工作全面展开,每天测量前海及大港海水表面温度,每天观测记录潮汐涨落,统计历年潮汐记录,绘制候潮曲线,编制潮汐预报表,赠发有关机关及船舶军舰,以服务于渔业及航运。自1929年1月起,每月借用警察局巡逻艇,测量胶州湾及近海一带海水各层水温及海流方向和速度,采集海水及海底沉淀物。1932年5月8日开馆的青岛水族馆,亦由蒋丙然兼任馆长。

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间,青岛观象台还主持进行了4次海洋调查,1932年建起海洋物理实验室、自制氢气,分析海水盐分、密度、酸度、泥沙比例及钙质成分。对青岛地区海洋生物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各种藻类、鱼类及多种海洋生物,并掌握了其大致分布规律。

蒋丙然对海洋科的研究成绩及有关海洋研究图书资料极为重视,凡有成绩均公布于众,如“胶州湾潮汐之研究”、“胶州湾海水温度”等论文,均译成英文,送到第五次太平洋科学会宣读,以期扩大国际影响得到图书资料之交换,凡海洋巨著即设法选购,到1933年为止,青岛观象台有关海洋学的书籍已达百余种。

蒋丙然主持操办的这些工作,为我国海洋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正是在青岛担任青岛观象台台长的十多年里,蒋丙然成为现代青岛科学历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位拓荒性的人物。

猜你喜欢

观象台经度天文
巧用四步法 妙解地方时
巧用四步法 妙解地方时
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发展历程
深圳国家气候观象台跻身国家队助力城市蓝天碧水工程建设
张作霖遭遇“阴阳历书”
青岛观象台的历史沿革与贡献研究(1898—1949年)
一群“玩”天文的痴迷少年
抗生素入选2014年“经度奖”研究课题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