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高职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8-07-12

时代金融 2018年35期
关键词:实训金融院校

彭 婷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6)

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中教育模式与观念落后

当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培养人才存在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严重落后的情况。金融行业在社会中处于中高端领域,受社会发展以及全球经济变化影响,我国的金融领域也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但高职院校在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缺乏这种创新变化特征体现,导致人才教育模式与教育观念始终处于传统方法下,并没有及时更新。在这样落后的教育观念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都会因此受到影响,难以在课堂中受到启发,对金融领域的理解也存在偏差。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体时间比较短,如果教师不能够创新教育观念为学生做出正确引导,这样学生进入到社会中也很难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不仅不能发挥自身学习优势,甚至会在竞争中被淘汰。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育中仍然注重理论教学,包括经济管理基础与会计基础内容等,但由于缺乏实际检验,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很难得应用。教育观念落后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影响是长期持续存在,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开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

(二)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中,过于注重课程理论知识教学,并没有配合相应的实践教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缺乏实践性,会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对金融人才的全面培养。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设置,需要体现在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但就目前的教学模式而言,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轨。虽然在课堂中会对理论知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论述,但由于缺乏配合实践应用,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受到限制。当前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失调,也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有直接关系,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学生实训平台,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不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训锻炼机会。开展人才创新培养同样需要在具有实践性的教学课程基础上来进行,当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中实践性缺乏,对专业课程发展也造成严重影响。

(三)缺乏有效的实训对接平台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需要将理论知识内容与实训相结合,但由于缺乏实训对接平台,导致理论知识只能单独进行讲解。实训对接平台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展开合作,受金融企业业务特殊性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在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并没有与企业展开实训合作,严重限制了金融领域人才的专业发展。实训对接平台的创造不仅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起合作模式,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由此可见,受教育理念落后以及实训平台缺失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难以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的金融专业人才不仅竞争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也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标准。面对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亟需从根源上做出转变,创新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有利于综合素质提升的学习平台。

二、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高职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受到的影响

(一)人才培养方向受到影响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高职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人才培养方向设定有所变化,互联网金融环境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将方向定位为综合素质提升。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成绩作为主要教学方向,但理论成绩并不能衡量学生未来进入职业竞争中的综合实力。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我国的金融市场处于开放式发展局面中。高职院校受这一宏观环境影响,将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在掌握创新技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层面上。众所周知,我国的社会就业竞争压力逐渐增大,高职院校毕业生以后也面临着残酷的就业压力,受互联网金融环境影响,高职院校在对金融人才进行培养时,同样注重人才创业能力养成。在创新金融领域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具备创业能力后学生也具有更多的职业选择,从而帮助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问题。在人才培养方向设定中更注重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将理论成绩与实践应用技能,共同作为衡量学生素质水平的依据。

(二)课程设置组成受到影响

课程设置的组成也有明显变化,包括互联网金融、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等多种实用技能,课程设置组成的变化是结合社会对金融领域人才需求来进行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加强互联网知识的理解。应该常规教学任务中引入互联网金融知识,使学生能够从互联网的角度形成经济学理念,日常营销以及互联网金融知识教学中,将传统知识理念与互联网领域专业知识充分结合,未来的行业发展以及专业技能提升都有明确帮助。课程设置受互联网金融理念影响明显,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任务中,是将互联网金融作为行业指导来使用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教育教学理念创新的具体表现。课程设置中组合优化,可以有效激发金融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已经养成习惯,在创新课程组成的初期,学生可能会产生不适应性。但经过教师有效引导,并加强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灌输,进入到学习状态后,金融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会有明显提升。

(三)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受到影响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均有明显变化。首先是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计划中,教师会更多的应用互联网平台来为学生寻找学习资源,教学任务也不仅局限在课堂中,为体现出互联网金融的多样化与适应性,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独立运用网络资源来获取互联网金融专业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手段帮助下,学生能够快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未来进入到社会行业竞争中,这种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促进金融人才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水平,成为用人单位不可缺少的栋梁之才。其次是教学方法所受到的影响,传统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课堂中也是由教师主导来向学生讲解知识的。而受互联网金融开放式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中更加注重学生主体位置的体现,学生也拥有更多机会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自由讨论。同学之间的讨论不容易产生压迫感,学生金融专业知识提升也更加明显。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均得到明显的更新改革,在这样的基础环境下,未来学生发展也将进入到更为高效的状态中。

(四)教育理念因此急需更新

教育理念在互联网金融环境影响下,也在快速改革更新。对于互联网金融领域中比较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创新后不仅将传统教学经验整合在新的体系中,更引入了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特征。体现出高速、高效、高水准的新型模式,教育理念改革更新后,未来金融领域的人才培养,将能够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向导,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金融问题。高职院校将教育理念定位在培养技术型人才层面,但金融领域与其他工科领域不同,不仅要求专业人才具备具有实用性的技能,同时应该掌握足够扎实的理论知识,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够积极创新。互联网金融环境中便是将这两种教育模式相整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训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践问题解决能力也因此提升。

三、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转型的有效策略

(一)重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首先需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重新界定。互联网金融是未来金融领域发展的主流方向,将其作为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向导,人才培养目标在修订中,应该明确确定金融人才的类型与规格。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人才培养的制定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同时也决定了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类及倾向。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们应该在现有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并根据金融环境、金融专业就业大环境适时修订人才培养目标,保证金融专业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水平符合社会需求。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设定中,应该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考虑,不仅要提升金融专业人才的适应能力,应该增强教学目标的可行性,确保其在落实过程中可以得到学生与教师的认可。可以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创新设定,但创新却不可以脱离实际,仍然要将社会人才需求作为创新向导,同时充分引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征。所确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应该与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相融合,体现出人才对社会竞争的适应能力,互联网金融发展紧密结合了网络信息特征,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同样应该体现出这一特征,提升人才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自我适应能力,教学目标重新拟定后,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也将因此得到进步。

(二)开发互联网金融课程,优化课程内容

互联网金融课程,也是在高职院校金融人才培养中亟需创新开发的。通过开发互联网金融课程,可以帮助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时间地点限制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对比较,有大量课余时间可供自由支配。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在互联网金融宏观环境影响下,开发出互联网金融课程,并利用网络平台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将能够帮助学生充实课余时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查找来解决,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金融专业教学覆盖范围的扩增。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进入到实训中,都能够通过互联网金融课程开发,来为学生提供远程指导,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更好地结合起来,进入到高效学习状态中。首先应在现行金融学课程体系中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根据学生的就业倾向及兴趣爱好将互联网金融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或选修课。其次,可以开展有关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学术讲座、讨论会等形式,深化学生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掌握金融业发展的动向,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应该体现出金融课程教材创新,教材不仅具有教学指导作用,对学生金融经济概念的形成也有很大帮助。如果教材长期得不到更新,那么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形成的金融概念,也将会因此而受到禁锢。开发网络金融课程的同时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帮助学生解放思想,从而形成学生的金融领域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双创型人才。

(三)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动性

创新教学方法,还能够帮助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加强教师的思想引导。激励教师运用创新思维灵活采用教学教育方法和手段,教师在课堂上除采用讲授、案例教学等常规教学方法外,还应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角色扮演法分组实践法、讨论法等融入金融学教学中。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师首先端正自身思想,充分意识到创新精神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才更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目的在于帮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学方法创新后,学生在新型课堂中学习,能够拥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了解自身金融知识掌握中所存在的不足。创新教学方法需要金融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完成,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的思想引导,形成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与传统课堂模式相比较,学生主动学习后可以减轻自身压力,以一种更为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四)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实践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拥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实习平台,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对接。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实训平台。开展校企合作模式,还需要高职院校调整自身经营方向。可以了解到校企合作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校企合作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更早的适应社会竞争。即使进入到求职阶段,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也能够成为用人单位选择的标准。校企合作平台形成后,需要对教学过程中的纪律管理进行重新界定,确保学生进入到实训阶段,能够有效提升个人能力。一旦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过于自由,可能会导致实训结果不理想,以上问题应该着重考虑。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金融业与信息通信业两个不同产业的交叉融合,是金融学科发展的又一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仅是未来金融业、金融学科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金融业获取利润的关键增长点。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正对传统金融的业务经营模式产生强有力的冲击,这就要求高校金融专业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社会对于金融人才的多样化、复合化需求。

猜你喜欢

实训金融院校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P2P金融解读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