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现状及应对之策

2018-07-12郝登攀

时代金融 2018年35期
关键词:苏州市居家医务人员

郝登攀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一、目前苏州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居家养老现状

苏州市人口老龄化越加严峻。截至2016年底,苏州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3万人,占总体户籍人口的25.8%,部分市(区)老龄化程度超过30%,老龄化呈现出来得早、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区域不平衡的特点,并且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特征显著。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文化娱乐、精神慰籍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形式,中国人养老观念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根据有关调查,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90%,只有约10%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

苏州市社会各界对养老较为重视和关注,苏州市人大2012年和2013年联系2年将养老列为一号议案进行重点督办,故苏州市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发展较好。苏州市下辖各个市区居家养老项目进展顺利,形成了各自的居家养老发展道路。自从2007年全市开始探索实施社区居家养老,目前全市“社区居家养老”达到全覆盖;到2016年底,全市共建有日间照料中心781个、助餐点987个、助浴点40个、中央厨房或集中配送餐企业5个。苏州居家养老运行10多年来,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机构养老院类似的社会化服务和较高质量的人性化关爱,较好的解决了一些高龄/特困老人生活困难和精神慰藉等难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和肯定。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苏州市在居家养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实际运行和机制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员配置不尽完善,流动大,专业水平低下

一方面,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年龄相对较大,主要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二度就业的“4050”人群,并以女性为主。另外老年服务工作的工作人员门槛较低,大多来自偏远的贫苦地区,整体而言年龄较大,不具备护理相关知识且其专业性不强。一般的上岗前培训也仅仅只能授予基层工作者浅显的护理知识,较强的专业性水平仍不到位,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制约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

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在目前专业养老服务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志愿者队伍作为重要的补充力量显得尤为重要。但根据调研发现,目前苏州志愿者队伍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总量不足,真正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志愿者远不能填补缺口;二是来源渠道不畅,有很多服务意愿的人缺乏相应的渠道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来;三是专业性较差,大多数志愿者都是饱含爱心,但效果太廋,受限于本身的专业性水平而不能满足居家养老服务的要求。

(二)财政支持不足,资金来源相对单一

2016年苏州市各级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专项资金5.82亿元,其中直接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达3.85亿元,占比66.2%,但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是苏州市居家养老的主要资金来源,资金来源相对单一。另外在社会养老方面长期存在的“慈善性”和“社会化”矛盾,以及政府对居家养老相关政策还不完善和一些政策在实际执行不到位,导致养老产业的利润率较低和风险较高,往往致使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度较低,不能和政府资金形成合力,最终导致居家养老的“供给侧”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三)服务类型有限,无法满足老人多种需求

苏州居家养老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根据调查的结果来看,服务的内容依然集中在基层需求方面,提供上门服务部分的服务类型涵盖不够全面,不能满足所有老人的需求。例如多数地区可以提供餐饮、娱乐、保洁、定期体检等基础服务,但对需要上门输液的老人、慢性疾病的老人、术后恢复期的老人及记忆功能障碍的老人等的特殊服务的相关专业性护理人员还很稀少。

(四)医疗风险问题缺少相关安全保证

提供上门服务尽管方便了老人们,却使得医务人员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而且就目前而言,这种类型的风险缺少相关安全保证。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上门诊治或输液,社区医务人员虽尽力满足需求进行上门服务,而国家目前对于上门输液一类的医疗服务项目出台的相关文件并不全面,一旦出现问题,医务人员就得承担相应责任。医务人员大多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这也是医务人员不足的一个直接原因。执业医师在非执业地点从医并没有相对应的政策进行支持以及保证执业医师的权益,在日常服务中,若老人提出相应需求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往往也不能拒绝,否则容易会引起居民的不满甚至冲突。

三、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职业化员工队伍和志愿者力量相结合

注重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型”人才。首先,居家养老服务需要专业水准较高的管理层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从两个途径入手:途径之一是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使他们有更高的管理水平和关于居家养老的知识技能;途径之二是同高校进行合作,以培育新兴化,专业水准较高的养老管理人员。其次,要壮大并固养老服务队伍,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同时为养老从业人员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创建优渥的养老服务从业者的奖励、保险以及补贴制度,并全面、有效进行落实。

要完善养老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在管理上和服务上进行创新。一是凝聚志愿者的协同力,在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服务、评估、激励等各个环节都要紧紧依托社区,改变志愿者服务面上热闹、社区冷清的局面。二是专兼结合,要发挥非营利专业养老机构的作用,以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工作,利用专业养老机构擅长的专业知识、工作手段来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三是以老养老,积极实施老龄化战略。发挥社区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的作用,把低龄老人纳入志愿者服务队伍,他们今日是服务的提供方,明日可能就是接受服务的一方,可谓助人助己;四是建立健全志愿者培训、激励和保障机制,例如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录时,应把志愿者服务的时间和荣誉作为重要依据之一予以考虑。

(二)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

政府要在居家养老体系建设上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规范政府资金的使用,二是加强居家养老相关制度保障,为健全和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家庭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供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例如对于愿意对居家养老进行投入的企业给与大力支持,包括土地划拨、贴息贷款、相关税费减免和审批等方面出台贴合实际的扶持政策,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填补居家养老的供给侧缺口。

(三)个性化服务和多样性服务相结合

一是居家养老基础服务实现个性化。在餐饮、娱乐、保洁、定期体检等基础服务上,可以结合老人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让老人形成对服务的亲情依赖,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质。

二是为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和产品。医疗保障需求是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之一,能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等多样化服务,对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常见疾病预防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老年人预防和处理疾病的意识和能力。在此方面可以借鉴美国政府对老年人实施全面医疗照顾计划(The 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简称PACE计划。PACE计划建构了一个全方位的医疗照顾计划,为老年人提供了相关的医疗服务,包括看护服务、紧急照顾计划、初级医疗照顾、住院治疗、护理院照顾等,以及预防性、恢复性、治疗性和护理性服务。通过多学科医疗专家进行个案管理,为慢性病老年人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个性化照料,使体弱多病的老人能够在自己居住的社区保持健康和看护,同时使得老年人能享受一种独立的有尊严的有质量的老年生活。

(四)加快出台相关保障政策与措施

造成医疗风险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为其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对医务人员利益进行保障。相关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服务医疗风险较大并且该项服务缺少相关制度规章对医务人员进行保护。比如有老人不愿意或不方便不方便去社区,就需要医务人员上门输液。到老人家里进行医疗方面的服务,可能因为种种不可抗因素产生一系列安全问题。一旦安全问题发生,相关医务工作者难辞其咎,这便为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医疗风险。而国家目前对于上门输液一类的项目并没有出台详细的规定,缺乏相关法律政策的保障,导致有些医务人员不愿意提供这类服务,承担风险。如果在进行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纠纷,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医务人员进行保护便直接将其置于弱势地位,无法保证其正当权益。故相关政府单位应积极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权利、利益及安全。

猜你喜欢

苏州市居家医务人员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苏州市
提高医务人员英语水平的主要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