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岗位”的中职“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课程信息化的调查与分析

2018-07-12孙志丽

现代信息科技 2018年4期

摘 要:对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五象校区信息部四个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课程信息化的调研,根据学生问卷调查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分析出该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的方向。

关键词:面向岗位;常用办公软件应用;信息化调查

中图分类号:TP391.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8)04-0129-03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information of the “common office software application”course for the students of the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the Wuxiang Campus of the No.1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of Nanning.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student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employe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r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resource base of the course.

Keywords:job oriented;common office software applications;information survey

0 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不论是各国政府、世界组织、超级企业,还是求职的学生、打工的白领、开淘宝的个体户,毫无例外地都应用过办公软件。但行业不同,所应用的侧重点和需求也各不相同。

多数关于办公软件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是以高职高专的学生为对象,理论性较强,且与实际工作应用有一定差距,并不适合中职生学习。同时,单纯的以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需要教学资源能够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于一体,以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立体化信息形式再现,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并将其网络化、多媒体化、移动化。为了让中职生的课堂学习和岗位的需求实现零对接,并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教育者有必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处理和整合。为开发出更适合不同岗位的办公软件资源,本项目组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对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信息部的四大专业学生进行调研。

1 样本与调查说明

课题组成员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對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信息部的四大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为确保调查结果准确,本次样本涉及到信息部2016级所有专业,随机抽样。共发出试卷305份,回收办公自动化专业117份,工业美术专业68份,维护专业50份,媒体专业52份,共计288份,有效回收率为94.4%;其中,男生占60.8%,女生占39.2%。

2 “面向岗位”的中职“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课程信息化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校本教材的形式

目前,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其中,学生对喜欢纸质版教材及电子书的选择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了电子书。电子书可以方便学生在业余时间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随时随地的进行本课程的学习,因此,本研究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确定了本次研究的校本教材采用电子书的形式呈现。

2.2 学习资料的形式分析

结合任课老师授课的经验,以及学生目前喜欢的信息化形式,本研究确立问卷选项有视频、微课、任务书及案例,可进行多项选择。问卷结果显示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清晰地观察到,对于电子版教材,学生更侧重教师在编排上提供相应的视频及对应的专业案例,这可以有针对性的面向岗位需求进行学习。故本研究在后期的编排处理上根据此次问卷进行了项目研究的微调,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从整体上进行分析,也不难看出这四大信息资源的比重。

通过图3的总体对比,在进行校本教材编写中,教育者应更注重案例的选择以及对应视频的处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信息化手段更为有效地应用。

2.3 使用手机学习视频时间的分析

通过视频进行学习是目前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但对于事物的关注度、集中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那么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手机观看视频能够接受的时间范围是多少呢?本研究设定了如下几个时间段:3~5分钟;5~8分钟;8~10分钟;10分钟以上。见表1。

从表1中可以分析出,学生能够接受的时间范围在8~10分钟居多,因此在进行视频录制的过程中,要控制录制的时间,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2.4 项目的设立

根据问卷显示,学生对于有针对性的Office软件功能并不是很了解,如邮件合并功能,长文档的编辑,如何打印表头等。本研究的目标是面向岗位的项目设立,因此对于在工作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尽可能的设立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解,同时也要提示学生不管学到没学到,都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合理利用网络中的各种资源,学会使用搜索功能来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3 调查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学生需要的课程标准是有针对性的学习办公软件知识,可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各种学习尝试。因此研究并对“面向岗位的”的中职”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课程进行信息化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方式可打破传统纸质教材,采用电子版的形式,合理的利用学生的手机进行课上、课中、课下学习。学生渴望全新的学习模式,而不是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

4 课程开发的策略

(1)“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与教改组成员一起深入多家计算机相关公司及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从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目前行业对办公文员的技能要求、职业道德标准,掌握发展方向。为开发“常用办公软件应用”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做好前期准备。

(2)基于工作过程的“常用办公软件应用”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根据前期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分析报告,编写教学目标和大纲,撰写相应的教学实训案例,编写面向岗位的”常用办公软件应用”电子教材。

(3)“常用办公软件应用”数字化资源库的开发与研究。录制微课教学的案例、技术性视频、编写电子教案、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等,形成一整套有机结合的教学资源库。依托学校校园网建设网上学习平台,将开发完整的信息化资源存入学校教学资源库,供教师教学使用,使教学资源能够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于一体,以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立体化信息形式再现,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并将其网络化、多媒体化、移动化。

(4)“常用办公软件应用”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实践。将数字化资源应用于教学,依据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资源库进行修改、补充、完善,这是一个反复循环过程。最终建成的教学资源库: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学生的学习引擎,另一方面可提高教学实效,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

(5)“常用办公软件应用”数字化资源库应用的有效性研究。通过行动研究法研究,把教改项目实施过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重新设计或更新教学资源库,形成相关的研究成果。

通过以上的策略分析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一是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开发及资源建设,解决了以往理论多,实践少的问题,更有側重的进行整合,将企业工作中常用的办公软件问题设置为开发的根本。

二是提供自适应学习环境。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适应性学习环境。依托信息化平台优势,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实现根据每位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寻找最近发展区,推送不同的资源,提供不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资源。

三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上教师可以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讲解,课后学生可根据提供的网络资源进行自我提升及学习。

5 结 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次研究确定将课题分成12个知识点,分别是公文通知的编辑,设计与制作电子报,Word表格的处理,邮件合并发送,长文档的处理,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电子表格的图表操作,PPT的基本操作,图形、图片元素的处理,动画效果的实现,PPT的分类制作等。由浅入深,实现常用办公软件的融会贯通,以适应将来的工作需求。项目组成员分工协作,着手资源库的开发,并完成后续的项目研究。

合理的建设“常用办公软件应用”校本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不断促进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根据岗位需求掌握办公文员在处理文件方面的专业技能,以适应企业人才的需求,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企业对办公软件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胡慧.办公软件综合应用调查分析 [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09(6):9-12.

[2] 封超.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办公软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J].广西教育,2017(14):98-99.

[3] 马宪敏.《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办公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J].通讯世界,2016(4):221-222.

[4] 梁春燕,王钰梅.中职计算机专业《办公软件应用》课程与企业需求衔合度调查和研究 [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9):175-177.

作者简介:孙志丽(1979-),女,吉林临江人,汉族,教师,讲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