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的魅惑

2018-07-11刘强

博览群书 2018年6期
关键词:古典

“古典”二字,其义颇为玄奥而明媚。

先说“古”。《说文解字》释“古”字云:“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凡古之属皆从古。”徐铉等曰:“十口所传是前言也。”段玉裁注引《大雅毛传》:“古,故也。”又说:“按故者,凡事之所以然。而所以然皆备于古。故曰古,故也。”可知,“古”字非仅是一表时间的名词,更是对古老传说和故实的一种指认。《逸周书》云:“天为古,地为久。”又说明“古”之为字,可大可久,上可参赞天地之化育,下能以不变应万变。《论语·述而篇》中,孔子两次自承“好古”。如开篇第一章即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第二十章又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所谓的“好古”,即爱好古代文献与学问,尊崇“前言”与“故实”之意也。甚至在更宽泛的意义上说,“好古”也可理解为“好学”。

再说“典”。《说文解字》释“典”字称:“典,五帝之书也。从册在丌上,尊阁之也。庄都说:典,大册也。”又,《尔雅·释言》云:“典,经也。”“典”之为字,象“册在几上”之形,盖指民族文化中带有源头价值及典范意义、具有崇高地位与深远影响的大经大典,后亦泛指文献、制度与典籍等。至于“典”字所包含的其他意义,则不在“古典”一词的涵摄范围之内。

“古典”作为一个词语,汉代即已出现。其义有四:

一指古代典章制度。如《汉书·王莽传》载:“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又《隋书·地理志上》:“(汉高祖)扫清祸乱,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清史稿·礼志五》:“与其附会古典,不如恪守成规。”这里的“古典”,略同于古籍中常见的“故事”(旧制)。

二指古代典籍。《后汉书·樊准传》云:“(孝明皇帝)庶政万机,无不简心,而垂情古典,游意经艺。”三国魏应璩《与王子雍书》称:“足下著书不起草,占授数万言,言不改定,事合古典,莫不叹息之矣。”

三指典故。如陈寅恪先生所谓“古典”“今典”,即是。其义甚为通俗易解,此不赘。

四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正宗或典范的事物及其风格。举凡带有典雅、保守、怀旧、正统情调和特色的建筑、园林、绘画、音乐、戏曲、文学等艺术样式,皆可冠以“古典”二字。

而今天通常所说的“古典”,意涵已经萎缩,大抵是指古代流传至今的“经典”,以及弥漫在经典中的古典情怀与韵味,仅此而已。而“古典”二字所散发出来的诗意,却常常比“经典”更为馥郁而悠长。

关于“经典”,阿根廷小说家、诗人博尔赫斯(1899-1986)是这样解释的:

经典不是指一本书拥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经典是指一本被世世代代的人们由于各种原因的推动,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所阅读的书。

博尔赫斯热爱中国文化,他的“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跟其同时代的中国儒者钱穆所强调的“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真是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遗憾的是,今人由于太过轻薄与浮躁,常常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追逐时尚和新潮上,而缺乏对“古典”或“经典”的“温情与敬意”。加上各种声光电气产品的诱惑与裹挟,海量的资讯和信息蚕食着现代人心灵和精神的自由,也稀释着阅读和思考的浓度,古典的诗意和灵光变得越来越难以捕捉而近乎奢侈了!

近些年,“古典学”的研究渐渐成为一个热点,相关研究及著述多了起来。这在一切都求快、求新、求变的当下,无疑是一件好事。

古典学原本是西方学术的一个概念,大体是指对古希腊语、拉丁语等古典文献及西方古代文明的研究,横跨语言学、文学、哲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在中文的语境里,虽则并无“古典学”一说,但却未尝没有可以对应的概念,比如,相对于“新学”的“旧学”,相对于“西学”的“国学”,或者,通常所说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都可归入中国“古典学”的势力范围。当然也有比较狭义的界定,如裘锡圭先生在“重建古典学”的倡议中,就以“古典学”来指称对先秦上古传世典籍与出土文献的研究。

这本浅薄的小册子自然与高深博雅的古典学扯不上关系,之所以冠以“穿越古典”的书名,原因有三:一来,我对“古典”二字素怀迷恋,曾在报刊开过“古典评弹”之类的专栏,又曾出过名为“古典今读”的系列丛书;二来,我所供职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向以融通古今中外之学术为职志,前几年在哲学系中国哲学学科下面,特为辟出“古典学”一科,下设“经学”和“古典诗学”两个专业方向,且与我的教学和研究多少有点关系;三来,比之2010年出版的第一部个人文集《有刺的書囊》,这本集子在学术趣味及文化立场方面,确实呈现出了某种“转向”,即从对“今典”的观照阐发转向了对“古典”的寻绎省思。只不过,对古典的寻绎和省思,依然没有离开对现实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追问和分判,故不妨谓之“穿越古典”。某虽不才,私心所措意者,不过是通过致敬古典,进而呼唤古典精神的回归罢了。

本书共三十篇文章,分四辑:第一辑“古典杂论”,收录古典诗论、文史考辨方面的论文九篇;第二辑“文教新说”,拣选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及书院研究等方面的文章七篇;第三辑“书里书外”,收有与古代文学相关的书评六篇;第四辑则是“演讲序跋”,计凡八篇。这些篇什基本上写于最近五六年,差不多都与古典和阅读有关,尽管水平有限,用力不均,属于“卑之无甚高论”之类,但总还算“修辞立其诚”,立此存照,或许不至有碍观瞻吧。是为自序。

(作者简介: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家讲坛主讲嘉宾。著有《世说新语会评》《竹林七贤》《世说学引论》《惊艳台湾》《魏晋风流十讲》《古诗写意》《世说三昧》《论语新识》等十余种。)

猜你喜欢

古典
爱宠(古典油画)
古典精神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古典概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古典概型要点解读
求解古典概型常见错误剖析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