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汉力:大雅能容物 文章不染尘

2018-07-11朱盾曹雪

东西南北 2018年10期
关键词:江汉乌拉吉林市

朱盾 曹雪

“一个人不认识、交往数万人,不走万里路、不读万卷书、不感悟万件物、不写百万字,不能成大器。”这可能就是古人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吧!

在吉林有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他是一个在文化领域全方位涉猎的杂家,在江城文坛很有影响,他就是江权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江汉力就被《文坛风景线》《城市晚报》等报刊定位为杂家。说他是“杂家”并非不敬,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百家争鸣就有杂家这一流派。

从江汉力的头衔上就可以看出“杂”,他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省杂文学会会员,吉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顾问,吉林市长白山文化研究会、吉林市满族文化研究会理事。对文学、民俗学、民族学、清史、地方史、红学、满学、易经、萨满教、东北方言等各学科均有研究和著述。尤其是对吉林地方满汉朝族历史节日、饮食民居等风俗、民间文学、手工技艺、游戏、戏曲曲艺、二人转等都有独到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他协助永吉县和吉林市论证和成功申报了多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还是“爬犁”、“满族萨满骨刻神偶”省级项目的传承人,现正申报“满族刺绣——补绣”项目。

此外,他的写作题材杂,读书、藏书杂,工作经历杂,就连收藏他也是杂项收藏家。

触类旁通 博学多才

上世纪60年代初,江汉力高中毕业返乡务农,那时他就在《红色社员报》《松花江日报》(《江城日报》前身)上发表诗和散文了。后来在全国多家报刊,如《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时代潮》等发表文章千余篇、三百余万字。他写作的范围很广,有民俗理论、民俗考证、东北方言、小说、杂文、散文、诗歌、寓言等,作品多次获奖,还多次为省市电视台做节目,如《贡品白鱼》《骨刻神偶》等。

他以小说、杂文和满族民俗见长,曾在《江城日报》辟有专栏。1987年,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程迅到永吉,将江汉力正式带入民俗研究圈。

从2004年开始,江汉力对地方史和民俗研究愈加痴迷,每年都有数十篇稿子发表,内容包括吉林市历史、满族汉族朝鲜族民俗、方言、萨满、教育、二人转等各个方面,往往挖掘考证出新的史料。这些年先后参与《老城旧事》《吉林满族风俗》《话说乌拉》《吉林乌拉皇贡》《北大湖》《文化吉林·吉林市卷》等书部分章节的编写或全书的编辑,内容重点为吉林地方史、民俗。《吉林乌拉皇贡》一书百分之七十章节由他编写,其中很多史料都是新挖掘出来的。其中《打牲乌拉总管》一节,考证了历任打牲乌拉总管的任职情况,纠正了一些传统的认识错误。

从2014年开始,他独辟蹊径,挑战了多个他人未涉猎的研究领域。先后出版了《吉林龙潭陶瓷简史》《康熙乾隆东巡吉林乌拉》《乌拉民居》。这三本书,他各选择了一个领域和突破口,其中《吉林龙潭陶瓷简史》(江汉力和其女儿姜劼敏合著)由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曹保明主席做序,并在序中说“这本书是作者集文学、史学、民俗学、民间文学、地域学、语言学各方面知识于一身的体现,它对研究东北、尤其是吉林省的自然文化和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上的著述和这三本书,奠定了他在吉林市史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如今,江汉力正在将自己的一生经历写成回忆录。他的最新作品《历史文化名城乌拉街》也已在2017年年底出版

胸怀大志 腹有担当

江汉力在初二时就立志要当一个作家,他一生坚守这个目标,并勤奋地写着,即使文革辍笔十年,仍作品数量惊人。对写作,他精益求精,一个标题都能想上好几天,直到满意才落笔。引用重要史实时,他都尽量找到原文,再三核对。写作已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他说,人生来是有责任的, 总要留点什么给后人。对他来说,除了养家培育子女,写作就是最大的责任。把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别人知道又写不出来的记录下来留给后人,是对得起社会和祖宗的事。尤其是当今的时代,瞬息万变,几十年时间,草房没了,锄头镰刀没了,老工匠没了,老碾子磨没了,这些都是历史,是璀璨的民族文化,是祖先留下来的财富,不记录下来就永远失去了。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江汉力的“雜”,还杂在他自身的经历。他出生在吉林市,一生中居住过很多地方,1958年全家被下放到贫困农村20多年。他4岁丧父,少时随母讨饭,随娘改嫁后又几次易姓,寄人篱下。两次考大学,均因政审等原因而名落孙山。他因出身受过排挤,文革中三伏天站在三层桌子又摞起来的椅子上被批斗。被管制期间没有工资,为了生存,他学会了木匠、瓦匠。长期受歧视、生活压抑和深刻的人生感受使他变得倔犟、坚强、不服输,这些经历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他的民俗研究增添了动力。

古人说,为文著书,其基础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自己无法实践的靠吸取别人经验补充,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江汉力已过古稀之年,多年读书,何止万卷,他在文革中被抄家搜去的书就有一手推车,除去多次搬家淘汰的,现在家中藏书仍有七千余册,清史、满史、东北及吉林地方史等应有尽有。藏书杂,读书多,使得他的知识面更广,这也是他能成为杂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纸媒渐渐退出大众视野时,他仍坚持每天读两本书,从书中吸取营养。他自己发明了个词,叫“知识外储”,他说:“我提倡知识外储,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我不喜欢读书死记硬背。知道哪本书里有什么就行了,反正书是自己的。”

除了藏书,他还喜欢收藏,藏品之杂,也蔚为大观。从二千多年前的古陶,到辽金时代的铁器、农具,到近代大工匠用的工具,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每收到一件稀罕物,他都要加以揣摩,穷究其来历、用途、造法,不弄懂不罢休。通过对物的观察、理解,想象古人对一些物的情愫,再将其书写下来。可谓一物即是一篇文章。他还把物拍成照片,写进书中,使自己的书可读性、趣味性更强。

现在的江汉力每天日程排得满满的,除了读书创作,他最在意的还是文化的抢救,担心民族瑰宝的遗失。这些年来,为了挽救民俗文化,江汉力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从来不吝啬精力和金钱,在旧物市场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如果遇到有价值的物件,不管多少钱他都会直接买回来。

江汉力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说:“一个人不认识、交往数万人,不走万里路、不读万卷书、不感悟万件物、不写百万字,不能成大器。”这可能就是古人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吧!

简介:江汉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省杂文学会会员,吉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顾问,吉林市长白山文化研究会、吉林市满族文化研究会理事。

猜你喜欢

江汉乌拉吉林市
江汉华
吴永新作品
李松励艺术赏析
作品赏析(2)
影子回来了
认真王国奇遇记
寻找影子
那尼!怎么就开学了
吉林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