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插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8-07-11姜照伟解振兴张数标游晴如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稻早稻大田

姜照伟,解振兴,张数标,游晴如,张 琳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继品种和栽培技术更新之后进一步提高水稻劳动生产率的又一次技术革命。机械化插秧的劳动生产率是人工插秧的7倍以上,每667m2育插秧成本比人工插秧的减少200元以上,只有人工插秧的30%,产量一般比人工插秧的有所增加。近年来,水稻机械化插秧在福建省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种粮大户应用较为广泛。但在生产上机插晚稻出现生育期延长的现象,对水稻安全齐穗、产量均带来不利影响。为此,2016年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设置了机插秧与手插秧对比试验,研究机插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以期为水稻机插技术推广及适宜机械化生产品种筛选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早稻佳辐占、中稻宜优673和烟后稻天优华占。

1.2 试验处理

试验于2016年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潭城街道回瑶村进行。地理位置北纬27°17′,东经118°06′,海拔128 m,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1℃,年降水量1 700~2 400 mm、年平均日照1 766 h。早稻3月10日播种,4月8日移栽;中稻5月3日播种,5月23日移栽;烟后稻6月20日播种,7月7日移栽。早稻、中稻、烟后稻均设置机插秧与手插秧对比处理,采用大区设计,每区面积667 m2。手插秧密植规格20 cm×20 cm,机插秧密植规格13.3 cm×30 cm。水肥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相关的栽培措施按照当地高产栽培要求实施。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茎蘖消长动态:每区设1个观测点,每点10丛,从移栽至成熟每7 d计数1次茎蘖数。

生育进程:调查各处理播种期、移栽期、分蘖盛期、齐穗期和成熟期。

产量及其构成的测定:成熟期整田收割、脱粒晒干、扬净后称取产量。同时每区各调查50丛穗数,并取5丛考察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早稻佳辐占3月10日播种,4月8日移栽,手插、机插处理分别于7月18日、7月20日成熟,全生育期分别为130、132 d(表1)。中稻宜优673于5月3日播种,5月23日移栽,手插、机插处理分别于9月23日、9月27日成熟,全生育期分别为143、147 d。烟后稻天优华占6月20日播种,7月7日移栽,手插、机插处理分别于10月18日、10月24日成熟,全生育期分别为120、126 d。

机插秧由于播种密度大,秧苗生长环境较差,秧苗素质一般;此外,根系盘根错节,机插时根系拉伤较重,栽后秧苗抗逆性较常规人工插秧弱。因此,机插秧的返青缓苗期较长,分蘖起步缓慢,但苗峰上升速度快,高峰苗数量大,分蘖盛期比手插秧推迟,从而齐穗期、成熟期相应推迟。早稻、中稻、烟后稻全生育期分别延长2、4和6 d。机插会延长水稻生育期,推迟其成熟,且机插对烟后稻生育期延长效果尤其明显。因此,机插晚稻、烟后稻的品种选择,应以生育期适当偏早为宜。为确保机插晚稻安全齐穗,在同类型的宜栽品种中选择全生育期短6 d左右的品种为宜。

表1 水稻不同移栽方式的生育期

2.2 产量及其构成

从产量的构成来看,机插高峰苗数量大,早稻、中稻、烟后稻机插最高苗数分别比相应手插苗数每667m2多2.4万、1.4万、2.6万苗,最终有效穗数每667m2多2.1万、1.8万、1.1万穗。机插处理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手插有所下降,但由于机插有效穗数增加,产量也有所增加,早稻、中稻、烟后稻每667m2产量分别增产22.2、24.5和32.3 kg,增产幅度分别为4.61%、3.93%和5.69%。

表2 水稻不同移栽方式的主要农艺性状

3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3.1 育秧技术

目前机插秧的培育技术有工厂化育秧技术与田间露地育秧技术。田间露地育秧技术简单,用工省,成本低。特别是改进后的露地育秧技术秧苗质量好,与工厂化育秧相近,秧土中不含石子等杂质,规格标准均匀,在生产上应用广泛。

整好秧畦:秧地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力较高,光照充足,便于运输,石子等杂物较少的田块,秧田、大田比例1∶(80~100)。播种前3~5 d把秧畦整好,畦面宽1.6 m,整好的秧畦排水晒畦2 d。排水后在沟中每667m2净秧田施用复合肥(N-P2O5-K2O含量为16-16-16)15 kg作基肥,播前再次整平畦面,畦面尽量水平状。

种子处理:根据水稻机插会延长生育期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品种特性、不同茬口选择生育期适当的品种。种子发芽势应大于85%,发芽率应大于90%。播种前晒种1 d,大田用种量每667m2常规稻2.5~3.5 kg、杂交稻1.25~1.5 kg。早季常规稻播种前浸种2 d,可不催芽。杂交稻则需要进行浸种、消毒、催芽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控温至30~35℃后浸种消毒24 h,之后用清温水淋洗,去除药液后用温水继续浸种24 h,每4~6 h换水1次。然后将种子放入尼龙网袋中,用温水淋洗,再用麻袋、薄膜等覆盖保温催芽。采用机器播种的,催芽大约需要18~24 h,程度以破胸露白为宜,期间每4~6 h用温水淋洗1次。采用人工播种的,催芽程度与传统手插的相同。催好芽或浸种后的种子应让其自然凉干(约需4~6 h),再运往秧地进行播种。

铺盘上泥浆:直接将软盘平铺在秧畦上,每畦铺2排,每667m2大田约需盘秧25盘。同时在秧沟中灌浅水,并做土埂或用木板在沟中分隔出制浆池(长度约1.0 m),将秧畦边上的泥土切入制浆池,用过滤筐(网眼15 mm×15 mm的钢丝网焊接而成)将其压成泥浆。随后将过滤筐压入泥浆中,使泥浆过滤后流入筐中,把泥浆用容器装起,倒入秧盘中,泥浆应装满软盘,待泥浆沉实到半籽入泥的程度时即可播种。如果发现沉实后秧盘中泥浆厚度小于1.5 cm,或沉实时间太长,盘中泥浆过干,则应向秧盘中再添加一些泥浆。

播种:播种时尽可能用播种机播种,提高播种均匀度。人工播种应按每块秧畦的面积大小来精确称量。一般杂交水稻每盘芽谷播种量80~100 g (干谷60~75 g),常规稻芽谷播种量120~150 g(干谷90~115 g)。播种应力求均匀,可分2~3次播完。播种后可在种子表面喷施1 000倍敌克松液进行消毒,预防烂秧。

秧田管理:早季播种后立即盖薄膜,以拱膜盖膜形式为好。盖膜后5 d开始,每天中午揭开薄膜两端通风透气2 h。移栽前10 d逐步揭膜,可先揭开两头,2 d后再全部揭去。育秧期间如果膜内温度超过35℃时,应在中午前后揭开两端薄膜通风降温。播种后至秧苗高度1 cm保持满沟水。此后根据天气控制沟水高度,保持畦面湿润即可,移栽前5 d排水晒田。全部揭膜后每667m2净秧地施尿素5 kg加水100倍洒施,秧苗移栽前按当地技术规范喷施农药。

中、晚稻秧田播种后不用盖膜,可盖遮阳网,播种后前期应保持平沟水保持畦面湿润。秧苗1叶1心时,在傍晚撤去遮阳网,并施1次多效唑,每667m2用15%多效唑200 g加水50 kg均匀喷雾。次日早上灌水保持水层,直到插秧前2 d排水晒苗。秧苗适宜叶龄不超过4.5叶,早季秧龄大约25~30 d,晚季15 d。

起秧、运秧:先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再平放,后小心卷苗脱盘,保证秧块不变形,不断裂,不伤苗。晚季秧苗生长快,起秧前如苗高超过20 cm,可先剪去秧稍,保留苗高15~20 cm,利于提高插秧质量,防止插秧后因高温日晒引起的秧苗脱水死苗。运秧时,尽量把秧苗放在塑料硬盘中运输,然后将硬盘放在专用运秧架或运秧车上运到大田,可减轻秧苗损伤。也可采用卷苗运秧,把秧苗脱盘后卷起后放入运秧工具中运输,但该操作方法对秧苗有一定的损伤。

3.2 耕整地与插秧

机插秧秧龄短,秧苗小,田面平整要求高,全田高低差不超过3 cm,田面“整洁”, 无浮渣、无杂草杂物等,上烂下实,表土上细下粗。水田整平后需沉实,壤土沉实1~2 d,粘土沉实2~3 d,沙质土沉实1 d左右。待泥浆沉淀,作业不陷机,薄水机插,水太深易漂秧。栽插时严防重插、漏插、漂秧、伤秧,缺穴率控制在5%以内。由于受到整田质量、育秧质量因素的影响,会有一定空穴,要预留一部分秧苗,栽插后及时进行人工补苗。

3.3 大田栽培技术

水浆管理:水浆管理插秧时水深1~3 cm,有利于不漂不倒不空插,清洗秧爪,同时防高温蒸苗。栽后水层深度为秧苗高的1/3~1/2,以防高温伤苗。分蘖期应浅水勤灌,灌浅水1~3 cm,使其自然露干。做到白天上水,夜间露田湿润,达到以水调气,以气促根,使分蘖早生快发。机插分蘖势强,苗峰来势猛,当达到预计穗数80%时断水自然落干搁田,反复多次轻搁至田中不陷脚,叶色落黄即可,以抑制无效分蘖生长并控制基部节间伸长,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孕穗、抽穗期需水量比较大,应建立浅水层,促进颖花分化和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干干湿湿,养根保叶。

肥料运筹:综合各地高产调查资料,目前在中等肥力水平条件下,机插稻每667m2产量650~700 kg需施氮肥13 kg左右,施磷肥(P2O5)4~5 kg,钾肥(K2O)13~15 kg。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施肥量可略减少,地力差的要适当增加施肥量。

由于机插增加了栽培密度,保证了足够的穗数,在施肥上采取前氮后移,适当降低基蘖肥量,增加穗肥比重。氮肥基肥、蘖肥各占30%,穗肥增加到40%。磷肥全作基肥,钾肥50%作基肥。机插秧栽后10 d左右才开始分蘖,本田分蘖期较长,分蘖肥分2次施,栽后5~7 d施10%氮肥作返青分蘖肥,栽后15 d再施20%的氮肥作分蘖肥。穗肥施氮肥总量的40%,钾肥总量的50%;氮肥分别于倒4、倒3叶期2次施用,钾肥在倒4叶期一次施用。

病虫草综合防治:机插稻秧苗小,缓苗期长,大田空隙大,前期又以浅水层为主,光温水气等环境条件有利杂草滋生。对牛毛草、千金子、稗草等浅层杂草发生密度较高的田块,结合泥浆沉淀,整地后每667m2用60%丁草胺100 mL拌细土20~25 kg撒施,施后田内保持3~6 cm水层3 d,进行栽前封杀杂草。未进行封杀的田块,在插后5~7 d结合施返青分蘖肥,将除草剂与肥料一起拌湿润细土撒施,施用后田间保持水层5~7 d。此后若发生莎草科、双子叶杂草危害,再使用苄嘧黄隆进行化除。大田生长期及时抓好螟虫、稻蓟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的防治。

猜你喜欢

中稻早稻大田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2016年湘审中稻品种(上)
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江西省2014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15年湘审中稻品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