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排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018-07-10赵学锋

考试与评价 2018年2期
关键词:排球运动身体健康积极作用

赵学锋

【摘 要】在不少学者研究里我们可以知道,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而排球运动能促进学生行为协调、反应灵敏等,排球运动能培养合作和竞争意识。排球运动还能更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排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为此,本人希望在前人的经验借鉴和本人的理解分析下对排球运动与健康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体育锻炼 排球运动 身体健康 积极作用

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人的身体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体育活动还有助于增进心理健康。比如可以改善情绪状态,完善心理品质的提升,促使自我价值的积极变化,提升个人品质修养,学会控制自己情绪调节心理情绪波动,有利于个人意志品质的提升。排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活动项目,排球已成为学校体育课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广大学生也都比较喜欢这项活动,许多学校体育课中都把排球作为教学内容之一,在课外体育活動中也把排球作为学校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当今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告诉我们,学校体育教学应该符合改革规律,例如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人与人之间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为适应学生的身心以及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一些集体运动项目进行一些合理的修改,如排球运动简化规则,降低球网的高度等。这对我们进行排球运动的开展和普及,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排球运动爱好参与者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通过查询国内外有关心理学、体育学的资料得到有关运动能力与排球技能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二,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走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与学者。

第三,观察法:通过观察排球爱好参与者进行排球运动,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在他们行为发生的当时,现场进行观察、记录,收集到更客观、全面、准确的资料。

二、排球运动开展现状

1.参与排球运动者较少

我们都知道学习排球技战术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对参加排球比赛和排球活动的人要求相对比较高,所以一定要有相关的技术基础,这样排球比赛和排球活动才有魅力,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当中。但是这些排球技术基础并不能在短期时间内掌握熟悉,所以必须通过较长时间的排球训练才能学到一定的排球技术,可全国各地中小学乃至大学并不为具备这样的排球技术练习训练条件。另外,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开展排球比赛的场地设施有比较严的规定,进行排球训练也必须在专业的老师指导下通过基础技术训练需要与他人合作,自由度相对不高,而且教师上排球课时又不能只教基本技术,因此,在学校的集体运动项目中排球运动不如篮球运动和足球运动等集体运动中项目那么普及,所以在校学生中排球技术比较好的与相对于篮球、足球等运动技术较好的相对要少得多。

2.社会大环境不好

对排球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各地学校对排球课也不够重视。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连续5次夺得世界冠军,成为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排球运动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各地中小学的体育课中,做为集体项目三大球之一排球课比例还是相当可观,那时候中学生课外活动喜欢排球运动的人数比喜欢足球运动的要多的多。虽然近几年国家女排有再次崛起的趋势,可是自从20年代中期,足球倍受社会的关注,而排球至今也没能像篮球、足球那样更被社会关注起来。因为小学生学习排球的相对很少,从而也影响到中学学生,大学学生。

3.学生缺乏对排球运动方面知识的了解

目前有很多学生对排球运动还不太了解,不知道排球运动有哪些基本技术组成和竞赛规则等。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排球的种类,如:硬排、软排、气排球、沙滩排球等,以及不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等,进而影响到他们对排球运动的关注度不够。

4.学生平时参加和观看比赛的机会比较少

目前开展课外排球活动的学校很少,通过了解周边中小学及高校,开展排球业余排球训练的学校更少。所以普通学生对学习排球的兴趣不高,更不说观看比赛或者参加比赛了。也许可能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手段比较单一,使得没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排球活动之中。

四、排球运动对生理健康的作用

因为本人是学习排球运动专项,因此对排球这个运动项目相对熟悉,通过对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总结,了解排球运动有多种比赛方式,其基本方法是有两支人数相等的球队在被球网隔开的两块均对等的场区内站成两排,根据规则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从网上击入对方场区。多种排球比赛方式都能让运动参与者获得运动后的体质提升和意识上的积极影响。例如排球运动还能够促进增强自我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保持良好心态,经常进行排球运动的运动参与者上下肢的力量会比没有进行排球运动的人要发达,腰腹力量也更有力灵活。排球运动对参与者的跑位意识要求相对较高,在某种意义上说,排球运动是一项依靠预判的运动,尤其在现代的排球比赛中,准确的预判已成为制胜因素之一。预判的基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观察对方和同伴的动作、击球的声音、场上的布局等,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而迅速做出决策。而且排球比赛对集体团队要求较高的一项靠集体配合取胜的球类竞赛,个人特长的发挥往往是在同伴发挥特长的前提下取得的。因此,学生在场上要相互协调,并不断观察同伴的意图,才能默契地与之合作。所以说经常进行排球运动可以对新陈代谢、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有积极影响。坚持排球运动锻炼能促进体内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利用能力,保持手脚的灵活,对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并且有规律的进行排球运动锻炼,可以促使大量毛细血管开放,加快血液与组织液的交换,加快新陈代谢的水平。因此经常参加排球运动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在保持和增进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五、排球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在体育运动情境中,心理现象无处不在,既伴随着人的身体活动而发生,又影响着人的身体活动。排球运动对心理的发展(如增强信心,建立良好的环境,培养稳定的情绪,培养独立和出事果断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等)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不积极的从事体育活动不良情绪的不到彻底宣泄,会对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体育对心理健康有良好影响,心理健康学习领域水平目标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凋节情绪状态,增加自尊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尤其排球运动具有攻防对抗性、技巧性、变化性、集体性、合作性等特点,对大学生学生心理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排球运动是一项通过集体配合取胜的竞赛项目,在双方水平相当对抗越激烈时,其默契配合越要紧密,更能体现出集体性,需要场上六名队员相互支持、相互理解、默契配合、机智灵活、顽强拼搏,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经常参加排球运动的训练或比赛,可以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如连续失误时,如何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而且不灰心;比分落后时的沉着和不气馁;关键比分时进攻不手软的自信心等,都是对自己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经常参与排球运动的练习和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良好品质和竞争意识,提高自身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因为排球的运动性使自己相信通过选修学习排球体育课程后对排球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并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六、结语与建议

1.结语

现代体育运动集体项目中,要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既要靠精湛的个人技术,更要靠团队的协作配合。排球作为一项集体隔网对抗性运动项目,“团队精神”是比较突出的。当今排球比赛中,各球队之间除了比技、战术及队员的身体、心理素质外,更重要的是比球队队员之间的团结程度。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正受到教师、学生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地提高现代团队凝聚力将成为教师上课的重点。

排球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拥抱、相互击掌或拍肩膀等身体接触来表示友好,這种特殊的身体接触方式使人与人之间不会因为身体的高矮、长相的美丑、年龄的大小、语言的不通、感情的深浅而存有戒心。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会随着比赛的场次、时间的长短而不断加深并进一步升华进而变成自己生活的一份经验,而这样的生活经验会对你自己生活交往中又会起到一点的积极作用。

排球运动作为体育运动中的一项身体对抗性较小的集体项目,其比赛中规则的要求,不但锻炼了运动者自身的各项素质,而且提高了运动者互相配合的能力。学生经常参加排球运动,不但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适应社会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2.建议

第一,建议学校多举办一些课外排球运动比赛,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排球运动的能力和实践水平,以利于增强她们的心理素质和身心健康。

第二,学校理论课多开设裁判课和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等基础课程,为我校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的个人结合社会,自身素质结合专业技能的良好基础。

第三,如果有学生排球运动比赛,可以根据排球比赛流程适当增加场地宽度和球网的高度,以有效减少排球比赛过程的失误和身体损伤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排球比赛的参与者的积极性和比赛的观赏性。

参考文献

[1]陈雪红,陈筑,张虹.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黄汉生.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季浏.体育与健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猜你喜欢

排球运动身体健康积极作用
篮球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
小学体育课如何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排球运动的耗能特点及训练方式探析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排球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浅谈雾霾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