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心存敬畏的教育生活

2018-07-10王坚

考试与评价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存教书育人敬畏

王坚

“敬畏”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解释为“既敬重又害怕”,教育是一项极其崇高的事业,它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和民族未来的走向,人人都须“敬重”;之所以还要“害怕”,是因为作为老师是教育实施和教育结果的直接负责人之一,要过无愧于心的教育生涯,更需倾尽全力,稍不留意,就会出错!

每个老师都想成为别人眼中的好老师。可是不同的时期和阶段,人们对好老师的标准的理解并不相同,古时候要求“传道、授业、解惑”,一直到现在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标准侧重点的都是不一样的。不过,无论差异有多大,总有一些基本标准是不变的,那就是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关注学生的成长,有宽广的专业知识、拥有育人的智慧……也许这样的标准非常具体,给老师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但,一个标准一旦非常具体,就很难做到全面。因此,我认为,一个好老师必须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敬畏。

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敬畏,就会对工作产生发自心底的忠诚。教育,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宗教信仰般的热爱,需要真心实意的付出,需要不断的探索。如果教师没有对自己职业的敬畏,没有发自心底的爱,教书育人活动将会变得枯燥、僵硬。教师将会变成教书匠,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所以,一个对自己的职业的充满敬畏的老师,面对要做的事情,他不会有消极怠工的情绪。只会心态平和、安定的积极投入全身心的激情去想办法,去落实,才会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去应对不同的挑战,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才会从内心真正挚爱学生才会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融入到教学之中;才会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心存善意宽恕学生的“冒犯和过错”,才能凝聚学生,激发唤起学生的激情。

对自己的工作保持敬畏,就会对工作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教书育人的工作是长期的、细致的、繁琐的工作,需要教师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精神。一个教师做到一阵子为人师表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为人师表;一阵子努力工作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不松懈。如果没有对自己工作的敬畏,就不会对自己工作有持之以恒的热情,就不会始终如一的、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所以,一个对自己的职业的充满敬畏老师,工作的时候总是热情饱满有用不完的劲儿。

对自己的工作保持敬畏,一定会对学生始终如一的恪守教育的责任。教书育人,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对学生负责的责任意识。唯有责任意识,教师对学生的冷暖才不会置之不理,才不会J,G不分的走进教室。因此,一个对自己的工作有敬畏之心的老师,一定会想方设法钻研教材,钻研学生,把自己最好的准备状态展现给学生;更会敬畏课堂:上课前认真备课,精心预设,做到知识准确熟练,语言表达精确,让学生学有所得;更会敬畏学生:善待学生的生命,热情关爱学生,以极大的耐心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学生的将来发展有舍我其谁的担当。

对自己的工作保持敬畏,就会经常进行总结和反省的自觉意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优秀教师的道德是学生的楷模,学生尊敬他,佩服他,打心眼里乐意接受他的教诲和引導。当然,想成为这样的教师,是要经过长期修炼的。教师也吃五谷杂粮,也生活在各种诱惑之中,常人会犯的错误,教师也免不了会犯,但是心存敬畏的老师就会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是对是错,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谨慎自己的言行。为了少犯错不犯大错,一定会树立反省意识,不断进行自我总结,尽可能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使自己的言行举动全都符合教师的规范准则。叶圣陶先生常用《大学》中的两句话来警策自己:“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意思是说,只有自己具备这方面的优点,才能要求他人也具备;只有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欠缺,才有资格批评他人,令其改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心存敬畏,不再懈怠;心存敬畏,幸福出焉!

猜你喜欢

心存教书育人敬畏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心存美好
智珠二则
2019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动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教书育人》编辑部公示
敬畏
2015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
词汇“for短语”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