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交叉渗透的内容和途径探析

2018-07-10林瑞钦

考试与评价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探析途径

林瑞钦

【摘 要】如何做好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的交叉渗透是二十一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行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主要是采取分科教学,各个学科没有进行交叉渗透,教师采取的是各不干涉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交叉渗透的内容以及途径,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学科交叉渗透 内容 途径 探析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市场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得到质的飞跃。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高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高中各个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各自为政,互不相干,从而不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眼界,高中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今天,本文就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主题,简要概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交叉渗透的内容,并寻找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交叉渗透的途径。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交叉渗透的内容

为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见到树木也见到森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确定教学目标,重视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渗透、能力交叉渗透以及知识与能力交叉渗透交汇,如图一、图二、图三所示:

而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交叉渗透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与语文交叉渗透。高中语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诗词,其实许多诗词中在表达诗人的情感时还蕴含着生物学。比如,清代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首诗蕴含有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首诗蕴含有“植物的向光特征”;第二,与历史交叉渗透。历史学科中的许多知识点就是生物学科将会进行教学的内容,将高中生物教学与历史学科有效交叉渗透,能够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让学生从教材中学到正确的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第三,与化学交叉渗透。正所谓:“生化不分家”,笔者通过查询相关数据发现,与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交叉渗透内容最多的一个学科就是高中化学学科,两个学科息息相关、紧密联系。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化学与生物的知识点进行重合,比如“碘化物的用途”;第四,与物理交叉渗透。高中生物学科与物理学科的内容也存在联系,比如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光合作用”这一章节的学习时,就会与物理学科中的光的色散等知识点进行交叉;第五,与数学交叉渗透。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建立模型,而数学模型则能够表现生命物质运动的轨迹,这与生物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个比较繁琐复杂的生物问题,可以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采取相应的计算方式,得出答案。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交叉渗透的途径

1.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内容来创设问题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生物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动态因素有效结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2.灵活运用学科之间交叉的知识点,进行高中生物教学

各个学科之间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渗透的知识点,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可以将生物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化学问题以及物理问题,从而能够从多个角度来解决生物问题。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学科之间交叉的知识点,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比如,教师在对“自动调节能力”、“捕食关系”以及“竞争的生态系统”等生物知识点进行讲解时,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的曲线来进行教学,此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从而能够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与效率,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利用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点,有效提高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科学生物素养,从而能够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艳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交叉渗透的內容和途径[D].山东师范大学,2007.

[2]印宝军.课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例谈多学科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和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3,(7):66-67.

[3]张雪军.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科交叉渗透的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教学探析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多种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编填空题的多种解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探析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