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018-07-10李少红

考试与评价 2018年2期
关键词:梯形平行四边形教师应

李少红

作为数学教师,要有时代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特别是要关注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积极实施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培养出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国际竞争挑战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一、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

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能消除学生恐惧的心理障碍。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毫无顾忌、毫无压力的情感氛围下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在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时敢说敢做。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怎样营造宽松活跃的民主氛围呢?

1.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在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研究,经常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如“谁想说”“谁愿意说”“我很荣幸,我和某某同学想到一块了”等。要尊重、理解、信任、热爱每一名学生,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应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定位于朋友的关系,用尊重、相信、平等、友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使师生感情融洽。教师应充分利用时间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敢于当着老师的面说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能大胆地充分发表自己对教学的意见和想法,尽量用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课堂上对学生不能过分苛求,要允许学生做错题目,用错方法而不加以指责。学生做错了,教师应当以“我相信你能正确地解答出来”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淡化、消除学生紧张和害怕的心理,使学生的思维重新活跃起来。

2.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把优、中、学困的学生按“一二一”或“二二二”的比例进行异质合理搭配,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个人想法,一起质疑探究,同时及时反馈纠错,再把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加以解决。

二、让学生敢于说“不”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

绝大多数教师在学生面前都有一种“权威”感,这样会把学生的个性特长扼杀掉,学生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有,也不敢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发现老师授课时的“错误”,用非常简单的理由指出老师的“错误”,进而发展到让学生即使在对自己的想法尚不确定时,也敢于说出来,再由同学们来判断是否正确,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基本的应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起。教师在课堂中应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重组所学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针对新课内容、方法进行质疑,培养学生质疑与创新的能力。

三、为学生创造机会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1.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在教学中创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好奇、活泼的能动状态。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创新意识,使计算变得简便。

2.動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边思维、边创造,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合起来教。上课前,教师发给学生几组大小、形状各异的图形:普通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两个,要求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比一比、量一量,然后分类,说说哪几类已经学过,哪几类没有学过。教师说明没有学过的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再要求学生动手量一量,比一比,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最后,要求就这几类图形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画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四、自主探究再创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过程

给予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保证.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潜能发挥。解决数学问题要求在数学问题空间中认真探索,探索出一条由问题的初始状态通往目标状态的路径。学生的探索之路不是一条笔直的路径,思路和方法正确,能顺利前进,思路和方法不当,会曲折迂回。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征和规律,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

猜你喜欢

梯形平行四边形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自卑的梯形弟弟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找图形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
《梯形》测试题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