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心理治疗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

2018-07-10薛梦燕

智富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应用

薛梦燕

【摘 要】画画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修身养性的事情,很多人画画是因为兴趣、想陶冶情操,虽然目的不同,在涂画的过程中,内心积压已久的情绪可以被无形的宣泄出来。绘画心理疗法也随之产生,文章主要介绍了绘画心理疗法,并分析绘画心理疗法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应用的策略,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探究绘画心理疗法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绘画心理治疗;大学生心理教育;应用

绘画心理治疗是艺术心理治疗的一种,是治疗师与作画者之间实现有效沟通与理解、且具有创造性的交流方式。作画者通过绘画将自己混乱、压抑的内心进行宣泄和展现,而治疗师通过对绘画者作品的分析了解到作画者的问题,并以此进行治疗,使作画者恢复健康。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极其不利,因此将绘画心理治疗应用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绘画心理治疗的作用机制

意象和言语属于不同的认知系统,用逻辑思维中的言语改造原始认知中消极意象(心理障碍)是很困难的,以致某些谈话疗法效果不理想、不长久。如有些人发现他人心理有问题,常用劝告、疏导的方式,以为改变了他人的观点认识就能解决问题,却因为言语在解决心理问题中存在局限性而很难达到实效。

绘画心理治疗的作用机制如下:人们的思维大多数是视觉的,记忆可能是前语言的或者是禁锢的,人们的创伤经验等可能被压抑,用语言无法提取,从而难于治疗。还有许多情绪体验的内容本身就是前语言的,不能为人们的语言所描述,也就无从治疗。比如人们常常感到在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时,语言往往苍白无力。阴暗面更容易通过艺术来表达。艺术本身是符号的和价值中立的,患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问题,这种表达具有隐蔽性,没有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的顾忌。那些不被接受的思想、情感和冲动,如果能被个体所觉察和接受的话,个体才可能把毁灭性能量变成建设性能量。绘画心理治疗过程包括心理治疗与创造两个平行的过程。除了心理治疗之外,创造过程也为患者提供一种看待自己所面临问题的新方式。比如,当个体面对伤痛无力改变时,艺术可以帮助人恢复受伤的心灵。

绘画疗法有许多适宜适应的优势:首先,艺术提供了特有表达的可能,可以在一幅作品或系列作品上表现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事件,可以把不可调和的情感合成在一起;其次,绘画治疗是灵活的、多面性的,它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的患者,可以在不同地点实施;再次,绘画疗法可以使心理治疗常态化,即可以在人们的所有日常生活情境中开展;最后,绘画等艺术方法可以安全地释放毁灭性力量,使心灵得到升华。

二、绘画心理疗法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营造轻松的氛围

部分学生本身就对心理教育存在抗拒,还有一些学生不善表达,不能准确描述自己的状态,这两种情况下,学生都难以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导致心理教育和治疗难以进行下去。繪画疗法这一新的形式如何被学生所悦纳,首先就要从环境入手,进行绘画疗法的地方应该是独立的、封闭的,这样会使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整体布置应当是放松的、安逸且温馨的,让学生在其中觉得舒适、不陌生,不会出现紧张感;虽然绘画本身的形式比语言更加没有局限性,但是出于学生羞于自我绘画水平或在老师面前展示作画过程这一顾虑,绘画室在布置时就应该在一个区域装扮出五彩缤纷的绘画专区,营造一种绘画的欲望。可以以同学们的绘画或者儿童简笔画等为主,让来访者感到绘画与现实自我并无距离感,勾起他们绘画的冲动;绘画工具应准备多种,画纸、画笔、水粉、油画、马克笔、剪刀、橡皮、橡皮泥等,尽可能种类繁多。良好的环境会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减低阻抗,也会更多地接近学生的问题核心。

(二)绘画疗法的方式要灵活多变

绘画心理疗法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整幅作品,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绘画疗法的方式。对于自尊心过强、自信心较低,对绘画疗法近乎抵触的学生,可以通过颜色、线条的单一涂鸦形式,让学生省去组织、创作的过程,利用绘画语言的象征性,去直接、单纯地表达当时的状态和想法,有助于学生表达真实的自我;若学生性格活泼,对绘画疗法接受性强,便可采取主题式完整创作,此主题多为学生感到陌生的事件,陌生会让学生没有经验可循,最能反映真我,完整的主题创作是他们想要展现的形式;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答题式绘画的方式,就是限定具体的绘画事物,让其进行绘画,就是给定学生思路,让学生按照给出的思路、按照自我的性格特征绘画出具有个性的作品,同样有一定投射性;也可根据学生特点指引学生欣赏绘画作品,取代生硬的说教,在观照和领悟中实现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塑造,学生三种形式可以灵活运用,使其有效认识自我,促进内心和谐。

(三)循序渐进的引导

绘画心理疗法在心理教育中的应用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应有耐心,不能一蹴而就。面对来访学生不能生搬硬套,应当通过介绍绘画疗法或者营造绘画氛围来引导学生接受并主动愿意去绘画;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绘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绘画的深度;若不能一起绘画,切勿过多关注或漠不关心学生的作画过程,不要造成学生拘束或被轻视的错觉;绘画结束后,不能迅速下结论,应当给学生足够的缓冲时间,去赞美鼓励学生,以此为契机根据绘画表达出个体特性与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绘画后的分享和分析有助于绘画者的自我探索。

三、绘画心理疗法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一)案例一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求学生画一幅能够表达自己最近状态的话,其中一个一名学生画的画如图1所示。

画面中一个男孩孤独的坐在一个有裂缝的墙头上,手扶着墙壁,神情落寞。他的手里抓着三个气球,气球上面画了三张脸,分别标注了爸爸、我、妈妈,我的气球在中间。

教师在私下里找这名学生进行沟通,问他为什么这样画,他沉默着什么也没说,但教师感到他有一份对亲人的渴望,在画中解读到,孩子内心有个想和家人在一起的愿望,而且,自己的气球在爸爸妈妈中间,这代表着他好渴望父母亲能够一起陪伴着并保护着他。但是这个愿望在孩子心里的感觉很不踏实,就像气球一样,一撒手就会飞走。画中的他孤独的坐在一个有裂缝的墙上,代表内心孤独、情绪低落,也揭示学生对居住的环境有着不太安全的感受。

经了解,该名学生是个流动生,他和爸爸长期住在北京,妈妈在深圳上班,夫妻已经分开五六年。最后教师与该名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爸爸通过教师对绘画的解读,了解到孩子内心的愿望,他也深刻反省了自己,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更多的陪伴孩子,不但如此还经常和孩子发脾气。并且,该学生的爸爸将这张图发给了妈妈,他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该生过生日的时候,妈妈订机票赶来与他团聚,他的生日过的很开心。

(二)案例二

文章通过房树人绘画心理疗法,分析绘画心理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房树人,可以通过在一张白纸上房子、树木、人物之间的关系、大小、构图、色彩等,从而分析出我们的性格特点、情感状态、心理健康程度、人际关系、职业倾向等等。“房子”代表家庭,是人们生存的场所,可以投射内心的安全感。表达对家庭的感受并反映沟通模式。画树测验也叫“树木人格测验”,由于树的成长与人的成长相似,所以树能够反映自我的成长,象征感情,投射人们对于环境的体验。而“人”能够投射受测者的自我形象和人格的完整性,反映了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師可以让学生根据房树人,画一幅图,并以此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治疗。例如某个学生的图如图2所示。

整体感受:一,整体上结构完整,家的形象是小楼房,结构比较简单。树是针叶状,数和房子平行,但是被栅栏隔开。自己背对着房子,朝向另一面。所以感觉这个学生的成长总是在回避家庭的关注,主张独立自主;二,学生画的房子和树都很简单,表明学生总体是一个单纯简单的人;三,学生在画画的时候很强调结构和分区,表明学生是一个在乎条理的人,喜欢规划事情。总体来说,该名学生心理较为健康。

四、结语

绘画是表达心灵的方式之一,在创作过程中,能够释放内部情感,消除紧张情绪,提高社交技能。因此,高校心理教育教师应积极将绘画心理疗法应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检测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为学生解决问题,保证学生心理健康,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武培博.绘画治疗在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3):210-211.

[2]孔丽娟,王素云.论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09):134+136.

猜你喜欢

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