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歌剧音乐中戏剧内涵衍变

2018-07-10李斌

智富时代 2018年4期

李斌

【摘 要】西方歌剧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其戏剧性内涵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形式。早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中世纪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宗教观点的神迹剧等亦香火缭绕,持续不断。但真正称得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出现的。歌剧被视为西方经典音乐传统的一部分,因此和经典音乐一样,流行程度不及当代流行音乐,而近代的音乐剧被视为歌剧的现代版本。文章将以歌剧相关概述为切入点,对西方歌剧音乐中戏剧内涵衍变进行分析,以期详细了解西方歌剧发展情况。

【关键词】西方歌剧;戏剧内涵;衍变过程

19世纪初期欧洲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各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反抗民族压迫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新民族主义运动兴起。意大利也迎来了民族复兴运行的高潮,人们民族意识觉醒,争取民族统一和建立自由民族国家的愿望强烈。在歌剧的故乡,浪漫主义因素对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十分有限,意大利人对新的音乐风格以及体裁并不热心,依然痴迷于传统歌剧的创作。但是,在几位优秀的作曲家共同努力的情况下,19世纪意大利歌剧进入了繁荣时期。在歌剧发展过程中,戏剧内涵发生了变化,加强对戏剧内涵的衍变分析,有利于了解西方歌剧。

一、歌剧相关概述

(一)声音分类

歌手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按照他们不同的音域、敏捷度、力量和音色进行分类。男性歌手由音域低至高分为:男低音、男中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假声男高音;女性歌手音域低至高分为:女低音、次女高音以及女高音,女高音也可细分为花腔女高音和抒情女高音等不同种类。一般情况下,男声的音域皆低于所有女声,但某些假声男高音能唱到女低音的音域,而假声男高音唱多见于古代谱写的由阉伶所唱的角色。

在以音域分类后,通常还会加上一些关于唱腔的形容词,例如,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庄严女高音、花腔女高音、轻俏女高音等。这类术语虽然不能全面形容一种声音,但往往能把不同的声音归类,放入不同的角色当中去。某些歌手的声音会突然发生剧烈的变化,或者在而立之年甚至人到中年,声音才达致成熟的辉煌状态。

(二)分类利用

大部分歌剧的女主角为女高音,然而在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前,往往对女高音的首要要求为声音控制技术,而非今日所要求的广阔的音域,当时女高音的最高音通常不超过高音A。而女中音一词,则是一个比较新近的概念,但也不少角色可以担任,如珀赛尔笔下的蒂朵和华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布兰甘特。女低音可唱的角色,往往比较少,行家往往开玩笑说,女低音只可唱“巫婆、泼妇、(穿)长裤(的角色)”。而近年,不少原来由女低音或阉伶所唱的角色,皆成假音男高音的囊中物。

而男高音,则自古典音乐时期至今,都是歌剧中的男主角。很多具有挑战性的男高音角色都是出自美声歌剧时期,例如,多尼采蒂在歌剧《军中女郎》中写给男主角的9个连续的高音C。而华格纳则要求他的男高音主角比一般男高音的分量更重,甚至要人们发明新字“英雄男高音”来形容这类角色;和华格纳要求的分量相当的义式歌剧角色也有,如普契尼《图兰多》中的卡拉富。男低音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在正歌剧时代主要作为配角,往往是娱乐观众的滑稽角色。男低音可扮演的角色也很多,例如,莫扎特《唐·乔望尼》中的利波雷洛和华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沃坦王。

二、西方歌剧音乐中戏剧内涵的发展

(一)歌剧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促进了歌剧的产生,其可以真实地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表现戏剧,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例如,诗歌、音乐、美术和戏剧等形式,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戏剧、中世纪的奇迹剧等。古希腊使其民主制度的盛行促进了当时大中型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合唱队的伴唱,有些朗诵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现,更能生动地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戏剧便应运而生。古希腊戏剧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其中悲剧对后来歌剧的诞生产生很大影响。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是当时最著名的三大悲剧家,其中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虽然中世纪的欧洲动荡不安,但是,文学艺术、社会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为西方世界留下了丰富的文学思想、哲学遗产和艺术形象,从这一时期开始,以《圣经》故事为体裁的奇迹剧对后来欧洲各国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歌剧音乐中戏剧内涵的萌芽

由于意大利思想文化发展,世界上第一步歌剧是由意大利作曲家佩里创作的《尤丽狄茜》,歌剧脚本是里努契尼根据希腊神话创作的,这部作品开启了人们对歌剧音乐创新和改革的大门,新的歌剧风格迅速传遍意大利和整個欧洲大陆。1607年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奥菲欧》被誉为西方歌剧艺术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尽管这部歌剧题材与佩里和卡契尼的歌剧《尤丽狄茜》一样,但是蒙特威尔第的音乐造诣要远远高于先人,其歌剧结局为悲剧形式,音乐的抒情形式也逐渐向戏剧转变。同时,在歌剧中运行了重唱、合唱来增强歌剧的戏剧性,舞台上的演员表现出一种极富戏剧性和观赏性的舞台画面,完美地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审美特征,因此,这部作品也被认为是歌剧成为成熟的音乐戏剧的标志。

(三)歌剧音乐中戏剧内涵的演变

18世纪的欧洲,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整个欧洲的繁荣发展,同时,受到启蒙思想运动的影响,整个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古典主义时期歌剧音乐中戏剧内涵也发生了改变。格鲁克首先提出了“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伟大原则,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必须从属于戏剧”的古典主义美学观,这对同时期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音乐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先前不同的是,格鲁克采用了意大利作家卡扎·比基的脚本创作,将歌剧结尾做了改变。其还在歌剧中强调音乐服务于戏剧的观念,采用宣叙调、咏叹调与合唱反复交替使用的手法形成贯穿发展的戏剧场面,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在感情,用管弦乐队伴奏来加强戏剧性的表现力。

(四)从浪漫主义的激情到20世纪的离经叛道

19世纪社会生活和音乐家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歌剧创作中各类艺术的综合性更加显现,民族主义思潮融入歌剧创作中,歌剧创作也逐渐从意大利居于统治地位发展到各个欧洲国家以及东欧诸国各具特点,并相互影响,音乐中戏剧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从古典时期情感抑制发展到浪漫主义的激情宣泄。19世纪的意大利先后出现了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威尔第、普契尼等许多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最初作曲家们在创作中还保持着正歌剧与喜歌剧的分类,但戏剧的严肃性已经与情感处理的浪漫性融合在一起。到19世纪末,真实主义歌剧在法国自然主义和意大利真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涌现,开始以现实生活作为载体,力求用简洁明快的手法组织起强烈的戏剧场景,具有后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济形式和政治局面变动,会促进文化形式和歌剧艺术发展和变革,西方歌剧音乐中戏剧内涵的衍变主要从意大利起源与发展,到17世纪中期萌芽,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戏剧内涵演变,最终从浪漫主义的激情到20世纪的离经叛道。在动荡发展过程中,歌剧音乐中戏剧内涵不断被丰富,促进了西方歌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杨.西方歌剧与音乐剧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J].艺术评鉴,2016(04):42-43.

[2]张慧娟.歌剧中幕或场的戏剧—音乐结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6.

[3]赵去非,刘长明.威尔第歌剧中戏剧内涵的衍变[J].戏剧文学,2015(05):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