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嘹歌数字化传承的创新应用i

2018-07-10黄艳银农晓雯黄艳覃广连

智富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创新应用

黄艳银 农晓雯 黄艳 覃广连

【摘 要】为了使壮族嘹歌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针对当下壮族嘹歌传承所面临的艰难问题,从壮族嘹歌进行数字化传承的必要性与现状出发,分析数字化技术对壮族嘹歌传承创新的影响,尝试探索壮族嘹歌进行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的未来趋势,为相关部门针对壮族嘹歌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传承;壮族嘹歌;创新应用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heritage of Liao Song of Zhuang

Huang Yanying;NongXiaowen;Huang Yan Qin Guanglian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he Liao Songs of Zhuang to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achieve better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difficult issues faced by the Liao Songs of Zhuang heritage,Starting with the necessity and current status of Liao Songs of Zhuang for digital heritage, the impact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the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of Liao Songs of Zhuang is analyzed,Try to explore the future trend of digital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iao Songs of Zhuang,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on inheritanc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ao Songs of Zhuang.

Key words: Digital heritage; Liao Songs of Zhuang;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是通过传承人与被传承人之间的精神沟通方式进行,比如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是在数字化技术逐渐成熟的条件下,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生命力得以进一步延续的一种传承方式。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信息处理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基础,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多方面的技术支持,目前,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的问题研究大多倾向于将数字化技术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部手段,强调技术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的有效方式ii。

一、壮族嘹歌数字化传承的必要性与现状

壮族嘹歌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目前来看,尽管壮族嘹歌未达到濒临衰亡的程度,政府有关部门也在大力保护壮族嘹歌,但壮族嘹歌的传承仍任重而道远。由于壮族嘹歌的传承范围和流行区域只局限于以广西平果县为中心的右江中游地区,依靠数量较少的中老年人进行传承,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社会信息化和多元娱乐文化的冲击,新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都对壮族嘹歌传承的连续性和真实性都提出了挑战iii。缺乏有效传播途径以及壮族嘹歌自身的地域性等都是导致壮族嘹歌传承艰难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壮族嘹歌有必要进行数字化传承。

(一)壮族嘹歌数字化传承的现状

目前,壮族嘹歌数字化传承的成效一般。在传承教学方面,平果县壮族嘹歌培训中心所运营的公众号上有共享壮文、壮话的教学视频,但还未推出嘹歌视频教学栏目。部分传承人还是以歌书、数字视频光盘和影音光碟等有形实体为载体进行传承教学。在数字化设施的配备方面,传唱嘹歌的歌圩所在地配备的设施不完备且较为老旧,加上传唱壮族嘹歌的方式俗套,致使部分歌圩所在地传唱嘹歌的氛围不浓,群众参与度不高,存在“自唱自看”的局面。在传承传播方面,虽然互联网平台上有少数关于壮族嘹歌的影像视频,在数字音乐平台上也有哈嘹乐队的少量音源,但由于壮族嘹歌传播力影响力较小,关注度不高,导致音频视频的播放量較小。

(二)壮族嘹歌数字化传承的必要性

目前,壮族嘹歌的传承方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愈发凸显。师传和家庭式传承受到歌师年龄和人数方面的限制,据对壮族嘹歌流行区域的传承谱系调查,各地历代传承人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传承的质量。加上年轻一代传承意愿不强导致师传和家庭式传承无法顺利开展和实施,这不利于壮族嘹歌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数字化传承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原生态壮族嘹歌无歌谱留存,只因人们生活的地域不同,在音乐形式上形成六种曲调,不同的曲调在不同的区域以口口相传或小群体的方式传播,并以录音磁带和光碟保存,但时间久了磁带会串音消磁,光碟会被磨损,无曲谱留存的壮族嘹歌在传承上存在不确定因素。加上部分嘹歌存在二声部的演唱,每个歌手嗓音条件、歌唱技术等差异较大,在演唱时曲调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iv。因此,有必要利用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数字化录音和绘谱技术等对嘹歌的曲调进行保存和处理。

在壮族嘹歌流行中心区域平果县进行调查时发现,有47.42%的人能通过媒体传播了解到壮族嘹歌,有53.61%的人在现场晚会、歌圩节听过壮族嘹歌,说明媒体传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嘹歌的现场演出形式对当地人仍然具有较大的感染力,但只有23.71%的人能通过校园活动、课堂教育接触嘹歌,说明嘹歌和深受网络熏陶的年轻一代缺乏足够的沟通和认同,在当地学校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够。壮族嘹歌是运用壮话进行传唱的传统民歌,地域性极强,传承门槛较高,只有听得懂壮语,会说壮话的人才能听得懂歌词内容,才会唱嘹歌,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壮话环境的丧失,嘹歌正在为年轻一代所遗忘v。壮族嘹歌的地域性导致群众根基薄弱,加上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若缺乏传承和推广所需要的土壤,一旦大众对嘹歌失去兴趣,想要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嘹歌的保护和传承中是较为困难的②。因此,壮族嘹歌有必要在原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传播技术和现代媒介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

二、数字化技术对壮族嘹歌传承创新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给壮族嘹歌带来了新的互动与传播模式,有利于实现在当代的立体传承。壮族嘹歌通过数字化技术一方面获得了一种长久不变的存在形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具備了与现代传播媒介更密切结合的基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可以实现壮族嘹歌与现代社会的良性互动。壮族嘹歌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跨时间、跨空间的立体化、多元化传播。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改善壮族嘹歌的传承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承周期的缩短有所帮助,相应的传承效果也会有一定的提高。相较于传统的保护和传承方式,数字化传承为壮族嘹歌的创新传承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实现壮族嘹歌的灵活储存和迅速传播。

(一)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为壮族嘹歌的传承提供保障

目前壮族嘹歌的保护和传承还基本停留在以磁带、影音光碟、数字视频光盘、歌书和图片资料等有形实体为载体进行,但是歌书的生霉、录像带的老化与失真、录像色彩的蜕变等,都会导致壮族嘹歌的信息出现不同程度地失真,影响长期的保存和利用vi。随着储存数据的载体、格式以及容量的迅速发展,壮族嘹歌可以运用现代数字化采集和储存技术,将民间抄本、曲调、照片、影像等,编辑转化为便于存储、复制、检索、共享的数字化格式,保存于数字磁盘、光盘等物质介质中,更好地整理、收集、记录和传播壮族嘹歌的信息。再通过数字化绘谱技术将采集到的音频素材进行数字化绘谱,储存于多媒体网络数据库中,从传统保存模式向云端存储模式转变,实现乐谱的快速修改、保护与传承。相比于传统意义上保护和记录方式,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将有效提升壮族嘹歌的保护水平,降低和减小壮族嘹歌所需的存储空间、保护成本和管理程序,提高壮族嘹歌的复制、编辑和传播的效率,为壮族嘹歌的灵活利用和迅速传播创造条件①。

采用音频数字化储存技术和数字录音技术,嘹歌可以实现精细化采集,并转变为“数字数据”,在电脑中形成数字化模型,实现曲调和音源的永久性储存、共享与传播vii。相较于使用传统和普通的录音设备进行录音,使用数字化录音技术可以排除壮族嘹歌在采录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减小或消除在乡村田野等自然环境中采录时的的噪音和杂声,保证录音内容的准确性和纯度。

(二)数字化编配技术为壮族嘹歌的创新传承创造了条件

数字化编配技术是一种音色提取技术,它可以将经过数字转换的壮族嘹歌音频素材结合现代配器理念进行加工与再构,提升壮族嘹歌整理过程中的创新性结合现代的配器理念,使原生态嘹歌便于再构并加入创新音乐元素,相较于不方便修改的传统音乐编配方式,数字化编配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合理的补充和拓展了传统的音乐编配方式,使创作的步骤更为快速便捷,具有方便修改的优势⑥。因此,数字化编配技术为壮族嘹歌的创新传承创造了条件,使壮族嘹歌蕴含的特色魅力能突出展现,解决因地域性导致群众根基薄弱的现象,让嘹歌的受众面变得更加广泛,推进壮族嘹歌的传播与发展。

(三)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为壮族嘹歌的共享与传播提供平台

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将代替歌师的直接传承和展示活动,具有跨时空和减少成本的优势,它集虚拟现实、图文声像等数字化多媒体表现技术于一体,以平面、全景、多角度的展现方式,全方位、多视角向大众直观的展示,不仅给人们带来听觉的享受,还向人们提供可供观看、阅读、学习的图片声像和字幕歌文①。相较于传统的展示和传播方式,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提高展现的真实性和现场感,增强观者的参与性与体验效果。歌师将数字媒体、言传身教和口传身授等传承方式集于一体,改善壮族嘹歌的传承方式,缩短壮族嘹歌传承所需的周期,提高传承的效果。随着壮族嘹歌传唱方式和载体的变化与发展,壮族嘹歌的表现形式将变得更为多样。

进入融媒体时代,壮族嘹歌的传承、保护与传播势必要汇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潮流中,积极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与现代人的生活、娱乐、社交融为一体。利用移动媒体和互联网传播平台对壮族嘹歌进行推广和传播,不仅使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和信息,打破特定时间、地点的限制,将壮族嘹歌的成果放到移动互联网上展示传播,而且能推进壮族嘹歌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壮族嘹歌通过在互联网音乐平台录制高品质音频,用多媒体数字化形式传播,使壮族嘹歌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和利用。数字化传播技术可以通过各媒介的融合来实现优势互补,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壮族嘹歌版本,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受众也可以通过更多渠道来了解壮族嘹歌。

三、壮族嘹歌数字化传承与发展的未来趋势

随着各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在未来,壮族嘹歌将会在直播互动、数字共享与展示平台、数字服务和数字融合等方面实现更为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壮族嘹歌的传承与发展需顺应互联网时代数字新媒体的发展,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全媒体传播平台,直观展现壮族嘹歌,借助数字媒介平台,实现壮族嘹歌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传播和共享。

(一)直播互动

网络直播是数字互动媒介中的一种,它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平台,使传与受的即时性、便捷性和主动性被充分激发,能让接受主体和接受对象更加贴近viii。在未来,网络直播将会大大提高壮族嘹歌的传播效果,其带来的机遇与音乐会和传统电视节目演出完全不同,它可以使歌师和观众之间有强互动和强关联。壮族嘹歌通过直播可以突破场地、地域、文化背景的限制,扩大影响力,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在年轻人中形成口碑,重新焕发新的生机,让更多观众体验非遗之妙、民乐之雅。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2017年上半年,国内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和在网民中的整体占比与半年前相比出现明显下降趋势ix。随着监管的加强,现阶段整个直播行业正向追求质的“价值直播”转型,缺乏特色以及劣质的直播平台将会被迅速淘汰,特色直播将是直播平台寻求差异化路线、健康发展和价值出口的主动选择,运营的正规化和内容的精品化将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方向,壮族嘹歌具备传统文化特色,可以与视频网站合作,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开展特色直播,对歌师的演唱或歌圩节进行全程直播,利用直播互动来传播壮族嘹歌文化。

(二)数字共享与展示

在推进壮族嘹歌传承与传播过程中,互联网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壮族嘹歌网络数据库,将壮族嘹歌的歌曲、演出和歌圩节视频、教学视频等资源录入,壮族嘹歌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共享、展示与传播,打破壮族嘹歌受特定时间场所传播的限制。音乐爱好者可以通过访问和搜索获取壮族嘹歌资源,学习和了解壮族嘹歌。

(三)数字服务

1.线上教学服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化传播技术的介入,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将会明显提高。平果县嘹歌协会培训中心和文化馆可以通过视频连线实现对各乡镇的线上培训服务,利用数字传播技术进行远程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传承周期的缩短有所帮助,对于时间的利用也趋于优化,相应的传承效果也会有所提高。文化馆还可以与当地电视台开展洽谈合作,将平果县嘹歌协会的培训、演出等视频资源打包,在电视端开设专门的频道,让数字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x。

2.数字驿站

相关部门可以逐步开展“数字壮族嘹歌驿站”建设,配备网络电视播出终端、电脑、投影机、培训桌椅、远程培训视频咨询终端等服务设施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设备,努力打造壮族嘹歌传唱和发展所需的展示平台。兴建文化场所,完善壮族嘹歌歌圩所在地的数字化设施设备。当地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对壮族嘹歌的开发和保护并重,鼓励传承人学习相关数字化技术,培训相关人才队伍,继续推动壮族嘹歌进校园活动,让壮族嘹歌文化走近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打造并组织壮族嘹歌文艺组织团体和嘹歌组合队伍进社区和进乡镇开展活动,为群众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壮族嘹歌的活动更切实惠及群众,让壮族嘹歌在相关地区再“流行”。

(四)数字影视:短视频

短视频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诞生的新媒介形式,是文字全民化、图片全民化后的第三次大众表达革命,在未来将会成为一种普适性的社交形式xi。与传统视频相比,短视频能很好的适应当下时间碎片化、视觉感官化的线上生活方式。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17年秋季中国移动互联网报告》,短视频对用户使用总时长渗透增速惊人,以25.3%的增长率大幅度领先其他行业xii xiii。为了使壮族嘹歌能更好地借助时下兴起的短视频风,并结合其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等特点,当地政府机构应鼓励相关壮族嘹歌传承人和兴趣爱好者运用短视频软件传播相关视频,培养视频制作团队制作具备优质内容的视频,将关于壮族嘹歌传承人和歌圩的传说制作成短视频放到互联网上传播,增加壮族嘹歌的影响力,扩大知名度,为壮族嘹歌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

(五)数字融合:壮族嘹歌+现代流行音乐

在未来,壮族嘹歌的唱作人可以通过数字编配技术对壮族嘹歌进行加工和再造,将壮族嘹歌和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融合,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创新元素,致力于重新编曲配乐,通过新的创造转化成现代审美形式,使壮族嘹歌得以传承发展。例如哈嘹乐队的歌曲《乐逍遥》,就在原生态嘹歌的基础上加入大量的现代流行唱腔,歌曲的伴奏以现代流行伴奏为主,并穿插民族舞蹈和民俗陶鼓声,融合古典、现代、原生态以及西洋的各种音乐元素,抒情嘹亮的唱腔结合现代配器吉他、贝斯,给人以浓郁的现代感,既富有创新和创意又没有破坏壮族嘹歌自身的特色和个性特点,在充分吸收和继承原生态嘹歌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胆改造和创新,不仅能展现壮族原生态嘹歌的特色,更能充分体现原生态民歌和时尚音乐的融合之美④。不会壮语方言的年轻一代更容易接受这种新嘹歌。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将几首优秀的新嘹歌作品作为当地学校音乐课的保留曲目,让当地学生们学习传唱,以此扩大壮族嘹歌在学校的影响力,使壮族嘹歌能在当地的幼儿园、中小学中传承发展。

四、结语

数字化传承为壮族嘹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开拓了新思维,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改善壮族嘹歌的传承方式,拓宽壮族嘹歌的传承渠道,提高传播的效果,扩大壮族嘹歌的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和融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壮族嘹歌,既保持它的民族性,又能体现时代性,行之有效的途径便是结合互联网时代数字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充分合理运用现有数字化技术创新壮族嘹歌的传承方式,但这条道路不会一路畅通无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考验,这需要有多方的支持,有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的保证,数字化技术在壮族嘹歌传承中的创新应用才会更有成效。希望有关建议对壮族嘹歌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帮助,祝愿壮族嘹歌最终能以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民族魅力进一步走向世界。

注释:

i本论文为2017年地方高校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壮族嘹歌的数字化传承》(编号:201711548199)成果论文。

ii宋俊华.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J]. 文化遗产, 2015(2):25-26.

iii赵梅鹃. 广西壮族嘹歌传承现状与困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 29(11):193-194.

iv陈夕阳. 壮族嘹歌的现状研究[J]. 音乐时空, 2015(10):59-59.

v翁葵. 原生态民歌传承和发展的新尝试——以平果壮族嘹歌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成功融合为例[J]. 广西社会科学, 2011(6):34-36.

vi黄永林, 谈国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51(2):49-55.

vii刘炫吟. 关于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数字化傳承的几点思考[J]. 贵州民族研究, 2017(11).

viii赵鹏, 江南. 艺术传播在数字互动媒介中的涡旋控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6):137-144.

ixhttp://www.sfw.cn/xinwen/500122.htm

x 苏锐.借力互联网文化服务前景广[N].《中国文化报》, 2017-09-04.

xi杨利伟, 张蘩一. 视频社交的风口来了吗[N]. 中国青年报, 2017-11-14(11).

xii https://www.questmobile.com.cn/blog/blog_115.html

猜你喜欢

创新应用
浅析传统背心服饰元素在现代背心设计上的创新应用
游戏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
多媒体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应用